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带动区域品牌发展推进山东品牌高端化建设
2018-04-01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从社会经济发展中看,品牌战略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如果有了响亮、有内涵的品牌,才能魅力四射,才能深入人心,把最美的一面,最具特质的一面展现出来,产生强大的效应,带来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其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把品牌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将品牌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建设国家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品牌建设。
山东省质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山东省质量强省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我省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培育出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对近年来青岛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等11个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有关经济数据分析,区域经济总量、产业水平逐年提高,企业和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复制的区域品牌建设示范经验。
一、我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水平同步提高
通过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区域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产业水平逐年提高。从2013年到2017年,以青岛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青岛西海岸新区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诸城市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铜及铜材产业、临沭复混(合)肥产业和德州禹城功能糖产业为代表的7个制造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实现示范产业总产值由3929.07亿元增长到5482.86亿元,增长39.6%;产业利润总额由322.47亿元增长到421.29亿元,增长30.6%;产业出口额由1768.46亿美元增长到2664.42亿美元,增长50.7%;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65.29亿元增长到107.61亿元,增长64.8%,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水平同比提高,充分发挥出制造业在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主要载体作用。其中,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山东临工、山重建机等整机生产企业龙头,以临工金利、金利液压等60多家骨干零部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工程机械2017年实现产值570亿元,装载机市场占有率达到23%,位居全国第一位,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新跨越。青岛西海岸新区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园区自2013年以来,家电电子和船舶产业集群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首个农业园区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日照东港区特色农业区,将水产、绿茶、蓝莓、桑蚕作为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围绕“大农业、大品牌、大发展”的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全域化”。培育创建了“日照绿茶”“日照蓝莓”2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山东省优质水产加工品生产基地”“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全省知名区域质量品牌,出口食品农产品注册登记企业达105家,取得向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出口资格的企业达31家;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137家,各类农民合作社达757家;2017年,东港区实现生产总值514.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2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16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品牌引领带动了产业聚集,优化了资源配置,吸引了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壮大了区域经济。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品牌发展优势明显
在政府的引导下,示范区一批龙头企业积极行动起来,示范带动成效显著。如潍坊诸城市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福田诸城汽车厂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87.8亿元、利税1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13.25%和16.7%。带动诸城大大小小配套企业300余家,安置就业人员8万多人。青岛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园区的3家龙头骨干企业已经为京沪、京广、武广、郑西、沪杭、沪宁、合武、海南东环等13条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提供了400多列高速动车组,在线运营动车组占全国总量的66%。临沂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山东临工,通过与沃尔沃合作、柳工集团进驻开发区以后,规模得到了迅速膨胀,装载机市场占有率稳稳占据全国前列。禹城市功能糖产业园区以保龄宝、龙力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转型,逐步由初级产品生产者成长为功能糖产业的技术创新者、专利拥有者、品牌领先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者。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挥海尔、海信、澳柯玛和海容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重点加强高端产品的品牌创建力度,着力提升自主品牌的创建力度,实现从产品品牌发展为集群品牌,从企业品牌发展为区域品牌,从一地一品发展为一地多品,以品牌优势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区域经济质量发展。
(三)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组成联盟提升产业发展
示范区围绕核心产业和产品,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和系统创新,推动整个产业的全面提升。如青岛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园区涉及机械、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大量上下游产业,汇集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配套企业的集聚,组成技术产业联盟,全面开展产业创新发展。禹城市功能糖产业园区产业在禹城市主导地位明显,2017年占生产总值的70.1%,配套企业60多家,形成了绿色循环产业链。蓬莱海滨度假旅游区在“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要素中进行发展和突破,在探索度假区发展模式、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休闲度假功能、打造知名度假品牌、提升度假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临沭县复混(合)肥产业园区内金正大集团、史丹利公司等企业相继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公司,推动临沭农业创新发展。临沂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园区形成了一条“从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整机生产企业—服务配送企业—4S店—用户到回收再制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20%的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载机当地配套能力达到了70%以上,产品配套进一步走向精细化和专业化。
(四)企业和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产业区域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度知名品牌。如“青岛高速列车”随着产业集群效应的凸显,产品配套率大幅提高,形成了以中车四方股份、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为骨干的高速列车产业集群,具有产业优势明显、技术国内领先、质量不断提升的特点。临沂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累计拥有22件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29个省级名牌,山东临工获得全国质量奖、山东省质量奖,22家企业获得了市长质量奖。品牌集聚度全省排名前列。日照东港特色农业(水产品、蓝莓、绿茶、桑蚕)园区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建设,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力度,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规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产品层次,加强品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逐渐形成品牌产品系列化,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格局。
(五)区域社会效益显著
产业区域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扩展区域继续发展空间,增加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获得持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东营铜及铜材产业园区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共赢,扩大影响,抱团式发展在整个中国有色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临沭县复混(合)肥产业园区围绕创新农业经营合作模式,发挥金正大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新品种”进行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示范与技术推广,营造集农业生产、技术与集成服务、农业文旅、科普教育于一身的一、二、三产业高度整合的现代科技农业园。如蒙阴县充分利用“景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康养项目,计划5年内投资31亿元,进行区域品牌全方位的二次打造提升和统一布局,形成“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有机统一体;蓬莱旅游度假区以建设“全域旅游”为目标,东西拓展,推动北部滨海、东海岸、西海岸三大片区加速崛起,做足“旅游+”文章,突出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融合,实现行业多元化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先导和带动作用;曲阜市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儒家文化旅游产品的精准供给,不断拓展智慧旅游功能,创新儒家文化旅游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儒家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示范经验
在示范区共创整体区域品牌中,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联动,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引领、技术研发带动、配套产业积极启动、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区域文化深入人心的发展区域品牌态势,提升了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了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实施质量品牌强区战略
示范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印发《质量强区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和责任部门,进一步推进了区域品牌建设。如禹城市政府将创建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市工作重点,在政策扶持、科研创新、金融支撑、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植,逐步搭建起集“科技服务、人才培育、投融资服务、现代物流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青岛城阳区政府成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管委会,进一步拉动了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推进了示范园区的建设。曲阜市政府提出“文旅强市”战略,文化旅游业成为曲阜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构建起一套较为系统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和儒家文化体验产业链。
(二)发挥龙头企业标杆作用,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加强示范区领头羊的导向作用,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不断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飞速成长,促进了示范区企业长远发展。如日照东港区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形成了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和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并存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格局,实现了企业发展上规模、发展上水平。临沂经济开发区把临工作为企业学习的标杆,大力推广山东临工LPS精细化生产、LES科技创新等先进管理模式,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方法,降低企业消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青岛城阳区通过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选树标杆、对比提升、学习推广等方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交通方式,打造最具创新力和社会责任的行业先锋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高“城阳制造”美誉度。
(三)加大品牌激励政策,大力开展自主技术创新
示范区建立健全品牌扶持和激励政策和经费保障制度,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通过精准施策扶持,促进企业项目培育、创新转型、兼并重组、股改上市、规范发展等,实现产业经济在扩量中提质、在提速中增效、在创新中转型。如禹城市政府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引导民族工业瞄准国际市场,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知名度最好的功能糖制造基地,实现了由中国品牌到世界品牌的转变。临沭县政府积极鼓励示范区企业开展以项目开发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法则为规范的产学研合作,完善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装备,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青岛高速列车基地内企业积极构建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以4大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了定位清晰、职责明确、接口顺畅的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将基础性、前瞻性技术、产品研发技术、产品工程化制造与运维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制造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能力,以技术引领市场,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产业发展方向明确,配套企业发展迅速
示范区政府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汇集产业发展资本,促进境内配套企业快速发展。如临沂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伊始,山东临工创新发展提出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负责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把90%以上的生产交给配套企业,让其获得质量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增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实现龙头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诸城市汽车产业配套产品从简单焊接、冲压等单一配件发展到汽车仪表、操控、制动等总成系统;从最初的仅限诸城市场,发展到全国乃至全球。企业规模和实力日渐壮大,部分企业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汽车配件企业。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1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420.4亿元,占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的55%;累计实现利税36.9亿元,占全产业利税总额的51%。2017年,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8家,利税过千万元100多家。
(五)挖掘产业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
示范区在加速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旅游产业为例,蒙阴县沂蒙红色教育旅游创建示范区因势利导、突出原貌、将景区周边自然村纳入了整体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对原居民区进行保护性综合开发,形成了“村居是景点、景点融村居”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的新格局,创造了旅游开发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双赢的独特模式。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复制性和推广性。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全面实施“旅游+”。促进旅游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公司+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旅游+文化”、“旅游+商业”、“旅游+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全力构建“全程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曲阜市政府加大儒家文化旅游产品的精准供给,不断拓展智慧旅游功能,创新儒家文化旅游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儒家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促进区域品牌发展工作建议
区域品牌建设已彰显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按照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重大机遇,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引导作用、社会组织的促进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一是建立健全区域品牌建设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各司其职、有效组织、建立综合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厘清职能、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职能,将区域品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搭建宣传推广平台,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导向。
二是推动及时整合区域品牌资源。加快整合品牌政策,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区域品牌发展的统筹谋划和综合协调,打好财政、税收、金融、人才、文化、标准等政策的“组合拳”,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引导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形成区域品牌提升的“加速器”,推动优势资源向高端品牌聚集,协同推进共同发展。
三是加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施策、重点突破、精准服务,增强企业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提升区域产品的品质和品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品牌文化和品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推动集群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四是优化区域品牌发展环境。坚持法治环境、诚信环境、政务环境“同步营造”,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自觉,倾力打造营商环境的“高地”,筑牢区域品牌建设的良好生态。发挥相关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等,研究制定促进区域品牌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确立我省区域品牌从培育、创建到形成、发展、保护的法律体系,构建良好的区域品牌保护机制,促进区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建设工作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了有利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通过“产地+产业+产品”的方式,区域精准定位,凝聚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合力,对区域特色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提炼,争取到更多更有力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具成长的要素,培育并树立起区域名称、产业、产品的综合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大幅度提升区域创新力和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有力促进了我省区域品牌高端化建设。
下一步,山东省质监局将立足部门职能,充分发挥山东省质量强省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推动农业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型发展”,推动山东农业质量品牌提升;紧密衔接《〈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培植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五大优势产业,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组织实施质量技术攻关和工艺提升,提升全产业链条质量水平,以质量提升品牌,以品牌提升价值,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强化资源整合,培育建设一批层次高、业态新、功能全的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努力助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开创山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