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2018-04-01刘海刚程树岐王西宝
刘海刚,程树岐,王西宝
(沂水地震台,山东 沂水276400)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地震多发,呈现频率高、震级大、分布广等特点,接连发生的汶川、玉树、芦山、鲁甸等一系列大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让人们深切的体会到,地震的危害就在身边,也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震台站观测作为地球物理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发展的基础[1],台站所产出的地震监测数据是研究地震发展规律、预报预测地震的主要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国家级地震台站100 多个,省级地震监测台站500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预报网络。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数字化改造,地震观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现实了由模拟到数字化的质的飞跃,地震台站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防震减灾工作作出了25次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多次就做好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等作出多次重要批示,经过全体地震工作者努力工作下,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面临着复杂严峻的震情形势与监测预报基础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与监测预报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面临着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与监测预报理论支撑和管理支撑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求地震台站充分发挥好基础作用,使台站监测预报工作必须始终走在防震减灾工作的最前面。
1 地震台工作现状
沂水地震台位于沂水县城中心,地处丘陵地区,台基岩性为灰岩,周围为居民区,环境较好,无较大干扰源。在构造上处在沂沭断裂带北段,东距沂水—汤头主干断裂仅1公里,现在的观测手段主要有测震、强震、水化、形变、水氡、水汞等观测项目。并负责周边台站莒南鲁14 井、蒙阴鲁33井的水温、水位和沂南井的水温的数据处理和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1.1 积极做好台站各项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台工作人员立足于地震工作的实际,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在值班期间工作人员每天按时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等工作,及时对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并对仪器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使仪器正常运行,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重大节假日和地震多发期间,按照上级要求,强化地震观测,台长带头落实好值班制度,确保台站观测仪器正常运行,各项观测数据处理、传送及时。
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体台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台各项观测数据在近几年的省局和国家局观测资料评比中取得了良好成绩,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
1.2 加强台站交流学习
由于地震预测预报总体布局的需要,各个台站的观测手段不尽相同,比如我台主要侧重于测震和流体学科,在客观上就限制了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因此加强台站交流,相互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我台积极同我省的其他台站相互交流学习,学习借鉴其他台站的管理制度,观测资料的整理情况;通过实地的考察,对地震其他学科,比如地磁、地电、重力等学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对地震监测预报的认识。台站相互交流既加强了我台与兄弟台站的沟通交流,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获取对方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拓了工作思路与视野,增强台站职工综合素质。
近年来,台站业务工作交流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台站交流学习,使我台的观测资料质量,工作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3 积极和地方合作,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地震台站拥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先进的仪器、专业的观测手段,而台站所在的县级地震主管部门由于主要承担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地震应急管理等行政性的职能,专业技术相对匮乏。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加强地震台站同地方防震减灾机构的合作尤为必要。在日常工作中,我台同沂水地震局积极合作,共同在我台设立沂水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具备召开省市县远程会议的功能,从而能够与省市县级政府进行视频实时传输,及时交流地震及灾情信息,开展远程震情会商、听取上级地震局的应急决策等功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地震科普宣传方面,我台和沂水局紧密合作,扎实推进沂水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在5.12 防震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重要时段,我台同沂水局工作举办宣传活动,通过在大型广场悬挂宣传横幅,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方式,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在中小学中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形成了县局组织实施,台站专业人员负责宣讲的有效合作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地震台站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观测环境对地震观测的影响日益加大
在台站建设初期,台站地处干扰源很少的野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来的荒郊野外变为城市的中心,使得台站与周边居民长期存在,干扰源增对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2]。我台的形变观测井就是因为长期受到周边居民抽水影响,使得观测数据无效,观测不到固体潮,无奈只能废弃。
2.2 预报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
地震台站一般都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和外界联系少,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地震台站长期工作内容单一,存在科技支撑薄弱、培训机构不健全,接受继续教育少,知识更新的速度慢等特点,严重制约着地震台站人员的发展。
2.3 地震台站社会服务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意义上,地震台站主要任务是地震监测,以前很少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去。前些年一些地震台站建立了地震科普宣传基地,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形式比较单一,社会对地震台站的认知度不高。地震台站社会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当前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3 新形势下地震台站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些对策
地震台站做好新形势、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开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新局面。
3.1 强化地震台站作用、确保地震观测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3.1.1 加强台站管理,夯实防震减灾基础
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工作任务,加强台站管理,提高业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防震减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一是建立健全台站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的同时要增强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对地震台站观测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维护,确保地震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设备的正常运转,观测资料的顺利传输;三是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加大对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地震观测设施的保护,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努力保证地震台站日常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
3.1.2 明确责任,狠抓观测资料产出
地震前兆资料的观测是地震台站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为地震的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各项研究工作提供连续、可靠、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地震台站在日常工作中要明确责任,狠抓数据资料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种测项工作,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观测资料的缺失,保证产出数据资料的质量。尽管地震台站所掌握的观测手段不尽相同,拥有的仪器种类、型号也不一样,但是作为地震台站其目的却是相同的,在保证前兆信息处理技术、观测仪器的稳定性、产出数据的连续性、可靠性,为地震的分析预报提供坚实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与各级地震系统的观测资料评比工作,在评比中找差距、找不足,解决观测资料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台站观测资料的质量。
3.1.3 强化震情观念,做好震情监测工作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加强地震台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震情第一”的观念,实时掌握地震信号的异常,保证在地震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监测到,然后迅速的完成地震的速报,为政府抗震救灾决策提供最直接的依据;二是加强震情的跟踪研究,对于各种地震异常现场要抓紧落实,充分发挥地震台站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切实把监测预报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三是充分发挥地震台站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地震预测的新方法,探寻地震预测的新思路、新途径,使监测、预报、研究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台站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3.2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震台站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为了人才发展体制的改革要求,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地震人才工程,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地震台站“帮、学、带”的形式,拓展科研项目支持等途径对年轻人进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努力为业务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地震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尽快成为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的防震减灾事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3.3 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科普工作
加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方面的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对于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4]。
一是丰富宣传资料的内容,加大多媒体的利用,在有条件的地震台站建立地震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使科谱宣传更贴近实际,让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接受;
二是注重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的连通性、高效性,共享性,加强防震减灾门户网站的建设,切实发挥网络的特性,推动网络和传统科普宣传的互动,使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效果更明显;
三是重视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学校是人员最密集的场所之一,因此加大对中小学生防震减灾这知识的教授的力度,做到防震减灾从娃娃抓起。台站要同地震防震减灾机构积极合作,在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的逃生知识,争取在大地震来临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3.4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
防震减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公众参与,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合作。而地震台站作为专业技术台站,在工作协调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地震台站要积极的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去,积极同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地震台站的工作才能更顺利、通畅的展开。
地震台站和其所在地的地震局密切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所在地地震局发挥社会管理优势,而地震台站发挥地震速报、地震科技等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双方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地震监测预报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在当前防震减灾管理的体制下,台办密切合作,双方共享资源,相互补充。
目前在一些市县已开始试点“台办合一”的管理模式,台办合署办公,有利于工作的统筹安排,人财物资源的共享,更能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不管是对台站还是台站所在地的防震减灾工作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地震台站,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发展,充分说明了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台站工作,充分挖掘地震台站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桥头堡的作用,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