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2018-03-31田春秀
田春秀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61例,以年龄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其中老年组370例,中年组391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0.81%、97.57%、28.38%,中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9.36%、53.45%、2.81%,老年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中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在凌晨至早晨。结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高于老年患者,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使患者生存质量提升。
【关键词】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2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是导致中老人残疾或死亡的重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心血管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发病较为突然,发病后患者如未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会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4 h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准确检测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61例,患者均于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心功能控制均与国家制定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适应症相符。以年龄为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患者391例,男213例,女178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9.33±4.12)岁,病程4~10年,平均(6.34±2.15)年;老年组370例,男193例,女177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5.23±4.32)岁,病程8~17年,平均(10.34±3.52)年。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均签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采用高美仪Net12.0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对所有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心肌缺血情况等进行监测。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连续监测,将所收集到的影像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对24 h动态性进行分析。
1.3 相關指标诊断标准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短阵室性的心动过速,频发或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30次/h表示频发。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或偶发反房性期前收缩,有阵法或持续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当今,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患者健康的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一般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老年人与中青人比更容易患病。对于年龄大的患者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也会加快患者脏器功能衰退,患者死亡率会升高[3]。心血管疾病是该类疾病的总称,具体疾病种类较多,患者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塞等,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疾病则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4]。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早期准确诊断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即使发病患者受到的伤害也会降到最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显著,不容易引起患者注意,这也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突然发病的几率。目前,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当前传统的心电图监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全面检测需求,不能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情况实现动态监测,这会影响到诊断的准确率,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耽误患者的治疗[5]。目前,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已经成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与传统的心电图监测方式相比具有的显著优势是可以对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实现实时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异常情况,可以在短时间内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得到显著降低。此外,24 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系统具有非常显著的功能性特征,这些功能包括动态展示、自动检测、自动分析、打印等。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在科室的临床应用中,当患者处于携带记录盒期间,这可以实现对患者心脏活动中心规律的具体变化过程的精确记录[6]。24 h动态心电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短暂性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缺血、阵发性心律失常、一次性心肌缺血等疾病,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24 h动态心电图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其在检查时仅有2个或3个导联,对患者整个心脏的病变情况难以进行全面反馈,此外,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过程中处于活动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检测结果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为尽量减少或避免偏差,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远离电磁场,患者皮肤应保持干燥,医生可以嘱咐患者对自身运动情况进行记录,这有助于医生更加准确的对疾病进行诊断,疾病的检出率和正确率也会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中,将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年组,这说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年龄越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升高。此外,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也有规律可循,在一天中,在0:00~8:00这个时间段心肌缺血更容易发生。这也提醒医护人员,在这个时间段需对患者加强监护,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中老年中年龄越大,患者越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在平时应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邓毅斯.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3):34-35.
[2] 姚 磊.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237-237.
[3] 陆 娟,陈永清,谭兴普,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38-39.
[4] 蔡文渊,滕婷婷,施晶晶.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J].当代医学,2016,22(33):12-13.
[5] 王自豪,李素娟.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2):26-27.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