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低碳网络文艺创作路径研究

2018-04-01陈娜娜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碳文艺作品人物形象

陈娜娜

(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济南 250014)

近年来,网络文艺迅猛发展。但是总体看来,现阶段中国网络文艺普遍还存在着明显的低俗化、虚假化、同质化、泛自由化等高碳病象,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与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要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都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探索网络文艺创作的低碳路径是刻不容缓的。

一、构建低碳网络文艺价值观

所谓低碳美学,是一种与低碳人塑造相对应的、对低碳文化建设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新型美学理念。首先,低碳美学是对自由情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和创造。其次,低碳美学开拓了古今中外美学体系中的价值论。自由情感美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而低碳美学则主要是一种价值论和目的论。第三,低碳美学较之自由情感美学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实践价值。[1]

无论何种文艺作品,都应该建立在低碳美学的建构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而网络平台由于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匿名性、平等性等特点,给文艺作品的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的同时,各种低俗的价值观也充斥在各种网络文艺作品中。这是值得警醒和深思的现象。

低碳艺术理念是在总结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美学观中的种种缺陷和弊端,在批判地吸收,借鉴和总结它们的合理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的以自由情感为本位的新型美学理念。较之以往的艺术理念有三个突出特征:第一,更加强调和捍卫了审美在人类生活中的独立价值。第二,将审美的本质定位在人类自由情感的追求上更加逼近人们的切身体验,更加精确地描述了人类的普遍审美经验,具有最大的普适性和认同度。第三,把美学从狭窄的纯粹的艺术哲学西方传统中解放出来,使之与人类的生命史对接。[2]

由低碳艺术理念的原则和特征来看,网络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自由情感。尽管网络文艺的自由性和开放度是在文艺发展史上所前所未有的,但是这种自由性和开放度必须建立在具有高度审美性和切实群众性的基础之上。网络文艺的创作不仅是为了人民,更是来源于广大人民,因此它体现着更加深厚的“人民性”精神。把握网络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就是要坚持为人民而创作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3]而这种“人民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低碳艺术理念的要求和特征不谋而合。

但是,近几年来,网络文艺因为迎合市场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高碳文化作品。高碳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诉诸人类感官刺激,迎合和张扬人类的人类自然生理欲求,思想肤浅,格调低下,内容空洞,营养匮乏,生产随意快捷,消费成本低廉,等等。[4]这些高碳网络文艺作品完全建立在扭曲的、低俗的、不健康的价值观之上,含有大量暴力、血腥、恶俗、色情等内容。

例如在腾讯视频播放的网络剧《慎点》,是一部恐怖题材的网络剧,其完全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拍摄完成,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剧情无聊恶俗,内容完全是借鉴抄袭国外电影中的内容元素,缺乏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属于典型的高碳文化作品。在网络文艺作品中,还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的高碳文化作品,例如《明星志愿》《恶魔少爷别吻我》《霸道总裁的野蛮女友》《爱情碎碎念》等。这些作品普遍缺乏低碳价值观的引导,连观赏性都缺乏,就更不用说思想内涵了。因此无论在审美价值上,还是社会价值上,这类作品都没有一定的高度可言。

众所周知,并非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具有启蒙作用和精神滋养功能。其中只有那些低碳部分,即低碳文化、低碳艺术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食粮。现在,网络文学也快速地成为影视和戏剧作品的改编目标以及“母题”之一,它为影视和戏剧作品提供了故事原型以及思想质素。它的成功与否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正负效应,也成为全民性话题以及文化学者无法回避的现实命题。[5]毫无疑问,就其作用的范围和广度而言,低碳影视艺术在社会大众的情感陶冶,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6]

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当代艺术生态格局更是呈现普遍高碳化的趋势。这种高碳化趋势的弊端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当下影视艺术整体上呈现高碳和快餐格局,极不利于影视艺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高碳型影视艺术和快餐型影视艺术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第三,高碳型和快餐型艺术文本营养稀缺、致瘾性强,不具备建构文化软实力的资格。[7]而且,网络文艺作为文艺的一种,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正能量。”[8]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因此,在当今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准的当代社会,在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发展方向的中国,构建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价值观就成为创作低碳网络文艺的首要条件。

以网络小说家海宴创作的小说《琅琊榜》为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由林家父子带领的赤焰军在战场上遭奸臣陷害,深陷冤屈,全军覆没之后,林殊九死一生,变为谋士梅长苏,除掉奸臣,洗刷冤屈,扶持靖王,匡扶人间正义,换得天下政治清明,最后以奔赴战场为自己书写了一个悲壮结局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整体价值观建立在传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上。作品中的梅长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遵从忠孝仁义信念,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忍受着身体上巨大的痛苦,智斗奸臣,扶持贤王,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正义战胜邪恶。首先,这部作品的价值观是建立在正义战胜邪恶的力量之上的,符合人类对自由情感追求的低碳美学理念。其次,作品本身围绕低碳的价值观构建,故事发展曲折现实而又情节生动,不管是辞藻文句,精神内核还是人物风骨都具有低碳的审美价值。最后,故事本身设置的朝代虽然是架空的,但是其所传达的价值观,却具有现实性和人民性。在观看《琅琊榜》的过程中,会让观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联系到当下的一些现实,那些颠倒黑白,中饱私囊,利己主义的政治阴谋者,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黑暗势力终会被清正廉明之风所扫除,观众会在作品的启发中更加呼唤正义的力量。

这部小说也被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改编成电视剧作品,并赢得了观众们的关注和喜爱,是网络小说作品中改编比较成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当然,其最大的成功正是建立在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价值观之上。

类似的低碳作品当然不止这一部,如改编成电影《战狼二》的网络小说《弹痕》,其传达出的是永不言败的军人血性和爱国主义的正能量价值观。网络小说《尘劫录》,语句哲学思辨,其思维构建和作品风格,几乎可以进入到纯哲学的范畴。而网络小说《临高启明》则将现代的工业细节和民主法则展现出来,用照相写实主义的行为艺术,吹响工业文明的赞歌,传达出高于自由情感的低碳审美理念。这些网络小说,既不属于严肃文学,也不属于彻底的通俗文学,是网络时代专属的文艺作品,但都是符合低碳美学原则和低碳艺术原理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不论是在观赏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高度。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10]因此,在网络文艺发展的过程中,首要建构的就是以正面能量和审美价值为核心,发展和继承了自由美学价值观的低碳美学价值观。

二、塑造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低碳人物形象

长期以来,人物形象都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漫长的文学史几乎也同时就是星光熠熠的人物形象历史。[11]饱满典型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和读者念念不忘,感同身受,甚至可以成为他们人生路程中的学习榜样。因此,塑造正能量的低碳人物形象,就成为网络文艺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我们将基于现代幸福观并实现身心双重健康的现代人定义为“低碳人”,将建立在精神觉醒基础上,并以追求和实现身心双重健康为架构的人生设计称为低碳人生。低碳人首先是一个精神觉醒的现代人,其次是一个生理健康的现代人,同时还是一个精神健康的现代人,最后还是一个坚持健康的生活理念并身体力行的现代人。[12]

一切有利于低碳人生建设的艺术都是低碳艺术。低碳艺术由低碳人物性格、低碳叙事、低碳镜头等诸多美学元素构成,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艺术真实。只要达到艺术真实特别是达到客观真实的人物形象才称得上正确的低碳人物形象,因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对人性的真实再现和表现,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况味,闪烁着动人的人性光辉,能激发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具有巨大的审美感召力。

因为迎合眼球经济的需要,参差不齐的网络剧中出现了大量不符合低碳艺术理念的虚假的高碳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充斥着暴力,虚假,低俗,浅薄等特征,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得观众一笑,没有任何社会意义和引导价值。

现代生产的大量网络剧中都充斥着这样虚假的高碳人物形象,例如《屌丝男士》的各种低俗的恶搞形象;《太子妃升职记》中塑造的穿越到过去的太子妃的形象,完全是为了哗众取众,而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还有很多千篇一律的爱情偶像网络剧,毫无内涵的霸道总裁形象和柔弱的小白兔女主角形象,都是不符合社会现实的虚假的高碳人物形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没有成熟的影视分级制度,而网络剧目前也没有非常规范和严格的审查体制,大量高碳人物形象在这种网络剧或者是网络小说中出现,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青少年的心理尚在没有成熟的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错误价值观的引导。网络文艺的创作者们如果不注重人物形象的低碳化传达,就很容易让青少年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而低碳人物形象则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以正能量网络剧《最好的我们》为例,这部网络剧是根据一部青春题材的网络小说改编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振华高中的学生耿耿和余淮同桌三年的故事,因此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同理心和怀旧心理,而赢得了广泛的观众和喜爱,是一部将怀旧展现到极致的网络影视作品。

真实的人性,是塑造一个低碳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依据。人性作为唯一依据是就低碳文化生产而言的,但低碳文化所依据的人性不是一般的人性,也不是抽象的人性,更不是虚假的和杜撰的人性,而是本真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性。[13]从远古到今朝,从地中海文明到黄河文明,从古希腊神话到现代小说,从泛黄的历史文本到炎凉的现实社会,从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到20世纪的两次世纪大战,从依然在饥饿中挣扎的非洲大陆到灯红酒绿的美国曼哈顿街区,从古丝绸之路上的殷殷血迹到汶川大地震废墟下的生死救援,如果说在这些不同的历史片段、社会领域和现实场景之间还有某种永恒的价值和力量就如同那永恒照耀着我们的太阳光辉,我们相信这种东西就是人性。[14]

《最好的我们》这部剧中的女主角耿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看似平凡,但是首先会让人觉得真实饱满,会让观众产生同理心,因为很多人的青春都是像剧中的耿耿和余淮那样度过的,也同样会像剧中的耿耿那样遇到各种各种的人生选择的问题。其次她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和人性光辉,她善良,积极,乐观,独立。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非常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而且坚定不移的人,不管是在爱情上,还是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上,都表现了自己的精神觉醒。

对于当今的80后、90后来说,现实生活中要承担的压力太多,大多数人普遍都有过迷茫、焦虑的情绪,不管是在爱情婚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都无法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有的是遵从父母的意愿,有的是听从别人的安排,随波逐流,茫然听从。但要知道,在社会中,我们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要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角色,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做出自己积极独立的判断和选择,耿耿坚持自我的低碳形象给这些正处于迷茫期的90后青年们在无形中提供了一种榜样力量。

剧中的人物耿耿成人后在北京考取了公务员,取得了众人都羡慕的工作,但她最后却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去公务员的职务,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影楼,以自己喜欢的摄影工作为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选择,但是耿耿做出了独立的价值判断,并身体力行。在爱情上,从高中起,一直对她情有独钟的陆星河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给予她温暖和关心,还向她求婚了,但是耿耿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一直等待着余淮,陪余淮走出最坏的时光,终成眷属。

这样真实、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低碳人物形象,无疑在受众中发挥了正面现实的作用,有的人在耿耿的故事中找到了温暖的力量,在生活中受到鼓励,重新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

散发着真实生动的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永远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最能打动观众的心的。这一点从一系列的奥斯卡电影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如果说在古典社会中,艺术家从事创作无须考虑市场和大众的趣味,因而也无须考虑到特定的人性的表达,完成他自己的某种理念的阐释才是他艺术创作的目的,那么在作为产业的电影艺术产生以后,这个问题就发生了重大的质变。[15]

人类真正的幸福只有当精神开始自我觉醒才有条件实现。精神觉醒即人类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它的标志就是人类自我生命权利意识的产生和获得。[16]

纵观历史上的优秀文艺作品,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饱满,丰富,真实的低碳人物形象,能带给观众感动和鼓励,能对受众产生积极现实的影响。所以,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在作品中尽可能地塑造饱满真实的低碳人物形象。

三、建构真实完整的低碳化故事框架

对于一部叙事文艺作品来说,故事是一部作品的核心美学要素。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无时无刻不在诞生新作品。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作者,必须以足够吸引人的新内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若不然,拥有足够选择权的读者很快便会发现新的乐趣。[17]

尤其是网络文艺作品,如网络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等,不同于院线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因为是小成本,小制作,不能在视觉效果和演员名气上吸引受众,完整的故事结构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就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低碳艺术的核心要义是文本深层内容的客观真实,那么低碳叙事能力也就是将蕴含着潜在低碳质素的原始题材通过恰当的手法转化为一个真实可信,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的技艺。如何才能让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呢?根据低碳艺术原理,无非通过两条基本路径:一是通过直观真实路径;二是通过主观真实路径,而两者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艺术文本的客观真实。[18]

反观市场上的很多网络文艺作品,都用了高碳化的叙事方式,没有逻辑,夸张虚假造作,有的仅仅是加入一些低俗和色情的内容而制造噱头,以此来吸引观众。而且网络剧中有一部分属于所谓的段子剧,仅仅是为了轻松搞笑,吸引人眼球才制作的,如《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系列、《高科技少女喵》等。还有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更让人觉得肤浅幼稚和极度不真实,这类的网络文艺作品都是属于高碳艺术的范畴,没有完整的故事框架,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没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

这样高碳化的叙事,是网络文艺作品极大的诟病,也是阻碍网络文艺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有时,故事从一开始就迷失了方向,没有丝毫的成功机会。如果作家无法将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变成其他的东西,那他就不可能将其转变为一个强有力的故事。[19]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网络文艺作品日益发展的过程中,还出现过很多低碳化叙事的优秀作品,例如《白夜追凶》《匆匆那年》《心理罪》《灵魂摆渡》《无证之罪》等等,这些作品有的甚至因为观众的期待和呼声,而以美剧的形式连拍了好几季。

下面就以网络剧《白夜追凶》为例,从故事架构上,来分析一下其成功之处。《白夜追凶》主要讲述的是在一场灭门惨案中,关宏宇成了逃亡的犯罪嫌疑人,身为刑侦队长的双胞胎哥哥关宏峰,决定查出真相,但由于办案过程中亲属要回避,警队禁止关宏峰参与调查,调任周巡接任。由于破案的压力,周巡设计让关宏峰以编外顾问的身份继续参与各大要案的调查。在这个过程中,隐瞒了刑警队的所有人。由于患有黑暗恐惧症,白天和黑夜出现在警队的顾问关宏峰,其实是由孪生兄弟二人白夜分饰,性格迥异的两人在警队中不断露出马脚,背负着被他人发现的危险,一路侦破许许多多要案,目的只是想伺机调查出灭门案背后的真相,以找回自己的清白。

整个故事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框架,时代感很强,随处可见生活中的细节,加强了真实感和代入感。作为一部刑侦剧,其严密性和逻辑性都是值得称赞的一流水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因果伏笔埋得尤其精彩,悬念迭出,引人入胜,看似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组成的,但是每个事件其实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推进,共同构成了剧情的发展。

《白夜追凶》在豆瓣评分中得到9分,广受观众好评。现在,它已经被世界最大的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买下播放权,计划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这是该公司首次买下中国内地网络电视剧版权。

不光是中国网络文艺作品,国外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同样尊重故事至上的低碳原则,严守低碳艺术原理。以美国的网剧《纸牌屋》为例,这部网剧是由影视公司Netflix推出的政治题材电视剧。

由迈克尔·多布斯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讲述的是一对野心勃勃的政客夫妻在华盛顿白宫中运作权力的故事。这部网剧在播出后,引起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在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甚至美国有三分之一的议员都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其故事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有着生动真实的低碳化故事框架,故事内核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网络剧提升了文化品质和文化品格。

由《白夜追凶》和《纸牌屋》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真实的故事对于一部文艺作品的成功有多么重要。观众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所以,不仅仅是视觉奇观和形式表达上要发展和提高,网络文艺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创作者们必须要注重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事实上,网络剧和电视剧受众在人员构成上有非常大的区别。普通电视剧的受众往往是以家庭妇女和中老年观众居多,相对来说,平均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而网络剧则主要是以年轻的白领阶层和知识分子为主,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因此,故事的真实性,完整性,新颖性以及达到的高度就变得尤其重要。

当然,不光是网络剧,在网络平台这种大环境下滋生的文艺作品都应该注重故事内核和文化内涵的提升。我国的网民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七亿多,可以想见,未来数量一定还会呈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网络文艺作品会接受越来越严格的考验。

总之,网络文艺作品不论是艺术形态还是美学内涵,虽然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但是,无论形式和趋势如何发展变化,其在创作时所应该遵循的低碳美学原则是永远不变的。

参考文献:

[1] [2] [6][7] [12] [13][16][18]马立新.低碳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08,95,60,139,18,67,14,153.

[3] 杨洋,胡近.网络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引领策略[J].中州学刊, 2016, (6):155-161.

[4]马立新.高碳文学与低碳文学——兼评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观[J].百家评论, 2012, (1):52-57.

[5]厉震林.网络母题:戏剧影视文学额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8.

[8]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10-15(3).

[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87.

[10]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生产[EB/OL].[2016-01-26]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1-26/7733260.shtml.

[11] 贺仲明.论当前文学人物形象的弱化与变异趋同——以格非《江南三部曲》为中心[J].南方文坛,2014, (1):06-12.

[14][15]马立新.奥斯卡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25,36.

[17]年终盘点|网络文学20年,使"文学"发生了哪些改变?[EB/OL].[2017-12-26]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5066.

[19][美]拉里·布鲁克斯.故事力学:掌握故事创作的内在动力[M].陶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16.

猜你喜欢

高碳文艺作品人物形象
文艺作品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