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变革动因与策略

2018-04-01◇洪

市场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部门政府信息

◇洪 鑫

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各行各业的信息数据也快速增加,当今社会正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指通过软件工具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最终成为辅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可用信息。大数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处理迅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大数据在我国应用广泛,使我们迈向一个新阶段,毋庸置疑,大数据对于政府审计也有重要影响(怀进鹏,2013)。

一、政府审计变革的动因

(一)政府审计范围被冲击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政府审计变得更加复杂,而大数据为政府审计范围扩大、实现审计全面覆盖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通过使用联网审计,政府审计机关可以获得有关审计对象的实时信息,从而使对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同时能够及时评估潜在风险,通过数据终端进行信息化跟踪审计(马德辉,2017)。尤其是我国目前新常态环境下,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政府任务也越来越沉重,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也逐步增加。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政府审计承担着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能,通过大数据来扩大政府审计范围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选择(刘佳黎,2016)。

(二)政府审计重点被冲击

大数据对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前发达国家的审计重点是政府的绩效,但是在我国,国家审计更多关注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刘雨,2013)。之所以与发达国家有这样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给我国政府审计带来改进的契机。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得以呈现,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绩效审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幅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将审计人员从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整理数据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放更多的人力、物力到政府绩效审计中。第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金审工程”已经进入第三期,其目标是使政府审计充分发挥其抵御和预防功能,而预测正是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成为政府审计的技术支撑,审计机关收集数据后建立大规模的数据库,其中包含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全部信息,利用相关性分析,挖掘异常变动数据,并且进行实时跟踪,与此同时在考虑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发现潜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三)政府审计方法被冲击

审计方法包含狭义审计方法和广义审计方法,狭义是指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广义是指在审计不同阶段使用的全部方法等。大数据对政府审计的方法影响大多体现在获取审计证据和数据整理、分析阶段。大数据使审计机关的数据来源得以丰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可以利用的数据。传统审计时代下,由于技术缺陷,数据分散地储存在各个部门,使用效率低下。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各部门内部的历史数据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得以盘活,同时能与外部数据资源相联系。审计线索和数据来源因使用大数据技术而发生改变(马志娟和梁思源,2015)。

传统审计主要针对小数据,样本量少就要求样本质量高,因此主要通过因果关系进行精确性分析来得到审计线索。而大数据下审计数据具有混杂性,很难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丰富的数据使政府审计逐渐使用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发展趋势。因为在微观角度上放松了对精准度的要求,耗时明显减少。

(四)政府审计程序被冲击

以往的政府审计,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基本是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完成后才开始进行的。而且以往的政府审计基本围绕账项、制度等,并且,由于审计过程中政府审计工作人员很难获取工作需要的全部数据,所以往往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根据选取的数据信息样本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局部来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整体情况。审计项目日益复杂,而可利用的数据却很有限,传统审计方法很难给出及时、有效的审计意见,因此运用传统方法审计得出的结论,其真实性、合法性值得怀疑。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一系列技术的变革对传统的审计程序有着巨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政府审计带来了先进的数据技术,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将通过数据信息实时采集技术,实时传送到数据终端,政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准确找出存在问题的单位,然后对其进行审计(丁淑芹,2016)。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助Web Service、XBRL等及时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实时信息,然后通过数据信息分析平台进行分析,挖掘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并且持续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目前,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已经成功实施部署联网审计系统,以广东省为例,已成功建立了实时并且动态监控的审计系统,通过数据平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将事后审计的审计程序,转变为持续性审计程序。不仅如此,大数据处理技术除了可以高效地处理传统的结构型数据之外,还能准确、高效地处理非结构型数据,通过跨部门对数据进行整合,并且利用云计算大幅地提升数据处理、分析速度,使审计人员改变传统的抽样审计为总体审计程序成为可能(张凤阁,2016)。总体审计程序规避了抽样审计的审计风险,对储存在大数据平台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深入挖掘被审计单位的有效信息。通过将传统审计程序向动态以及全面审计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政府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政府审计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以及事前控制。这种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潜在问题,转变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在国民经济运作中的预防作用。

二、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审计策略

(一)加快大数据技术研发

在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处于萌芽状态,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的政府审计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应解决技术问题。强大的数据平台是开展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目前各个部门之间数据存在差异,使部门间的数据采集和整合非常困难。目前我国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该通过云技术创建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陈伟和Wally,2012),使各部门都使用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依靠统一的数据接口,实时采集各部门信息,并进行存储、共享。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力度,整合现存的各种方便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形成一个供审计人员使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这样能解决审计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通问题,大大提升审计效率。大数据政府审计需要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在审计证据采集时,能够建立数据联系,以获得各部门的支持,因此建立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共享平台十分必要。共享平台能在提升政府审计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充分发挥其预防功能。

(二)提升政府审计人员素质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的收集加工都离不开技术。例如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纸质数据逐渐减少,电子数据逐渐增加,政府审计部门逐渐开始通过联网审计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电子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都是不同的大数据审计形式,这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张文宗和谢慕庭,2014)。因此,应该提升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在学习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大数据知识的学习;其次,要加强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加工数据的能力;然后,构建模型、分析数据的能力;最后,提高政府审计人员评价信息系统有效性的能力。

审计人员素质不仅仅包括业务能力,还包括合作及全局意识。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审计工作,大数据的政府审计要求加强审计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站在国家的角度构建全局。社会经济联系紧密,仅仅依靠某一审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各级审计部门之间积极合作,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在大数据时代,这种规模大、牵涉广的审计项目越来越常见,因此,需要政府审计人员放弃部门观念,树立合作意识。大数据时代要求政府审计目标不仅能监督财政合法性,还要站在全国的高度上,密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预测国家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构建大数据积累的保障机制

由于政府审计部门的数据采集涉及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因此大数据平台建设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需要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另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起步相较于发达国家较晚,因此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较发达国家落后,我国政府部门的数据积累有限,虽然起数据平台已初步建立,但规模还远远不够,为确保大数据审计平台能够顺利建设,需要进行大数据立法。这要求审计业务流程要与时俱进,制定统一的审计工作流程,确定审计信息的采集标准,进一步规范不同数据库间的对接标准,保证各部门之间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因此,我国应分别从软件、硬件管理来保证信息安全,不被泄露。首先,为防黑客和犯罪分子入侵数据库,应加大投入到数据平台的硬件设施,加密处理信息传输、数据存储的过程,并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丢失或销毁。其次,增强对数据平台的控制管理,防止平台控制缺陷的存在。最后,要加强对政府审计人员的保密教育,对每一位政府审计人员明确其保密义务和责任,并且制定严厉的信息泄露惩罚措施,确保审计信息安全。

[1]陈伟,Wally Smieliauskas.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03).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

[3]怀进鹏.大数据是国家战略资源[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08).

[4]刘佳黎.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审计变革研究[J].财政监督,2016(11).

[5]刘雨.关于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

[6]马德辉.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7(01).

猜你喜欢

部门政府信息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订阅信息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展会信息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