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构建下粉丝文化的新变化

2018-04-01李博文经晓彤

视听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偶像媒介

□ 李博文 经晓彤

在各种形态媒介并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以麦克卢汉的视野去审视媒介的发展,“媒介即讯息”的媒介观也进一步被证实,不同媒介蕴含的讯息所代表的不仅是时代的烙印与脉络,更是在这一媒介构建下的一种文化体现。本文以此为切口对粉丝文化的新变化展开分析,以期对粉丝文化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一、粉丝文化与媒介发展沿革

任何一种被冠以文化之名的现象或形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粉丝文化也是如此。学界针对粉丝文化的研究不胜枚举,不论是粉丝文化的历史溯源,还是粉丝文化的相关定义都有众多表述,本文将粉丝文化放在媒介发展沿革中加以考量,以期在媒介发展与粉丝文化的互动关系中找寻粉丝文化合适的表达方式。

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迈向电子传播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粉丝文化也伴随媒介的发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所滋生的,但粉丝文化的源起却滞后于大众文化颇多。如果说报纸从高级转向大众促使了大众文化的发展,那么电子时代的来临让粉丝这个群体得以快速增殖。一代广播节目宗师爱德华·默罗的名人效应让人们开始注意到粉丝这个群体;以玛丽莲·梦露为代表的电影明星让这一群体的人群数量急剧增加,电影这种媒介开始定义粉丝文化;当电视走进大众生活,粉丝对偶像从单一的欣赏与崇拜上升到更深层的关系,随着《星际迷航》的热播,粉丝文化开始着眼于媒介内容与文本信息;进入互联网时代,粉丝与偶像间的互动方式出现了质的改变,粉丝文化的发展也随之大幅提速;在新媒体与媒介融合不断发展的今天,粉丝文化自然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站在媒介发展的历史路径上审视粉丝文化可以看出,粉丝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媒介技术的进步,新媒介的特点与媒介建构框架极大地影响着粉丝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正因如此,笔者认为粉丝文化应该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文化,同时需要在新媒介的特点与构建框架中讨论粉丝文化的变化。

二、粉丝文化在媒介构建中的新变化

在媒介融合成为趋势、移动端占据媒介市场主流的今天,粉丝文化的变化已经难以用单一的向度进行判定,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让渡,粉丝这一群体及其衍生的文化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的中坚力量,媒介如何通过设置议程、构建框架来引导这些被新媒介技术赋予了极高媒介接近与使用权的粉丝群体成为了粉丝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将从主体、媒介、经济与影响四个层面依次展开讨论。

(一)粉丝文化的主体偏移——从偶像到粉丝

传播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强效果论到弱效果论再到适度效果论的过程,在这样的理论发展中可以看出,媒介研究者甚至是媒介本身对于受众的判定都是不断发展的。粉丝文化中的粉丝就如同大众文化中的大众,究竟谁才是系统中的主体也是不断变化的。就粉丝文化而言,早期的主体是偶像,粉丝们对于偶像更多是敬仰与崇拜,从而较为容易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如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文化。但随着大众媒介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媒介将受众摆在核心地位,以《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为代表的全民造星选秀节目更是将粉丝与偶像的主体地位进行直接互换。虽然在这样的媒介构建中主体发生了偏移,但是粉丝文化却并未因此受到冲击,反而促使了粉丝与其追逐的偶像间产生更强烈的捆绑关系。

(二)粉丝文化的意见气候——媒介的构建

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当某种观点占据整个舆论空间的61.8%时,这种观点就会形成舆论,媒介通过对议程进行设置、对叙事方式进行构建就能够制造舆论场,并在粉丝中形成意见气候。当微博中的“大V”对特定偶像或内容发表正面言论时,很容易被相关粉丝注意到并加以利用,进而构建对偶像有利的舆论氛围。换言之,不仅媒介可以通过构建的方式来左右粉丝文化的意见气候,粉丝群体也可以通过打榜、刷屏、蹭热点等多种操控方式来营造有利于偶像的意见气候,这也是当前粉丝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三)粉丝文化的要素权重——情感和金钱

在一种文化中,必然存在着某种核心观点,儒家文化的礼、道家文化的道都是如此,但粉丝文化中的核心观点却可能是多种要素并存的。粉丝文化的核心既可能是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提出的“情感投入”,也可能是2005年李宇春的横空出世所带来的“梦想”。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的可支配资源逐渐增加,粉丝文化中的经济要素开始抬头,从《超级女声》到《明日之子》,选秀类节目的付费投票模式愈发凶猛,粉丝们将为偶像掏腰包、冲排名的行为视作一种全新的应援手段,而这种十分直接的应援手段是与日本应援文化有所区别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即使粉丝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很难说清情感与金钱的要素权重孰高孰低,可以确定的是,某种程度上,粉丝的情感表达透过金钱找寻到了一种更行之有效、可量化的方式。当然,透过粉丝经济这样的商业现象可以轻易地看出媒介构建的作用与成效。

(四)粉丝文化的影响范围——小众与主流

粉丝文化在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一种亚文化形态,是一种小众的文化,甚至与大众文化环境格格不入,也曾有学者激进地批评粉丝群体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和最没有批判眼光的人”,虽然此类观点现在已经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足以表明粉丝文化的小众。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人际传播被复制到更多元的空间,更大范围的自我表达使得小众文化有了成为大众文化的可能。《创造101》选手王菊就在群体“狂欢”中成功地从小众变为主流,但这种在媒介构建中的奇异回流现象并不是个例,以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也同粉丝文化一样,也开始逐渐与大众文化融合。

三、粉丝文化在新媒介中的更多可能

狭义来看,粉丝文化是在大众媒介发展之后的产物;广义来看,粉丝文化自人类掌握传播之后就诞生了,也正因为此,新媒介的出现会为这种根植于人自身属性的文化形式提供更多的可能,全息影像、VR及AI等媒介技术的出现让偶像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虚拟形象成为了一种立体文本,从而会丰富粉丝文化的形式,也为粉丝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做了铺垫。另外,未来可能实现的一触即达的球面传播结构也进一步打破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壁垒,人人皆偶像、人人是粉丝的场景也存在可能。

四、结论

粉丝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讨论对粉丝文化在媒介构建中的新变化有如下结论:粉丝文化的主体正在媒介构建中从偶像向粉丝偏移;媒介构建可以形成粉丝文化的意见气候,粉丝也可以通过媒介构建来营造舆论氛围;在媒介的构建与粉丝经济的协同作用下,粉丝文化的核心要素由情感投入变为注重情感与金钱;媒介构建为粉丝文化走向大众化提供了出口。虽然本文在动态与发展的视角下看待粉丝文化的定义,但仍具有局限性,对于新媒介下粉丝文化的可能性也需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以本文为契机展开更多研究。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偶像媒介
偶像报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的偶像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