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示范模仿与情感的培养
2018-04-01陈海勤四会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学广东四会526200
陈海勤(四会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学,广东 四会 526200)
声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充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嗓音的艺术表现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要让学生获得表演知识和声乐教学能力。
一、直观的示范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
由于声乐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声乐教学它是一个即复杂又微妙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借耳朵去感知。要用耳朵来分辨表现形式是否正确,所以声乐教学不能和其他学科一样,仅通过对学生的讲解就能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实践很重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能,在感性上获得认识,然后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加深和加强这种感性认识,进而逐步的理解和掌握,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和审美趣味,以达到美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的示范应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一个人初学歌唱,通常是以模仿别人的歌唱开始的。这我们称之为声乐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此时,学生最初感性认知的依据就来自于教师正确的范唱。学生由此来辨别声音是否是正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声状态进行简单的分析,用模仿的方法分别唱出不正确与正确这两种发声方法和声音效果。让学生有直接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并能够区分他们。例如,在训练呼吸能力时,学生将双手放在老师的腰腹上,直接感受腰围扩张、小腹微收的状态,然后让其模仿。对于习惯急吸气耸肩膀的学生,就要以闻花香的吸气方法为之示范。对于呼吸不积极的学生,则要用惊讶式的吸气来示范。在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感知认识这样的基础上,声乐训练进入了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样的一个阶段。此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声音条件的差异,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声乐训练。声乐教学是没有统一教材的,所以并没有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述声乐的技巧教学。故声乐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和不明确性。学生们在学习中常常感到困惑。许多学生不知道下课后如何练习,因为害怕唱错,所以干脆不练习。只靠课堂上的短暂练习,使学生进步相对缓慢。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通过把握学生的发声状态和声音的特点,然后稍微夸张的去模仿学生声音中的缺点,并要求学生找出“范唱”中的问题,最后老师再示范正确的声音进行比较。同时,告诉学生“范唱”哪里错了,告诉他们身体的正确感觉。这将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声音的缺点,并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哪里错了。学生在演唱出好的声音时,必须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进一步的启发学生捕捉和理解正确的声音状态和发声方法,体会身体各个器官间的协调动作。老师的示范要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枯燥的概念具体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声音形象化用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好的声音与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准确理解老师的意图,让正确的声音概念尽快建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如果老师只是盲目地、僵硬地向学生灌输声乐的理论,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精神压力大,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对学习声乐失去兴趣。
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它可以产生一种效果,而这种效果是不能仅仅通过语言解释来实现的。但教师的示范也应该是适度的有针对性的。不然也会带来不良作用,走进模仿的误区。我们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避免一味的要求学生机械地去模仿老师的声音,而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解释,完全用范唱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容易依赖的思想,这样被动的去学习,不主动去思考,很容易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听”,比教会学生如何“唱”更为重要。所以,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自判断声音好坏的能力,要其能准确的感受发声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否协调。声乐教学中的模仿是双向的。老师模仿学生的错误发声,可以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出声音的优劣。老师在模仿的时候可以夸张一点点,但必须适度、不能过分夸张、更不能去丑化它。否则对学生的自信心会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同时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声乐老师自己是什么声部,很容易就把学生教成什么声部。教师是男高音,而学生是男中音,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给予理论指导,学生就会盲目模仿老师的声音。放弃自己醇厚的音色,用错误的方法一味的追求高亢,嘹亮。这样去做是很危险的,严重的会损害嗓子。当前,声乐教师当中大多仍对正确的音感概念不够清晰。自身的范唱也是往往有所欠缺。对于声音优劣分辨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把老师声音上的不足之处作为正确的声音去模仿。即使老师的声音是完美的,由于身心差异和声音本身的差异,老师掌握的唱法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往往只是仿其“形”而不能会其“意”,不能真正了解老师在歌唱时的内在感受,以致于在老师身上是正确演唱,但在学生身上却不舒服不自然。
老师的示范教学往往会慢慢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身上往往能发现很多跟老师相似的地方。由此可见,合格的声乐教师应有良好的示范能力,这能体现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也能反映出教师的知识视野、业务水平以及个人修养。范唱是老师的基本功,是使学生喜欢老师,爱上声乐的良好基石。一次次好的示范将可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钦佩与信任。同时,这种钦佩与信任也将会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正确示范往往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配合刻苦练习。反之,只有空泛的理论知识而缺乏良好的示范,则会缺乏说服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和增加新知识,以提高专业水平。事实证明,教师提高得越多,学生进步得越快。
二、培养良好的情感,以推动声乐技能的提高
在声乐训练进行到追求完善的阶段,教师能够准确地唱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声乐技巧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风格,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作用。在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以及古典主义的各个时期,音乐风格有所不同。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时期的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比较激烈,情感幅度的表达上会大起大落。这与古典时期的作品有着极其不同之处。受理性主义的影响,古典音乐在表达上声音强度不能过大,强弱之间也不能有太大的比较。就算是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的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莫扎特的作品精致典雅,优美抒情,感情色彩浓厚;海顿的作品乐观、严谨、匀称,相当的具有民俗风情;贝多芬的作品热情奔放、豪迈宏伟、颇具英雄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歌曲风格。意大利歌曲热情四射,德国严谨理性,法国浪漫优雅,俄罗斯雄伟壮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山歌的声音表现形式大多高亢,嘹亮;平原水乡的民歌大多相对流畅优美。草原地区则宽广,悠扬。例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是一首清新、流畅、动人的艺术歌曲,就像我国的山水画一般。在教学中唱这首歌的时候,要用清纯、甜美的音色来歌唱,音量要控制,不要太高亢洪亮。歌曲中的两个重复的“亮汪汪”,在唱第二个的时候,可以把它处理一下,让其有山谷回声的感觉。再如,我国艺术歌曲里的古诗词《长相知》,演唱时感情较内敛,歌曲中的装饰音、附点十六分音符需要借鉴戏曲中京剧、昆曲的咬字、行腔,这样唱出来曲子才有中国民族风味。再者,组织学生利用各种视听资料,聆听和观察优秀歌手的演唱,增加对各种艺术风格和演唱类型的学习,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培养情感方面起主导作用。专业的声乐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教学绝不只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追求声音的外在品质的同时,更要认识到声音的品质必须基于内在情感体验所引发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才得以建立。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任何只偏注于“声”或偏注于“情”其中一个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和不科学的。声乐教学应从以往只研究怎样学习技巧,转变为用声音的技巧将情感体验和精神表现相相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过去“兴奋歌唱”的模糊概念,总结提炼成三个方面:
(1)歌词的情感
声乐与文学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是文学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声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很大的区别在于,在文学语言的帮助下,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语言本身就具有表现和传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他可以很准确的表达你内心的每一种情感体验。
(2)旋律的情感
声乐作品中的词是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而存在的,它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了基础。词情是曲情的导向,而曲情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使乐曲的非确定性得到比较明确的情感基调,从而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和情感内容上的主要形态和表现。在任何歌曲中,旋律都有其典型的艺术形象。老师必须善于运用旋律本身的魅力来展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将以音乐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介绍给学生,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3)丰富的生活体验
声乐的特点是通过清晰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来表达表达自身真实的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相连的。语言和声音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倘若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打动人心,不能打动人心则不足以称为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
把这三个方面贯穿于我们的声乐课堂,给学生仔细讲解歌词的意思,旋律的含义,讲解歌曲的内在的思想感情。用老师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灵魂,使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歌唱的激情和力量。
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在将来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