APP下载

津冀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分析

2018-04-01

山西财税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港两地港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举措为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且京津冀区域发展基础良好,若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地区间的协同与合作,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对加快打造成与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京津冀城市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三地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协同,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经之途。临港产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的经济载体,在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实现津冀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打造健康发展的京津冀港口群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相关概念

(一)临港产业

临港产业包括港口直接产业,即港口装卸业和港口运输业;港口共生产业,即海运业、仓储业等与港口直接产业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港口依存产业,即钢铁、石化等相关制造业;以及临港派生产业,主要为金融、房地产、饮食等服务业。

(二)产业协同

产业协同的理论基础是协同论,德国哈肯教授提出虽然每个系统各自的属性不同,发展进程有所差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合作的关系,最终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大系统的整体行为。产业协同一般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子系统,各个产业或产业区在受到政府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相互协调合作最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渐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相对于作为单独运作的某一产业或某一产业区而言,作为集群内的一个产业或产业区运作会获得更高的收益。从协同理论的角度出发,津冀临港产业协同发展指的就是津冀临港产业作为一个区域系统,天津的临港产业和河北省的临港产业作为子系统,通过一定的措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做到系统之间取长补短、合作发展。

二、津冀临港产业协同发展现实分析

(一)政府政策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这一举措为津冀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提供了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对临港产业协同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发布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统筹部署。其中,“沿海临港产业带”的区域范围规划为天津市及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等沿海地区,其产业发展定位为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滨海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港口临港产业之间协同发展,加快建成充满活力的临港经济产业带。这一文件的推出为津冀两地的临港产业提供了发展定位,明确了发展方向,有利于临港产业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对津冀临港产业协同发展来说更是奠定了基础。

2017年,交通部、天津市以及河北省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该方案的提出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津冀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港口协同发展。

津冀政府在抑制两地恶性竞争、促进两地协同发展、拉动经济共赢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协同力度仍然不足,行政壁垒问题依然存在,这对临港产业协同来讲可谓是一大阻碍。

(二)经济环境

从经济环境来看,天津经济发展环境较好,首先滨海新区发展迅速,吸引投资能力强,为天津临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着临港产业向高端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次天津港港口条件优越,现代化水平高,还拥有相对完善的仓储、运输设施,对天津临港产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天津科技人才众多,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素质较高,且由于直辖市的原因产生了较强的虹吸效应,吸引了众多外地人才,尤其是河北省的人才流向天津,这为天津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河北省的经济环境相对天津来说较差,但相对天津来说,人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更加丰富。人才的虹吸效应问题弱化了两地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拉大了两地发展差距,对于加快协同进程来说,河北省人才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三)津冀主要港口发展现状

津冀两地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货物吞吐量越多,代表港口运输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强。港口强大、稳定的运输能力为临港产业区降低了运输成本,便利的交通扩大了临港产业的市场。港口发展得越壮大,对临港产业的拉动作用就越大。下表为2012-2016年津冀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

政府虽然已经规划了各个港口的定位和方向,但由于长期港口经济腹地的交叉和产业之间的结构雷同,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港口之间竞争严重,协同效应不明显。

(四)临港协同初见成效

近年来,津冀两地的临港产业协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2014年,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50%,共同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天津及河北区域内港口项目的投资与开发项目。此举进一步推进了津冀两地港口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津冀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2016年,由唐山港集团和天津港集团合资成立的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大力发展集装箱协同业务,着力于提升津冀临港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两地协同发展,积极培育津冀对外开放新动能,努力为服务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发挥更大作用。2017年,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区域绿色发展,天津全面停止汽运煤炭,将汽运煤炭逐渐分流到河北省的唐山港及黄骅港等港口,促进河北省临港产业的发展,加快协同机制的形成。

从津冀临港产业发展协同现状来看,尽管河北省的临港产业与天津的临港产业相比,在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由于区位临近、腹地交叉、资源有限以及航线重合等因素,仍然存在较大的产业结构趋同及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由于各自行政隶属不同,津冀两地的临港产业长期处于独立发展阶段,合作较少。在临港直接产业、共生产业及依存产业中,对煤炭、铁矿石以及原油等大宗货物的依赖和竞争过于严重,直接导致了两地临港产业由于争抢货源形成无序竞争的局面,导致无法形成有序合作的协同机制。在港口派生产业中,市场竞争严重,天津占有优势。可以看出目前仍缺乏协同发展的概念,津冀各个港口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雷同,资源竞争严重,临港产业之间的竞争会极大伤害环渤海港口群的综合实力。

总体来讲,津冀两地的临港产业之间更多的表现为竞争关系,协同进程刚刚开始,临港产业规划趋同,产业布局规划缺乏统筹。

三、津冀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建议

(一)完善临港产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争取打破行政壁垒

完善临港产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保证各方的利益,临港产业协同的过程实质上是利益调整的过程,既是各港口之间的利益调整,更是津冀两地之间的利益调整。只有加强各方的协调,调整好各自的利益关系,找到合适的综合点,才能更好的做到协同发展,提高津冀地区的综合实力。比如可以成立津冀临港协同发展小组,打破行政区划概念,统一规划津冀两地临港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当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避免出现伤害某一方利益的问题。

(二)降低天津的虹吸效应,解决河北临港产业人才短缺问题

面对人才大部分流向天津的问题,河北省应该制定激励性的人才引进政策,比如可以解决住房或配偶就业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做到不仅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只有具备人才和技术支撑,才能快速推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有了好的经济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河北省临港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津冀临港产业的协同。

(三)注重差异化发展

两地临港产业应强调差异化发展,调整雷同的产业结构,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统一规划,相互配合,避免基础设施资源的浪费合理分工,减少同质化竞争,就不同的发展方向来明确临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合理分布资源,减少过度的货源相似以及腹地交叉重复的现象。同时利用各自城市及港口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临港产业。比如,秦皇岛临港产业要利用自己旅游城市的优势,注重发展临港旅游产业,同时着重进行水产品交易;曹妃甸港的临港产业发展较慢,应继续以化工产业为主;天津临港产业应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产业,以便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天津港的带头作用,同时河北省三个港口的临港产业更应充分发挥整体协同作用,加强合作,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形成合理分工,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临港两地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港口上的笑脸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