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对CS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8-03-31朱龙刚
朱龙刚
【摘要】目的 分析尼可地尔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中应用后对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7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参照组35例予以基础治疗;A组35例予以尼可地尔治疗。结果 治疗后,A组TAT、ETG1、hs-CRP水平;LAD、RCA、IMR等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治疗中,运用尼可地尔治疗可明显改善其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效果确切。
【关键词】尼可地尔;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1
冠状动脉慢血流指的是,冠状动脉没有发现较为明显的病变,在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显示出现冠状动脉远端血流速度持续下降的一种病变[1]。为此,此次研究对象选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70例,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70例,分成2组:A组35例,男/女:23例/12例;年龄40~60岁,年龄均值(49.5±1.2)岁;参照组35例,男/女:22例/13例;年龄37~60岁,年龄均值(48.3±1.1)岁。对两组以上临床信息作比对,发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临床对参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入院后,医务人员予以患者阿司匹林、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予以A组尼可地尔片治疗:医务人员每次予以患者口服5 mg尼可地尔片,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半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对两组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善情况
治疗后,A组TAT、ET-1、hs-CRP水平,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1。
2.2 比对两组TIMI血流帧数、IMR改善情况对照
治疗后,A组IMR、LAD、RCA血流帧数等,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当前,临床对CSF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后会致使心肌供血严重不足而伴发严重冠脉综合征,从而威胁其生命安全。对CSF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尽管能控制其病情,但会损伤胃肠功能,而本次选尼可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尼可地尔可以激活平滑肌内的鸟苷酸环化酶,避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加大冠状动脉血流量[2]。
此次研究显示,治疗后A组TAT、ET-1、hs-CRP水平,比参照组更低(P<0.05),提示尼可地尔能抑制CSF患者机体内皮细胞快速凋亡,形成体内氧自由基,使炎症介质水平得以降低。IMR、LAD、LCX、RCA血流帧数可当作评估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可将机体心肌血流、病情发展等较好的反应出来。本次研究显示,A组IMR、LAD、LCX、RCA血流帧数等,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尼可地尔能经各种渠道改善微循环阻力,使微循环血流量加大,避免粒细胞大量集聚在微血管内,有效防治微血管痉挛。
综上所述,对CSF患者予以尼可地尔治疗,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殷培明,王曙光,张爱元,等.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6):555-558.
[2] 张 婷,刘一弘,谢 峻,等.可溶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水平和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性研究[J].交通医学,2015,21(2):141-143.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