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人口发展态势初探

2018-04-01刘秀珍

市场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性别比信阳市育龄妇女

◇刘秀珍

人口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市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一部署,以2016年11月1日零时为调查标准时点,开展了全省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信阳市本次调查共登记人口11.16万人,获取了人口变动、人口流动、人口生育水平、老龄化及城镇化等信息资料。

一、信阳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6年,信阳市全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12.14‰,比2011年增加0.44个千分点;全市死亡人口5.2万人,死亡率5.94‰,比2011年降低0.4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出生率的增加而有所上升,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6.2‰,比2011年增加1个千分点。受单独二孩和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出生率略有回升,但总体生育水平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全市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

(二)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

2016年,信阳市外来人口31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45万人。信阳市流动人口从不同方面呈现出了新态势,全市流动人口属于流出类型,但随着近年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和人口供应量的减少,外流人口数呈现下降趋势,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数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为220万、217万、209万、207万、206万、196万。从人口流动原因看,在乡村之间流动的人口,主要是婚姻嫁娶;在市、镇之间流动主要是学习培训、务工经商、随迁家属、拆迁搬家等引起的人户分离。从人口流动方向看,主要集中在粤、浙、京,3省市合计占全部流向省外人口的51.7%,其中流向广东的人口占18.5%、浙江占17%、北京占16.2%;其次是流向江苏和上海,分别占15.7%和13.3%,其他各省市占19.3%。

(三)家庭户规模逐渐缩小

2016年,信阳市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15人/户,与2011年相比,家庭户规模减少0.2人/户。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不仅是生育水平下降和其他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更是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和优化,大部分青年夫妇拥有自己独立的住房而单独居住,从而导致家庭户的增加和户规模的缩小。家庭户规模的逐年缩小,反映了家庭户逐渐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对今后家庭养老、独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等方面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紧扣以人为本核心,强化产城融合支撑,加快生态和谐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城镇人口集聚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4.42%,比2011年增长了8.17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286.22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64.82万人。

二、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育龄妇女总量逐年减少

2011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全市15~50岁育龄妇女160.19万人,2016年为143.3万人,年均减少3.4万人。从2011年以来全市人口出生率维持11‰~11.9‰的范围小幅波动。在全面二孩政策条件下的出生人口进入婚育期之前,全市育龄妇女规模呈逐年减少趋势,表明未来15年生育二孩的目标人群数量将会逐年减少。2016年全市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表现为:15~24岁育龄妇女占 23.3%,25~34岁育龄妇女占28.2%,35~50岁育龄妇女占近五成。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胎生育意愿就越低,尽管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加的目标育龄妇女人群很大,但有一半是35~50岁的人群,而且随着妇女平均年龄不断增大,她们的生育意愿会下降,实际生育潜力将降低。

(二)常住人口性别比偏高

2016年末,信阳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6.4,相比于2011年的109.4有所下降,但依然偏高。一般情况下,人口性别比处于105~106之间被认为是合理的。但信阳市外出人口中青年人、男性居多,留守人口中妇女、儿童、老人较多。因此调查的常住人口性别比实际情况偏低,实际的人口性别比应该超过106.4,有可能引发局部短期婚姻挤压现象以及其他社会问题,需引起关注。

(三)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6年年末,65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1.9%,比2011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5岁以上人口比重1.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7.4%,比2011年提高3.2个百分点。信阳老龄人口逐年增加,老龄化社会程度加深,对养老服务及配套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多。

三、促进人口发展的建议

(一)着力提高城市功能,增强全市承载能力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产城互动,以产业带动城市,以城市促进产业,促进城镇化良性循环;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提高城市的功能,与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扩大城市容量,加强完善城市管理。重点是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事业,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二)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信阳市教育经费的投入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应继续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多层次社会化办学体系,大力发展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全面提升人口的教育水平;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文化和技能素质,壮大高、中级专门技术人才队伍;加强干部队伍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

(三)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健全养老保障机制

信阳市人口呈现老年化,未来老年人口还将继续增长。尽管老龄化初期,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还不多,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市,随着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围绕老龄工作的总目标,从思想、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好老龄化工作。积极建立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扩大社会服务范围。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口服务的产业,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等各种服务设施。同时要提倡敬老、爱老、助老美德,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要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依法进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

(四)完善相关保障制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家庭的生育行为明显低于生育意愿。要促使全面二孩政策对提高生育水平发挥作用,还需要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养老、医疗、教育、卫生等保障政策,不断扩大和提升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资源,合理调整就业和社保等社会政策,使广大居民拥有更高的家庭收入、更加低廉和完备的教育及医疗,有效解决居民心中的后顾之忧,为人口劳动力“提量增质”及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猜你喜欢

性别比信阳市育龄妇女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信阳市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活氧水联合微波治疗育龄妇女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白银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结果分析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