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2018-03-31张洫欧阳建彬罗庆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

张洫 欧阳建彬 罗庆金

【摘要】通过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1例,效果良好。体会:针刺需使患者产生沿坐骨神经走行的麻电感,通过神经干刺激法能获得较好的针感,从而提高疗效,同时减少了穴位的选取数量,减轻病人针刺时的痛苦,又节约了耗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针刺;坐骨神经干;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1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其主要诱因之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后,导致腰部正常生物力学改变,产生代偿不足后引起的沿坐骨神主干及分支要走形区域疼痛的一组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腰臀部及双侧下肢,范围即是坐骨神经走形的区域,如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后方及外侧、足背等,疼痛多呈放射性,由于疼痛带来活动受限严重的影响着日常生活。

1 病案举例

杨某,女,63岁,右侧腰腿酸痛、腿麻半年,活动受限3月,腰痛向臀部及下肢呈放射性,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长久站立及下蹲困难,不可弯腰,伴手足发冷,气短,腰腿发凉,时有耳鸣,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脉沉细。查体:L4或L5棘旁有明显的放射性压痛点,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躯干旋转试阳性。VAS评分:8分,MRI示:腰椎及椎间盘退变,L5,S1终板炎,L3-5椎间盘左后突出,L5-S1椎间盘后脱出,L5-S1节段相应右侧神经根及部分马尾受压。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腰腿痛(肝肾亏虚证)。治疗方法:穴位选取:主穴:环跳、委中、承扶、环中、昆仑,配穴:腰阳关、肾俞、关元;针灸针的选择:选用河南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针具规格为0.25×50 mm、0.25×75 mm,(执行标准GB2024-94针灸针),体位的选择:患者取侧卧位;操作方法: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臀部大腿穴位采用夹持进针法,针刺的方向、深度严格按照穴位针刺操作的要求:肾俞、腰阳关直刺1~1.5寸;环中、承扶、环跳直刺2~3寸,昆仑直刺0.8寸,委中直刺1.5寸,避开血管及神经;针刺后采用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提插的幅度在3~5分之间,频率在每分钟60~90次之间;捻转的角度在180°左右,频率在每分钟90次左右;提插捻转的幅度与频率采用均等的手法,以得气为度,针刺环跳、环中穴需使患者产生向下肢放射的麻电感,针刺委中穴时使患者感觉有向足部放射的麻电感,腰阳关、肾俞、关元采用补法。针刺完成后留针25分钟后出针,期间可隔5分钟行针1次,以上治疗方法1次/d,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歇2天,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诉腰腿酸痛明显减轻,腿麻木减轻,可缓慢下蹲,小便时间缩短,VAS评分:4分,治疗2疗程后有很轻微的痛,提重物、咳嗽时并不导致疼痛加重,腰腿发凉症状消失,可弯腰,抬重物,日常活动正常,VAS评分:1分,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VAS评分:1分。嘱其勿搬重物,勿久坐久站,随访半年无复发。

2 体 会

查阅文献显示祖國传统医学中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坐骨神经痛的病名记载,但有关于本病症状相似的描述,所以根据本病特点把其归到中医的 “腿股风”“腰腿痛”范畴。在《内经》[2]记载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抵腰中…其支着下夹脊,贯吞,入腘中…出外踝后…”,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走形与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走行相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也与内经中记载的上述两经所主病证相对应。所以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时穴位的选取选用这条经上的腧穴治疗坐骨神经痛,如:承扶、委中、昆仑等,并且《内经》[2]提到针刺的关键是在于得气。《标幽赋》[3]中又提到了针刺得气的快慢针刺的疗效。在临床上也能体会到,针刺治疗的效果和针感密切相关,若针感强,则疗效好,反之则效果差[4]。所以通过有目的地针刺坐骨神经干能获得较好的针感,从而提高疗效。所以本案例中主要穴位中环中、承扶、环跳深层为坐骨神经,委中深部为胫神经,昆仑穴有腓肠肌神经经过,这些穴位都是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经过所在,所以针刺时更容易使针刺到坐骨神经干,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形路线的麻点感,更容易产生循经感传,在以上穴位上行针,更容易侯引气,以提高疗效,这样的针刺方法可以减少穴位的选取数量,减轻病人针刺时的痛苦,同时节约了耗材,具有很好的意义。的研究表明[5]针刺神经干时产生的局部的强烈收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压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而解除压迫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涉及脊柱生物力学的失衡,针刺可通过刺激结缔组织中的肌梭本体感受器引起下行控制,从而导致肌肉的松弛或者肌肉活动的抑制,改善或者消除脊柱的异常应力,从而纠正其力线恢复其动态和静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2.

[2] 灵枢经[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标幽赋[M].南开文艺编辑部,1987.

[4] 胡小丽. 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5] 张 辽.神经干刺激疗法配合定位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05):411-41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