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回流原因、回乡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4-01刘延华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发展

刘延华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山东 德州 253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我国开始出现“农民工”这一社会现象。农民工进城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大量农民工开始返乡,人数达到了七千万左右,占到了外出农民工数量的一半,[1]随着经济的回暖,大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继续进城务工,大约20%的返乡农民工没有外出,而是选择在家乡就业或创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同比增长1.7%。在农民工总量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5%;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比上年增加230万人,增长2.0%,增速仍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速。[2]这意味着更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乡就业。现在,对于农民工回流创业,国家也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6年人社部联合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了许多鼓励措施,例如资金支持和创业培训等。2018年,国务院宣布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相比较2015年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此次意见有新内容,包括拓展了创业补贴范围、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人才支撑等。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劳动力的转移研究主要通过建立一些理论模型来进行分析,例如唐纳德·博格在《国内迁移》一书中阐述了“推拉理论”,总结了影响劳动力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刘易斯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阐述了二元经济理论,他认为现代工业部门会不断地从传统农业部门吸引劳动力;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建立的托达罗预期收入模型,认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决定了劳动力的迁移决策。国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分析人口的流动,为农民工回流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学者对农民工回流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农民工回流现状、回流原因、回乡创业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回流现状,很多学者根据调查样本进行了详细分析。例如黄宁阳、葛俊(2011)通过问卷对武汉市回流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回流农民工主要以年轻人为主,30岁以下的人占到了71.6%,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到了61.2%;申晓梅、刘涛(2010)对四川省等几个主要劳动力输出省份的研究显示,农民工回流前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农民工回流原因,有的学者从农民工自身来研究,例如商艳冬认为农民工回流受年龄的影响,农民工回流现象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朱圣坤、陈媛指出,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是否拥有一技之长和学历水平的高低对农民工回流有着重要作用。有技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留在城市,而没有技术、文化水平低的人更倾向于回流。有的学者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邹进泰(2009)从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有效需求不足等方面分析农民工回流现象;蔡禾、王进(2007)认为户籍制度会影响农民工选择留在城市或者回流;三是回乡创业,许多学者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方向、优势、困难等方面进行论述。例如石智雷、杨云彦(2012)研究发现家庭禀赋对于农民工回流后的创业有着重要影响,相比较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人来说,回流农民工能更好的利用家庭禀赋。柯益群(2010)分析了农民工回乡创业遇到的问题,包括资金不足、投资盲目性大、创业环境差、创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并提出了对策。

纵观我国关于农民工回流现象的研究,它们大多集中在农民工回流的现状、原因、回流农民工创业等方面,对于农民回流后的其他就业形式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分析农民工回流原因之后,对回流农民工的三种就业形式、遇到的困难和对策等问题逐一展开研究,特别是对其他研究较少涉及的回乡务农和回乡打工都做了一定的研究,从而为地方政府落实相关农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完善乡镇就业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三、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工回流的理论解释

1.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最初起源于英国的雷文斯坦在十九世纪末提出的“迁移法则”,后来在20世纪由E.S.Lee和唐纳德·博格发展成了“推拉理论”,推拉理论最初是用于解释人口外出流动的因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拉力”在于城市里有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收入、更优越的医疗条件和生活设施等。农村的“推力”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工作机会不多、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医疗设施缺乏、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等。由此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同样,推拉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城市的“推力”,比如说工作不如意、社会地位低、收入水平达不到预期等,农村的“拉力”在于近些年国家推出的一些强农、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环境,家人团聚的影响以及本地就业机会增多等因素。通过“推拉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吸引农民工回流的部分原因,进而为今后农村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一个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模型即二元经济结构。在刘易斯的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着两个相互区分的部门,其中一个有着大量的资本和高生产率的现代工业部门,而另外一个则是缺乏资本和低生产率的传统农业部门,为了获得高工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奔赴到城市里的工业部门,一直到所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转移出来。但是刘易斯模型忽略了城市里的失业问题、城市的生活环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产生的影响以及农村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吸引力。

3.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主要研究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工作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但是一旦城市的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没有达到预期,加上背井离乡的心理因素,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就会下降。与此同时,如果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会回流。托达罗模型对于通过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来实现农民工回流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4.新劳动迁移理论

新劳动迁移理论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此理论和以往的劳动迁移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家庭身上,而不是像传统理论一样把关注点放在决策个体身上。该理论认为,劳动力无论是决定外出打工还是回流,都是根据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分摊家庭风险的需要。为了规避风险,在工资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一些家庭也会做出劳动力迁移的决定,比如在当前农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一些家庭会有部分成员外出工作,从而分摊家庭负担,减少不稳定性。同样,如果在城市里生活相对贫困,劳动力就有可能回流,即使回去并不能提高收入。家庭禀赋的长期保障效应和农村投资回报效应是当前部分迁移劳动力主动回流农村的动力。[3]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民工迁移的过程中,家庭起到关键性作用,家庭的团聚、社会保障、婚姻、子女、照顾老人等因素,都对农民工回流起到重要作用。

(二)农民工回流的具体原因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虽然当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里买房、安家落户,然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在城市里没有办法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教育、文化、政治、社会保障等权利,农民工很难融入到城市中去,这成为推动农民工回流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国对于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从2004年开始连续1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从取消农业税、对农业进行各种补贴到维护农产品价格等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焕发了农村新的生机,推动了农村经济新的发展,这些也都吸引着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发展。另外,当前各地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农民工返乡的吸引力不断加大。近年来,高素质农民工选择主动回流创业的比例在不断上升。[4]

2.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各项调查统计显示,在不同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学历水平、收入水平、家庭需要等方面,各个农民工群体的回流愿望是不同的。华东理工大学的倪嘉颢[5]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年龄越大的农民工,回流的愿望也越大。究其原因,年轻人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容易找到相对高薪的工作;另外,他们更喜欢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公共设施,对于未来充满更多的期望。而年纪大的人由于知识技术水平较低,大多从事低端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底层,更希望挣钱之后回乡养老。婚姻状况也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已婚农民工回流愿望要远远高于未婚农民工,因为未婚农民工有着更高的理想抱负和更高的期望值,不希望再回到条件较差的农村。而已婚农民工大多数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回流的意愿比较强烈。在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中,学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历越高的人,回流的愿望越差。此外,承受抚养子女压力的农民工更愿意回乡,工资收入、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方面对于农民工的回流都有一定的影响。

3.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的影响

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也对农民工的回流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农民工对自身发展有着长远影响,除了考虑到目前的工资水平和生活状况,还要考虑今后长远的保障水平,即他们遇到困难或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可以获得的保障。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在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获得权利并不尽如人意。余运江等[6]在对上海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农民工有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能够明显影响农民工回流的结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5.5%,比上年分别提高1.2、0.5、0.5、0.7、0.6和0.5个百分点。[7](2015、2016、2017年监测报告没有提及这一点)虽然参保率都有小幅度提高,但是整体来说,参保率仍然偏低,这就导致农民工在遭遇问题时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另外,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而现行社会保障系统的转移非常困难,这些都加大了农民工在城市参加保险的难度。与此同时,农民工虽然进城务工,但是和农村有着天然的血缘、地缘关系,很难完全脱离农村的影响。当前我国加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这就为回流后的农民工提供了长期的保障。

四、农民工回乡就业现状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这批人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或产业融合项目,54%都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8]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农民工回乡就业形式

农民工回乡后的就业形式主要集中在务农、创业、本地打工等几个方面。

1.回乡务农

农民工回家务农的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在外打工不如意,归乡情绪浓重。有些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着繁重、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加上远离亲人朋友,使得他们身心疲惫,所以他们宁愿回乡务农。还有部分农民工在工作中受伤,无法继续打工只得回乡。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现在中央、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外出务工人员看中农村的发展机遇,回乡做出一番事业。三是照顾家庭、老人的需要。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农民工外出打工,同样为了照顾家庭的需要,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

2.回乡创业

这几年国家推出的很多优惠政策非常有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农民工回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引领农村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农民工回乡创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年龄段集中在30-45岁之间,以男性为主,平均学历高于农村务农群体。而且在外出期间,农民工一般都学习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有的还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个人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主要从事个体户或者开办小型私营企业,涉及的行业门类非常多,比如餐饮、种植、养殖、运输、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但是大部分创业者仍然承包着土地,没有彻底脱离农业生产。

(3)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位置一般选择在离家比较近的乡镇所在地或者所居住的村庄,其中在村庄创业的占到了回乡创业者中的46%,在乡镇创业的占到了54%。[9]

3.回乡打工

随着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为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在一项针对九零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原因的调查显示:有25.3%的人是因为家乡就业条件不错,不需要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工作;22%的人认为大城市打工不易;22.9%的人是为了和家人团聚;11.3%的人是希望利用新技术回乡创业;7.3%的人是因为在城市里失业被迫返回家乡;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去大城市长长见识就回家以及其他原因等。[10]由此可见,家乡就业条件的改善成为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的重要原因。

(二)农民工回乡就业面临的现实困难

1.农业的政策导向、财政投入不够,难以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

十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农村政策,包括各种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政策对于吸引农民工回乡务农、真正带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还有一定距离。

(1)很多政策是从国家、全国层面来讲,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具体需要,很多地方也缺乏具体的落实细则,难以真正带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

(2)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导向不够明确,财政投入偏低。对于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科研投入和科技推广经费偏低,同时各地对于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普遍很小,很难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现代农民的培养。

(3)种地风险性大,农业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现在我国农业普遍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存在着保险公司不愿保、难理赔等问题。

(4)农民发展新型经营体系面临着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90后”农民工中只有3.8%的人有回乡务农的愿望,75%的人更愿意选择经商、开办工厂或者去企业工作。[11]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对于回乡务农的排斥。现在回乡务农的农民工一般还是集中在年龄偏大的人身上。

2.农村的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重重困难

虽然近年来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但是创业者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1)政策落实有难度。现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农民工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缺少政策落实的具体机制,相关部门对政策了解不清,甚至推卸责任,并未真正给创业者带来有效的支持。

(2)缺乏资金支持。虽然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都有一定的资金基础,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创业所需,而且创业初期往往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导致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资金的匮乏。现在能够给农民工提供的融资渠道比较少,银行贷款手续繁杂,花费的时间长,并且农民工手中缺少可抵押的东西,导致创业人员大多选择民间借贷,增加了创业风险。

(3)创业者个人能力和素质仍然较低。虽然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相比较务农的农民,无论是在知识水平还是技术经验上都要高一个台阶,但是总体来说文化素质、实践经验、思路的拓展等还是和城市创业者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缺乏长远发展眼光,集中在眼前利益,容易失去发展的机遇;二是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节生产,做出错误决策;三是家庭式管理,内部矛盾突出,效率不高;四是产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很难有大的突破和发展。

(4)创业项目单一,缺乏竞争力。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主要的创业方向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因为其入行门槛低、所需资金少、技术含量不高成为创业者的优先选择。但是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创业同质性很高,容易出现过度竞争,营利减少,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3.农村中小企业就业环境比较差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人才缺乏、创新性差、发展理念落后等问题,还有一批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工人面临的问题包括企业不为员工购买保险、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差等方面,这些大大降低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五、促进农民工回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业相关政策

1.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在我国正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土地流转方式不断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经营权的灵活流转,把分散、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通过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可以吸引一批不甘于传统种地方式的年轻人回乡,进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迈进。

2.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完善农业补贴相关的法律,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农业补贴确定下来,确保农业补贴有法可依。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力度,探索健康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同时对于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的科技培训等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发展农业。

(二)改善农村创业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首先,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回乡创业,把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当成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个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好,为创业者提供便利条件,解决他们创业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其次,简化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各项程序,提高地方政府服务的效率。地方政府可以为农民工创业建立一站式服务,降低各行业的准入门槛,减少相应的审批手续,提供政策、法律咨询,为农民工创业保驾护航。

第三,在税收方面为农民工的创业提供优惠,并加大财政扶持。例如,让农民工创业能够享受当地招商引资同等的税收优惠,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给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财政支持,规范政府的收费行为,减免各类服务性收费,杜绝任何不合理收费。

(三)拓展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支持

首先,创新农村融资担保体系,探索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担保业务和抵押物,完善金融系统的担保体制,使政策性担保和非政策性担保相结合。

其次,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允许邮政储蓄银行等在农村开展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贷款。

第三,简化贷款程序,特别是对于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

(四)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无论是有种地经验的农民还是刚从城市返乡的农民工,都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用科技武装农业、用新型经营方式发展农业,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2017年,全国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了一百多万人。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两千万新型职业农民。

2.为农民提供创业培训

首先,当地政府可以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向那些有意向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讲解当地的优惠政策和具体的创业流程,让农民工对于如何创业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政府可以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创业相关门类进行培训,开办专题讲座,给创业者提供问题解答。再次,加强对创业人员的信息引导。创建一个可以及时发布信息的平台,及时向当地创业人员传达各类市场信息、政府政策、金融知识以及法律常识等相关信息,为回流农民工提供全面服务。

(五)改善中小企业就业环境

针对回流农民工在中小企业就业面临的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政府通过出台措施约束企业行为,确保企业按时为职工缴纳保险;政府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同时强制要求企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企业应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为企业发展壮大吸纳人才。

六、结语

乡村振兴对农民工回流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特别是在思想开放程度、发展理念等方面比常年在家的农民更先进,是农业、农村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本。当前我国农民工回乡就业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将来通过政策的完善和就业环境的改善,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就业,为振兴乡村储备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农民工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