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2018-03-31张智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6期
关键词:辨证分型治疗效果

张智勇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癌性发热患者26例。中医辨证分型:湿热蕴结型6例、肝气郁结型7例、热毒炽盛型7例、毒瘀互结型6例。根据患者不同分型进行辨证论治,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不同辨证分型患者均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6.15%,不同分型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辨证论治癌性发热优势显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发热症状,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癌性发热;辨证分型;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2

癌性发热是指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多为持续性,包括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等,经检查无感染征象,且经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现代医学认为[1],癌性发热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肿瘤组织坏死、肿瘤侵犯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可分为湿热蕴结型、肝气郁结型、热毒炽盛型、毒瘀互结型四型实证,以及血虚、气虚、阴虚三型虚证。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个体化中药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将观察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到我院進行治疗的癌性发热患者26例。原发疾病:肺癌5例,恶性淋巴瘤7例,肝癌6例,胃癌3例,乳腺癌2例,白血病3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确诊,表现为间歇性发热,热程几天到数月不等,体温一般在37.5~39.0℃之间,最高体温40℃。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76±7.56)岁。中医辨证分型:湿热蕴结型6例、肝气郁结型7例、热毒炽盛型7例、毒瘀互结型6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分型进行辨证论治,具体方法:(1)湿热蕴结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恶心欲呕、大便黏滞等;主要病因为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木通、泽泻、柴胡、生地黄等;(2)肝气郁结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精神抑郁,以多热或潮热为主,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为气郁日久、化火生热,治疗以解郁泻热为主;采取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药用牡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3)热毒炽盛型:中高热,体温常高于39℃;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赤红、口干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主要病因为正邪争斗、热入血分,治疗以泻火解毒为主;采取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药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等;(4)毒瘀互结型:发热时间多为午后或夜间,局部疼痛或有肿块;患者面色萎黄、口干少饮、舌质青紫等症状;主要病因为气血瘀滞、毒瘀搏结,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采取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用桃仁、红花、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枳壳、牛膝、柴胡等。

1.3 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体温下降情况,治愈:用药后6 d内,体温恢复正常;显效:用药7日后,体温恢复正常;好转:用药

7 d后,体温下降≥1℃,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无效:用药9 d后,体温仍无改变。总有效率为前三者合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不同辨证分型患者均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6.15%;不同分型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癌性发热是一种非感染性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症状。据相关调查显示[2],3/4肿瘤患者都曾出现癌性发热症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优势显著,作用持久,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可能与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有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及炎性反应。同时,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可能出现缺血缺氧,导致组织坏死,或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此外,前列腺素E2合成能力增强、PGE2升高触发、COX-2调节及表达,也可能引起癌性发热[3]。祖国医学认为,癌性发热病因、病机复杂,主要包括虚实两种类型,实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热毒,虚证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单一病因可致病,多病因相互作用也比较常见,总体上可以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种类型。目前,中药治疗癌性发热主要包括“从瘀、毒论治”、“从湿热论治”、“从阴虚论治”、“从阳虚论治”、“从寒热错杂论治”几种方法。刘畅等人对清热解毒剂治疗癌性发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4],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效果优于消炎痛片、消炎痛栓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了湿热蕴结型、肝气郁结型、热毒炽盛型、毒瘀互结型四种实证的辨证治疗效果,经过对症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100%、85.71%、100%,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96.15%,提示中药辨证论治能够帮助患者迅速恢复体温,疗效确切。热毒炽盛型多见于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黄连解毒汤方中,栀子驱三焦火邪下行;黄连泻心胃火热,消肿解毒;黄芩清泻肝胆之火,黄柏清泻肝肾之火。对口干明显患者,可加入石斛、白茅根、天花粉等,起到生津止渴功效。湿热蕴结型多见于肝胆系统肿瘤,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清肝胆实火;黄芩、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驱湿热邪气下行;生地黄养阴;柴胡疏达肝气。对小便量少患者,可加入茯苓、猪苓,利水通便。毒瘀互结型多见于盆腹部实质性肿瘤,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都是养血和血、活血祛瘀的良药;配合牛膝通经祛瘀,引血下行;柴胡升达阳气,与枳壳同用,开郁散结,行气宽胸。对发热严重患者,可加入白薇、牡丹皮等缓解发热症状。肝气郁结型多见于乳腺癌、卵巢癌、肝癌等,丹栀逍遥散是解郁泻热良方,牡丹皮、栀子、柴胡、薄荷疏通肝气,清热泻火;白术、茯苓补脾,当归、白芍柔肝。气郁较重患者可加入佛手、郁金,增强解郁效果[5]。

综上所述,中药辨证论治癌性发热优势显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发热症状,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 蓓,王 玲,李航森.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体会[J].光明中医,2017,32(19):2853-2855.

[2] 吕倩倩,方文岩.基于频数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用药规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39(03):45-48.

[3] 李 蒙,张培彤,吴玖斌.试从温病营分证探析癌性发热的治法[J].中国肿瘤,2015,24(03):218-222.

[4] 刘 畅,徐 萌.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Meta 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0):1-5.

[5] 段建华,王园园.癌性发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01):67-69.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辨证分型治疗效果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肺癌辨证分型与病理标本色象相关性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傣医辨证治疗纳勒冒沙么(月经失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