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

2018-04-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普世层面价值观

唐 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活动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主要载体进行的,即以12个关键词、24个字为载体展开的,但在实际的学习宣传过程中往往存在对“社会主义”这四个字重视不够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都是与社会主义密不可分的。在学习宣传时一定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的价值目标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内在一致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理解就一定不能脱离这样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从主要内容的角度对基本路线进行的概括,如果从奋斗目标的角度来概括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样的奋斗目标构成了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与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党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准确认识。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我今天要说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1]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奋斗目标进行了初步概括,十二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2]1987年党的十三大完整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路线,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4]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落脚点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在讲到奋斗目标时指出,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6]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蕴含于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奋斗目标中,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奋斗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进程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不是泛指任何国家的发展目标,而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基本路线的关键词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外,还有“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者所包含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后者直接提到的“社会主义”都限定了这一基本路线的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方向不仅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性质,还鲜明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相一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社会层面的目标实现了,才能为国家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才能真正保障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实现。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不断达成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特征,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基本前提,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社会发展状态和社会中个人的发展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更高境界,因此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来看,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内在统一的。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7]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了四点,其中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党领导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幸福是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也是造福于民,让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也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6]1该报告在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无不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人民利益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与归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属性,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之中。

从构成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就是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都是为了维护自由。自由概念内涵的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不存在超越阶级的、抽象的自由:奴隶毫无自由可言,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掌控的土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不需要被束缚在土地上,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甚至有一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但工人却自由得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过程就是自由的不断丰富、实现的过程。虽然人类一直都在为追求自由这一价值理念而不断奋斗,但是必须明确,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空谈自由。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自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自由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内在一致的,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具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相一致

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也就是人的价值准则问题。针对公民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些内容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和社会倡导的价值规范。

我国一贯的育人理念是将公民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育人理念方面,毛泽东提出了“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三好”等标准,这些标准既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更凸显了道德水平、政治素质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提出了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自1980年起,全国上下开展系列运动,大兴“五讲四美三热爱”之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2001年中共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06年,胡锦涛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内容。党的十七大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品德,强调要着力建设“四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在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42

我国各时期的育人理念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前提条件的,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就蕴含于这些育人理念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属性。

四、唯物辩证法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属性的整体把握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等基本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普遍联系中凝练而成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而是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其根本属性。

从理论渊源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在这样的联系中得到彰显。从现实情况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相互联系的。前文已经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内在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时代新人等内容,包含从基本路线到社会建设目标再到个人价值准则的基本内容,其中每一部分都直接具有社会主义属性,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体现。从文化继承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必然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因此在表述中使用了“富强”“和谐”“诚信”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词汇,而没有直接使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词汇。“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原理,以它作为理论根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文化语境和独树一帜的品格特质。”[9]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但也具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独特品质。

从理论渊源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规定了其社会主义属性;从现实情况和文化继承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华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规定了其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断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逐步酝酿、凝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产生过程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根本属性逐步外化为各价值理念的过程。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看,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都是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文明”建设、“四个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提出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伴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孕育而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实践进程中,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理念得到彰显。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育人理念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产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在“三好”“四有”“五讲四美三热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代新人等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中逐步孕育、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是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得到彰显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是根本对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人不加区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指出二者有共同使用的词语,并进而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承认或接受了“普世价值”。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奋斗目标而凝聚人心的价值“最大公约数”,具有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其文化滋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则是一个专有名词,有着特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目的,不能将其与人类共同的美好价值追求相混淆。“普世价值”的影响在于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指导地位。[10]仅从字面来看,“普世”二字强调的是全世界的普遍适用,但实际上这样的“普世价值”却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代名词。作为“普世价值”基本内容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原本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如果不加分析地空洞抽象地谈论这几个词则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必须将之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历史地看,这些价值概念都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口号,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中发挥了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普世价值”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价值观念,因此“普世价值”是个专有名词,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一股力求通过大众话语传播影响政治话语进而影响政治制度的错误思潮。[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提炼出的价值追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好地促进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价值追求。同样,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调整而出现的价值追求,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而进行的价值倡导,是为了维护国际霸权和资本统治的价值武器。“普世价值”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以资本逻辑为主线、以资产阶级利益为最终目标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有着本质区别,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民主、平等概念也出现在“普世价值”中,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以某些阶级的不自由为前提的某一阶级的所谓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是一种以人民民主专政为表现形式的新型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纯粹由金钱操控的虚假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平等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平等,而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口号下隐藏着的剩余价值榨取和压迫的表面平等。因此,即使采用了同样的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的实质也是根本对立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认知、认同,因此需要对裹挟着西方价值观念的“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严格区分,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开来,使人们在心灵深处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崇高性”[12]。

当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的根本对立,并不影响“人类社会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一命题的科学性。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普世价值”是个专有名词,我们不能抽象地看待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概念。那么人类社会究竟有没有共同追求的价值观?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共处于一个地球,全人类已处于“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一定蕴含着全人类的价值追求。2015年,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3]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4]的中国方案,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6:65.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5.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9.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99-700.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9] 房广顺,隗金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104.

[10] 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9.

[11] 唐斌.“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2):56.

[12] 吴潜涛.彰显生命力 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N].光明日报,2016-11-17(16).

[13]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14]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2.

猜你喜欢

普世层面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和启示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