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常用治法古今文献分析
2018-03-31许传嘉
许传嘉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中医上认为冠心病属于真心痛、心痛、胸痹的范畴,从古至今我国历代中医名家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理论和经验。现代中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效果。通过对冠心病中医相关古今文献的分析,总结出集中常用治法,为冠心病中医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常用治法;古今文献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2
在心脏病当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几率,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真心痛、心痛、胸痹的范畴。从先秦到清末,我国历代中医学家,经过数千年研究实践,对于冠心病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建立了科学的辨证理论和系统的论治方法。根据冠心病的不同病因,分别采取不同的中医方法治疗。通过分析古今文献得知,冠心病中医常用治法主要包括了理气法、化痰法、温通法、补肾固本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等。基于此,本文分别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
1 理气法
理气法是古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张仲景提出对于胸痹、气短、胸中气塞的症状,可使用橘枳姜汤治疗。《圣济总录》中提出可使用川芎汤方治疗卒心痛,药方包括厚朴、桂枝、川芎等,可发挥行气治心痛的效果。在王肯堂的《医镜》中提出,治疗心痛应当以开郁行气为主。现代中医上认为胸痹指的是胸痹而痛,在治疗当中,可以使用旋覆花汤,配合茯苓杏仁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以达到理气开胸祛痹的功效。或可加入橘络、丝瓜络、川芎、丹参等起到活血通络之功效。
2 化痰法
关于化痰法,名医张仲景在胸痹的治疗中,注重使用该方法化痰通痹。《金匮要略》中提出,对于胸痹不能卧者,可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此后,历代中医认识到,在心痛、胸痹发病中,痰浊发或者重要的影响[1]。痰浊壅塞内阻,郁久而化热,痰瘀阻滞脉络导致气机痹阻,血行不畅,进而引起心痛。现代中医中,路志正根据痰浊阻络的病机,通过调理脾胃治疗胸痹,使用薏苡仁、杏仁、半夏、茯苓等药材治疗。程丑夫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多见闷痛,认为该病由痰热病机,使用清热化痰法治疗。
3 温通法
关于温通法,在《素问·举痛论》中有所记载,提出可以利用温热之物,起到行血、解痉、散寒的功效,进而实现对痛证的治疗。《诸病源候论》当中提出,寒气会在人体脏腑中留存,脏腑虚弱则寒发胸痹。《仁术便览》中提到,可以使用温药治疗真心痛。现代中医研究表明,寒邪对于冠心病的发病有着一定的影响,寒凝于血脉造成气血不畅,经脉痹阻,进而引发疼痛[2]。郭世奎提出利用芳香温通中药治疗,使用细辛、高良姜、荜茇等温通散寒止痛。
4 补肾固本法
《素问》中提出,肾病的人由于肾脏虚弱,因而引发胸痛,也指出了在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圣惠方》中提出,胸痹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肾气不足。对于此类病证,宜用大补元煎、左归饮等,通过补肾固本法治疗心痛。现代中医上,对于心脏和肾脏的关心十分认同,因而提出可以通过补肾养筋的方法治疗胸痹。赵立成研究認为冠心病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就是肾虚,肾虚导致心血瘀阻,进而引发冠心病。因此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通络、补肾固本。
5 益气养阴法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提到,对于脉结代,心动悸的症状,可使用炙甘草汤治疗。药方可养阴血、益阳气,在以后关于心悸的治疗中,该方也成为了一个常用方剂[3]。《内外伤辨惑沦》中提出了生脉散,可发挥益气养阴之功效,使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材,可在胸痹心痛、气阴两虚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效果。在现代中医上,徐心如研究胸痹疾病特点,与气血辩证理论结合,提出采用活血通脉、益气养阴的原则治疗胸痹,逐渐形成三参通脉合剂,发挥理气活血化瘀、益气滋阴养血之功效。
6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中医就对瘀血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黄帝内经》中,虽未直接提出“瘀血”这一词,但其中由“血凝泣”、“留血”、“血菀”、“恶血”等与瘀血类似的概念。《素问》中提出,寒邪侵入经脉,导致血凝泣。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使用桃仁、当归、鬼箭羽、芍药、大黄等药材治疗心痛病。现代中医研究认为,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治疗中利用活血化瘀法,使用三七粉、红花、桃仁、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起到活血祛淤止痛的功效[4]。
7 小 结
综上所述,冠心病最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从古至今在中医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针对冠心病不同的证型和病因,可分别采取不同中医方法治疗,以达到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姣姣,董建业,柴丽丽,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与中药用药规律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2):1-5.
[2] 李 京,张明雪,金跟海,等.中医学关于冠心病证治研究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7):2274-2276.
[3] 洪永敦,杨庆邦.岭南地区近20年冠心病文献的中医证候规律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579-582.
[4] 周凤华,娄林洁,黄志勇,等.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现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
3397-3398.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