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与审计策略

2018-04-01◇周

市场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

◇周 睿

近年来,高校扩招、扩建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使财务管理更加复杂化与多元化,风险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其内部审计的关键内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制度与资金管理有待加强,在收费与资金管理方面也要重视,并借助投资决策体系的优化和投资管理方式的改变提升其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样,才会在识别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更好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降低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这是因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已经超越了传统会计事项自身的风险模式。本文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与审计策略进行研究,认为除了要重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优化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外,还应全员参与防范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分析识别

1.实施过程风险

在我国高校,财务部门履行着资金管理职责,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同时,发挥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功能,可以借此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还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财务信息有效性缺乏,使得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受到影响。加之部分领导的财务决策无法得到有效监控,极易产生廉政风险。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工作人员较低专业水平、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下,让财务管理实施过程风险时常处于高位。

2.资产核算风险

依据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如果其利息支出超过收入特定比例,办学经费原有规模就无法维持,使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中。比如,部分高校并没有为固定资产制订科学的购置计划,在商品采购时极易产生盲目行为或者错误判断。这样,极易带来财务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核算风险,使得高校资产难以正常运转。此外,部分高校由此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也会对其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些高校资产变现力较差、偿付水平较低,经常出现现金不足或者现金无法清偿风险的情况。

3.财务制度风险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针对教育进行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在此过程中,虽然政府正在积极改变对高校的拨款模式,开始注重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提高和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其办学业务也在延伸。在高等教育改革与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作用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和结构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在新常态下,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适应今天的大学治理诉求,制度中的陈旧问题和漏洞很多,这无疑会增加财务制度风险,为舞弊行为的发生埋下伏笔。

4.经费收支风险

在我国,越来越多高校在建设经费方面出现了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不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而在多种形式筹资过程中,经费收支风险就显得十分显著。这不但和社会与国家的政策约束有关,也关乎高校与市场经济大环境之间的紧密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费收支的多元性,使得部分高校开始了盲目竞争,这不但会造成同质化和低层次化办学的恶果,还会加剧高校经费收支风险。比如,由于利息支出的提高而降低办学经费等。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分析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时至今日,高等教育正在以“服务业”的姿态进入到教育市场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为此,需要高校管理者优化其理财观念,以此实现吸引生源与民间资金的目的。可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有关制度正在老化,即便为此进行讨论、对经济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因为多年来“教育行政化”的惯性,使得话语权受到极大约束,这不但让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位,也预示着管理模式也应进一步地优化,消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障碍。

2.高校审计观念需要改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惯性”进行,领导者和工作者的意识老化严重,未能将教学、科研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厘清,彼此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被忽视,传统理财观念也受到极大影响,使得高校跨越式发展与资金安全和高效利用无法吻合。此外,在部分高校中,自上而下的财务管理观念有待加强。由于缺少必要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财务风险意识和审计观念,使得部分校级领导置办事程序规范性于不顾,不但不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岗位,还将更多精力放在记账和财务报销等事务方面,缺少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情况的系统分析。

3.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在我国,高校运行和管理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影响或控制。也就是说,很多高校虽然是办学主体,但在实质上,这些高校并非完全自主,相反,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大量与政府财经工作相关的改革建议,在规范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一些高校为了配合政府提出的社会化改革需要,就需要推进自身改革,取消部分员工福利。但是,如果政府财政拨款有限,高校自身筹资能力不足,就会使之面临十分巨大的资金压力。

4.高等教育绩效有待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原有的管理体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但是,时至今日仍有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建设无法达到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匹配的程度。比如,部分高校未能构建起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使得有限资金难以满足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升,教职工生活的改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存在严重分歧等。这种资金的稀缺使得各项开支压力剧增,成为部分高校无法承受的经费负担,为高校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审计的策略选择

1.重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我国部分高校内部,会形成彼此依赖和制约的内部审计预警系统,这能够为规避财务风险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此,应该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之能够对风险预警机制加以识别和完善,始终走在高校发展前列,并借助审计优势与作用的发挥,对高校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应做好事先预防工作,让财务审计朝着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防止违规事件大量出现,让高校财务管理更好地符合社会既定的原则与规范,降低高校发展的不确定性。

2.优化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为规避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需要构建强有力的审计监管机构,让财务与审计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以便防范其中的不确定性。为此,高校审计工作需要创新审计理念,从传统以管理审计为主朝现代以风险管理为主转变,尤其要注重基本建设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让审计资源得到更多授权,以便对风险进行更全面和有效的控制。此外,需要按照不同高校的实践经验,对财务管理高风险环节进行筛选和重点把控,并借此优化财务风险管理结构、消减财务管理风险等。

3.通过全员参与防范风险

在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规避需要动用全员的力量,并借助审计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优化现有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管理型”审计模式。为此,需要借助审计工作对高校内部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解,熟悉财务管理工作优势,了解与调查高校的教职员工,使之能够形成普遍性财务风险意识。同时,要将审计结果与调查内容上传给领导,借此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此外,借助全员参与机制的构建,要求审计人员强化自身素质和审计业务水平等。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在规避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过程中,需要借助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以动态调整手段,让高校能够始终保持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活性,让其能够处在最佳状态。而为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如果在审计中发现了违法违规行为,就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者交由至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并借此充分发挥高校的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功能,在提出管理建议的同时,实现对高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单位的管理与监督。比如2017年6月,河南省审计厅针对多所省属高校201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工作进行了审计,旨在借此最大限度地消除高校潜在和显在的财务风险,并借助审计工作的介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意识和资金管理水平。通过审计,发现省属高校中存在多收学费、住宿费、材料费、学位评审费的现象,涉及金额近5000万元;有5所高校的基建管理不规范,涉及金额近3000万元。以校内自行组织招标代替政府采购,采取邀请招标、直接指定方式确定施工等;3所高校存在门面房多头管理、未公开招租、定价不合理、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4所高校的后勤集团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审核不规范、食堂对外承包未公开招标等问题;两所高校未及时上缴学费、住宿费、房租收入等非税收入,涉及金额超过2000万元。经过这次审计后,多所高校高度重视,采取清退多收费、上缴资金、调整账目、建章立制等措施进行积极整改。截至目前,已归还原渠道资金1800万元,上缴财政近2000万元,调整会计账目超过1500万元,制订修订相关管理制度60余项,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风险较高的问题进行了遏制和优化。

[1]周庆西.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与审计应对[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2]张耀红.高校财务管理廉政风险与审计防范[J].教育财会研究,2016(03).

[3]傅扬.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剖析与财务审计创新研究[J].当代会计,2014(02).

[4]刘琴,丁洪飞.经济责任审计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6(29).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对现代财务管理的影响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