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周边民族祭海仪式及湖神信仰
2018-04-01李毛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李毛太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青海湖又名赤雪嘉姆(藏语),库库卓尔(蒙语),对于藏族同胞来说,青海湖祭海是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如同他们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而大规模的祭海仪式一年就一两次,如能赶上青海湖边8 大活佛主持的祭海仪式,那便是三生有幸。
一、民间信仰的来源谱系
藏族人认为水神是主宰水的神灵,如果人们浪费或者污染了水资源,就被认为是对水神的亵渎,将会遭到水神的惩罚,一些喝了生水得病的人也被认为是得罪水神造成的。青海湖的信仰是对水的崇拜体现,水在这里是规约神湖信仰的核心因素,这种湖神信仰结构在藏族民间信仰的演变历程中基本没变,或者说是“水”一次次激起藏族水神、湖神信仰的发展。在苯教根本经典中,把世界分为三个部分,即天、地和地下(水),由赞、念、鲁三神分管,各有其主,各管其辖区,《西藏的宗教》一书中写道,“鲁最初的住宿是河和湖,甚至在井里也有鲁神。”传说,赤雪嘉姆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日月山、大通山和青海南山之中。人们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草原,人们共用的一眼泉取水后需以石掩盖。终于有一女性取水后未掩石头,致使泉水泛涌,形成大海。后一菩萨(有说莲花生大师)从印度搬来玛哈代瓦山压住泉眼,这就是如今矗立在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女妖也搬来一座山峰(天峻县境内) 相击,结果被撞碎,就是现今湖中西南部的孤插山。到了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收伏女妖,使其皈依佛法,保护藏土,成为藏地的保护女神。也有藏文文献中记载湖中住着湖曼秋姆五姐妹。其实,无论哪种说法,青海湖一直为人们尊为神灵加以崇拜。每逢藏历羊年,数以万计的人来此转湖朝拜。湖中海心山最高处曾有两座小庙,是安多藏区著名的修行圣地,常有僧尼在此闭关修炼。今年就是羊年,我们一家也是参加了祭海仪式,绕湖磕长头,为万物祈祷。可见宗教的演进过程就是信仰不断抽象化的过程,也是对偶像崇拜和仪式扬弃的过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信仰表达方式。
二、青海湖祭海仪式——祭海前的准备
①制作宝瓶:根据本人今年转湖时与沙陀寺住持的交谈,祭祀青海湖主要是取悦青海湖神灵,为湖神献上在人们看来最好的东西,所以对宝瓶的制作非常重视和讲究。寺院在正式举行祭海仪式的前几天,僧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宝瓶,这里的宝瓶是用氆氇、哈达、经幡制成的一个长约20 厘米,直径为10 厘米的圆柱体,宝瓶内装入五谷粮食(青稞、豌豆、小麦、玉米。蚕豆)、名贵药材、宝瓶、精美布料、茶、酥油、糖之类的供养之物。最后由僧人活佛烟熏加持,诵经,封口,准备投湖祭祀。
②布置会场:每年祭祀的地点相对固定,一般是一个高一米五左右的方形台,称为“拉什则”,即当地山神的象征,旁边垒起煨桑台,供祭祀时煨桑用,环湖搭建起高大的帐篷,是僧人们聚集诵经的场所,保证祭海的仪式一切正常进行。
三、祭海仪式(官方祭祀)
①挂经幡:“风马旗”它是在长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个单色布片上印刷上红色或黑色的拼图和经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于悬挂或插挂。每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视环境地势需要,可长可短,长者达百米以上,短者犹如片片活脱鲜亮的小彩旗,就是把印有经文、祈祷语、图符的风马旗挂在建好的“拉什则”堆石之上,神山圣湖的旗杆之上,悬挂于寺院佛塔之上,村寨屋顶之上,还是藏传佛教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象征着天、地、人、畜的祥和。
②煨桑:是指僧侣或藏民在白塔,庙宇,圣湖,神山等场所,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来供拜天地诸神的宗教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也都备有桑炉(或者院子中央,或者在屋顶依山处),每逢藏历新年或节日,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糌粑等物,顺便献酒洒浆,跪拜叩首,顺时针围着煨桑池转三圈。在青海湖祭祀也是,第一件事就是煨桑,象征着在净化氛围环境,信仰者一般将原料放入桑炉中,加火点燃,围着桑炉顺时针转并诵经,同时洒一些净水(牛奶、酒、圣湖水等)让烟到神界天境,传达自己的心愿。
③诵经:由当地主持祭海的寺院僧人承担,是藏民族僧俗中共有的习俗。祭祀活动开始时,僧人们盘腿而坐,诵经祈福,不识字的老奶奶和刚学会走路小孩都会把六字真言,和简短的经文倒背如流。
④掷宝瓶:沿着长999 米的木质栈道走向祭海台,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手里捧着用谷类制作而成的宝瓶。他们站在祭海台上,抡圆了胳膊将宝瓶投到青海湖里,也将自己的心愿送了出来。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里,一个个生态宝瓶在水面上飘浮着,那不仅许有藏族群众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心愿,也是他们保护神湖的一片心意。
四、百姓日常信仰活动
羊年转湖很久以前就被藏民族列为传统活动。青海湖周围庙宇林立、香火旺盛,许多高僧在这里弘扬佛道,直到现在,仍有格鲁派僧人在湖边或附近深山里闭关修行。每逢羊年,虔诚的佛教徒纷纷前来转湖朝佛,这时湖边的贡布洞、沙陀寺等朝拜点挤满了虔诚的信教徒,众多信徒祈祷,放生,煨桑,磕头为祭祖圣地,场面壮观、热闹非凡。信徒们转湖时,把各种供品投入湖中,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他们徒步绕湖一周,一般要耗时半个月左右,在三百公里的湖岸上,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踪迹。山脊那边一百多米长的玛尼墙,就是历史的见证。玛尼墙由无数的经石堆成,有的经石字迹清晰,有的斑驳难辩,这是千百年来信徒们在转湖后留下的。
结论:羊年转湖,马年转山,猴年转森林,据说是佛祖给人间留下的旨意。修行者绕湖而行,便可行到无量的功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能舍去自己的恶习和痛苦。每年的藏历五月至八月份,尽管不是羊年,亦有不少信徒来青海湖转湖朝佛,届时,这里会变得香烟缭绕,生机勃勃。信教徒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祭海”,以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海南州、黄南州等地信奉的“阿尼尤拉”山神相传有三只眼,其中一只眼就代表青海湖二郎神,二郎神是一位武将大战神。据说过去当地藏族只要外出征战时供祭“阿尼尤拉”就战无不胜。
综上所述,诸种宗教观念相互吸收,汇集在信仰仪轨中,形成祭海文化的核心,呈现出多文化积淀混融的风格。这种宗教信仰的文化功能、心理慰藉功能、和很强的渗透力是非常持久并有用的。祭海转湖的宗教信仰和仪式仪轨是宗教精神最好的强化和宣泄,使信仰变成了看得见的行为,对信仰者整个群体的凝聚是功不可没的。环湖地区所有的民众的民间信仰都是有着很强的功利性,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多种多样的希求和各种表现方式,导致了各民族民间信仰中庞杂无序的诸多神灵谱系差别。信仰的每类神灵都在信徒心中有不同的地位,每类神灵都有自己的保护功能,并满足各种心理需求,保佑万事万物,可见环湖民众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神灵界限。同样的,湖神崇拜和一些禁忌对人们的言论说法,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约束和限制,这不但是信仰群体道德规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民间信仰一直贯穿在民族文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