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发展方式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思考
2018-04-01
金融发展方式是由金融发展理念、金融发展战略、金融发展模式所组成的有机发展整体。金融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合理整合金融资源配置方法,促进金融产业科学发展。
一、金融发展方式的构成要素
金融发展理念是金融发展方式的构成要素,形成于它们在经济金融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活动,它是经济金融主体对金融发展的基本看法。通过对金融发展理论的比较,我们认为,金融结构理论目前国内对于金融发展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较而言于2001年构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金融发展方式的研究较为集中。比如,在分析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一般规律的时候,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在金融全球化加强了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系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落后、市场制度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重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经历的缓慢、渐进和自发的市场发育过程和金融发展方式”,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定适应性,不可以简单地模仿。所以基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认为,金融发展理念就是指金融是极端重要的战略性稀缺社会资源,金融资源具有客观性、层次性、有用性和稀缺性等属性。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对于现代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之间为争夺金融资源开发配置主导权而进行的竞争、争夺与博弈日益激烈与残酷,所以,对于极端重要的金融资源,我们要合理开发、有效配置,科学处理金融构成要素之间复杂性的关系,以利于金融资源尤其是金融功能资源在金融、经济与社会体系存置与积累,从而塑造一种科学的、合理的金融发展方式。
金融发展的目标,应当是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金融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并且构建稳定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金融发展的过程没有止境,经济金融主体应当追求金融资源的持续性开发配置和利用,以此来实现金融发展的目标。
金融发展的方法是指金融主体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因为,金融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金融资源配置的过程,所以,金融发展的方法与模式其实就是指金融资源配置的方法与模式。现代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在“内源封闭式”和“外源开放式”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之间做出选择,而是以金融宏观发展战略为导向,依据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整合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各种方法,构建一种融合了以上两种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优点与优势的金融发展方法。
以上这几个要素都是金融发展方式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逻辑关系,其中,金融发展理念是规范宏观金融发展方式基本要素,而金融发展战略和金融发展方法与模式属于实现金融发展这一层次的基本要素。没有前两个基本要素,金融发展过程将会是盲目、无序和无度的,而如果没有后两个要素,金融发展将会因为缺乏可资利用的手段而难以推进。所以,金融发展方式是由金融发展理念、金融发展战略和金融发展方法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二、金融发展方式的内涵
金融发展方式对于一国金融发展的实践异常重要,它引领规范着经济金融主体金融发展的实践行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发展方式这一范畴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金融发展方式与金融结构具有密切的联系,一定的金融发展方式会在金融发展过程与金融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金融结构;反过来,一定的金融结构又对金融发展方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结构由金融相关要素组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层次性特征。金融相关要素都是现实存在于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客观实体,在经济金融运行与发展过程中,金融相关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实在。经济金融主体在一定的金融发展方式指导下配置金融资源要高度重视金融结构中相关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关系。因为,金融结构某种程度上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反规律必受惩罚,客观规律会以铁的必然性发挥作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结构是金融发展方式的物质基础与现实前提。
不论金融发展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经济金融主体总是基于某种金融发展方式来发展金融,从而形成金融发展的一定模式。经济金融主体前一阶段开发配置金融资源本身会形成某种初始条件,表现为金融相关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初始条件源于某种金融发展方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发展方式是金融结构的出发点。同时,经济金融发展方式要协调金融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最终是为了追求金融资源的持续性利用,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塑造一种科学化与合理化的金融发展方式,加之金融发展过程没有止境,而是一个与经济社会体系相协调的过程,所以,金融发展方式是金融发展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结构调整作为一种金融发展的手段其最终的归宿是金融发展方式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三、以金融发展方式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方式对于一国金融发展的实践异常重要,金融结构调整如果没有科学金融发展方式作引领与规范,这一行为势必难以实现金融发展的最高宗旨与目标。金融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对金融结构宏观领域的调整,比如世界金融与国内金融、地方性金融与区域性金融、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这些金融相关要素复杂关系的调整;此外,金融结构调整还包括对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民间金融与政府性金融、网络金融与实体金融等金融相关要素复杂关系的调整。
我国金融结构存在严重的体制性缺陷与结构性失衡,所以,我们要调整、改变这种金融发展的现状,这一过程离不开科学金融发展方式的引领与规范。在处理国内金融与国别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时,经济金融主体要坚持金融可持续发展理念,将金融资源视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对其加倍珍惜、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相较于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国外金融机构所拥有的特权更多,造成一种重外而轻内的金融发展方式。20世纪,当日本金融机构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大量收购美国金融机构股权,广泛在美国各州设立分支机构的时候,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等闲视之,而是采取积极策略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允许本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不久,美国就战胜了日本金融机构对本国金融资源开发配置权的挑战,维护了本国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与此相比较,我国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收购国外金融机构股权付出了相当的金融资源,但是,当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获得外国金融机构控股权之后,这些国家一再稀释本国金融机构的股权,增发股份导致其股价下跌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严重的损害,可见,各国都在维护其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主导权,所以,在调整国外金融与国内金融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量性发展与质性发展并重而以金融质性发展为主,转变从总量角度引进国外金融机构的策略,积极引导国外金融机构服务于我国金融发展,并且鼓励我国金融机构与之展开竞争,必要的时候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把握国际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主导权与主控权。
从各国金融发展的实践来看,金融体系应当包括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这三个金融相关要素。商业性金融一般而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占有、拥有大量的金融资源,其重要性自然不必过多的强调。可是,政策性金融也是一种重要的金融相关要素,其存在上有利于国,下有利于民,对于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必不可少。合作性金融也是一种重要的金融相关要素,坚持“自愿、互信、互助与合作”的原则而运行,将金融资源集聚在一个组织,运用合作性机制对其集中的金融资源多次开发、配置与利用,对于缺乏金融资源的经济金融主体尤其重要。所以,金融结构调整应该以科学的金融发展方式为指导,在这三类金融相关要素之间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不能厚此薄彼,而是应该更为关注政策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的发展。改变只注重商业性金融发展的以量性金融发展为主的金融发展方式,实施量性金融发展与质性金融发展并重的金融发展方式,逐步实现金融发展的宏观效率。
当今,网络金融就是一种新近进入我们视野的金融相关要素,如何调整网络金融与实体金融的关系,在它们之间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显得日益重要。经济金融主体在金融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网络金融。而且,网络金融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可以方便、快捷的向经济金融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其所拥有的金融资源逐渐增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网络金融究竟集中了多大数量的金融资源,这些金融资源具体流到了金融体系的哪一部分,有没有发挥其相应的金融功能?在处理网络金融与实体金融的关系时,我们还是要以科学的金融发展方式为主导,不可以将大量的金融制度资源配置给实体金融而造成网络金融方面金融制度资源缺乏,而是应该同等甚至更为关注网络金融的发展,积极开发配置金融制度资源,合理引导网络金融,促进其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