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播音员对象感的把握
2018-04-01
葫芦岛广播电视台 辽宁省 葫芦岛市 125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异彩纷呈,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构架新闻节目筋络之一的新闻播音员在镜头前的状态以及播音水平,直接关系到整档新闻节目的质量。把握好镜头前的状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时刻感受着“眼前”观众的反馈,从而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成为新闻播音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就电视新闻播音员如何将对象感把握好,与受众产生共鸣,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镜头前的对象感
对象感是指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这种情况,并不是播音员与听众、观众之间的语言交流,充其量,只是思想感情的单项流动。电视新闻播音员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播音的。在演播室里,坐在主播台上摄像机前,播音员面对着提示器与观众进行眼神、语言、肢体等方面的交流。这时候有些经验不丰富的播音员、主持人面对着摄像机镜头平添了许多束缚,很容易造成眼里有字、眼中无人、紧张不自然的状态。电视新闻播音员眼前虽然看不到观众,而事实上却有千家万户的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着节目。播音员直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播报新闻内容,其实这种形式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得不到反馈的环境里播音,就要求播音员要迅速及时的捕捉对象感,要做到“呼之欲出”才能让观众感觉是在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候应设想“观众的眼睛”就在摄像机的后面,他们有着对信息的期待。其实,对象感就是播音员所采取的手段,并且这种途径和手段始终都在不断变化中,它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对象感贯穿于整个新闻稿件当中,对象感是桥梁纽带,拉近播音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二、无声语言的对象感
观众对电视播音员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眸”。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交流就是无声的语言,而往往一些经验不丰富的新闻播音员在播音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这重要的一点。有的表现出的眼神是“看状”,眼睛特意睁大,其实眼珠是在一动不动的目视前方,这种眼神看上去不但呆滞无神,而且还显得特别不自然;或是忽略了电视观众的存在,只是把稿件内容一字不差的播报出去了,眼神都集中到了提示器光屏显示出的一行行字幕上;还有的眼神儿散、漂浮不定、不稳。眼神的对象感把握不好就容易造成眼里有字、眼中无人,不但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更达不到播讲的目的,使观众难以接受。要始终感觉到观众就在你的面前,你是在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要时刻感受“眼前”观众的反馈,使无声语言的表达更加具体、明确、亲切、自然。播音员的眼神要“活起来”让观众感到诚意和信赖。有“活”力的眼神并不是不时的眨眼、转动,左盼右顾,而是合理调控好视角、视幅、视线。视线过高造成翻白眼,视线过低呈蔑视状,应选择短而软的视线,时刻使观众感受到这是对我的叙述。亲切、自然、真诚的眼神会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始终有着对信息的期待。
三、有声语言的把握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概述反映,新闻的真、快、新的特点,使得新闻播音语言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新闻播音的语言以叙述、报告为主,以实声为主。播音员播报新闻应遵循规范化原则,用声状态比电台报道新闻更松弛些,语气更自然。电视新闻播音员出图像播报新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播新闻,更应该把握好有声语言的对象感。如今,荧屏里的新闻主播已不再用“宣传腔”浓烈的方式单调的播报新闻,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播报方式得到受众的认可也自然赢得了与观众之间的对象感。同时新闻稿件的不同,也决定着用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播音声调,要根据稿件内容随时把握。播音员掌握好播音态度就会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感觉你说的这些话就是对他们讲的,是与他们在“面对面”的交流。在电视新闻播音中,态度鲜明、分寸得当、内容突出、“退隐”自我,客观准确地传输信息。如高声起调、故意渲染,声音没有起伏,速度快似自言自语,或无目的地抻甩拖沓,没有播讲的兴趣和播讲愿望等这些都会使观众产生厌倦感,更谈不上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这就要求播音员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明确每一篇具体稿件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以什么态度、用怎样的事实说话,播报的这条新闻所对应的对象是哪些人群。认真备稿,熟悉了解稿件内容,播报时才能顺畅自如,抓住稿件的特点,做到对稿件感兴趣,语言才能有亲和力,拉近同观众之间的距离。
四、副语言的运用
事实上在演播室里播音员并不是自言自语的表演,也不是自我欣赏与表现,而是要把新闻内容通过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体态语)客观准确的传送给观众,使观众获取信息,从而实现传播目的。播音员在播报口播新闻时,副语言(体态语)也在传达着信息,应与有声语言配合得当。在副语言表达方面,李瑞英认为:作为一个“单纯的”信息叙述者和传播者,表情过于丰富、过度起伏、过分夸张都有可能损害传播效果;同样,表情呆板冷漠,就会因拉开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距离而产生类似的后果。比如,有这样一则新闻口播:“我市迎来今年首场区域性暴雨。目前,全市大部分地区已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气象局已启动气象灾害暴雨Ⅰ级应急响应,先后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次,大风黄色预警信号2次。”如果播音员忽略稿件的内容,面部表情轻松,会使观众感到冷漠,表情过于凝重、慌张,会使观众感到恐慌。播音员遇到此类新闻稿件时,比较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表现是面部表情平和,既带着担忧,又有着冷静,还有对观众的真挚。一味的追求亲近观众不顾及稿件内容可能损害播出效果。
五、对象感的基调和分寸
新闻播音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新闻播音员承担着舆论传播的重要任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产生广泛的影响。新闻播音时既不能高高在上,又不能随意松散,它的性质决定了在播音过程中要做到有对象感,做到与观众心与心的交流。新闻播音员真正达到“传”与“受”之间的默契还要深入生活,走进百姓,熟悉群众,对他们的思想有着真切的感受,这样才会针对不同稿件把握好对象感。同时,适度掌握好分寸和基调,不能以个人情感代替党的政策。要准确、生动、有效的播出每条新闻,使之富有感染力,与受众产生共鸣,赢得受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