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

2018-03-31孙娜

记者摇篮 2018年2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服务性民生

孙娜

【摘 要】时政新闻因其具有的社会作用而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内容。然而,一些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经常存在用词生硬、内容刻板、语言晦涩难懂等问题,影响了宣传效果。因此,新闻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调整角度,围绕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展开报道。本文就是对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时政新闻 民生 角度 服务性 人性关怀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作用和意义的至关重要已无须多言,然而,长久以来时政新闻却又总给人以“冷”“硬”“泛”“浅”的印象,影响着群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否让严肃的时政新闻生动起来、好看起来、鲜活起来,把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浓厚的说教味儿变为一种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的表述?强化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是当下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注重时政新闻的服务性

时政新闻是媒体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主要报道领导人的政务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召开的重大会议、举行的重要活动,还有近期出台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实施的具体举措等等。

随着民主意识的崛起,百姓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以及对身边的生活都有了更多的知晓欲望,同时还要满足表达诉求和人权尊重。而当前程式化和概念化堪称传统时政新闻的通病,这种缺乏个性、缺乏贴近性的单向灌输下,受众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要想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和多方共鸣,以民生的视角、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去采访报道、编排时政新闻,既是关键,也是必须。而找准“时政”与“民生”的对接点、找好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落地角度,无疑将会事半功倍。说白了,就是要在多个信息源的“面”上,找出“点”来,这个“点”既是新闻点,也是落地点,更是兴奋点。可以說,时政新闻是新闻信息的“富矿”,记者要学会抓住新闻点,提高新闻敏感性。要善于以民生的视角来做时政新闻,善于从会议、政策中提炼出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信息加以报道,将大政方针与百姓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编排制作,少用或不用领导指出、强调等套话,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学会替百姓从会议及政务活动中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样的时政新闻才会变得鲜活,变得耐看,才更具针对性和服务性。

二、时政新闻要体现人性关怀

“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时政新闻收视率的必要前提。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闻发展规律的根本所在。时政新闻在内容上,应着眼于立足民生、关怀民情、反映民意,摒弃官样化、公式化、教导式解说;在镜头语言上,要强调平易近人、亲善友好、娓娓道来,杜绝居高临下。当下,“重文字、轻画面”的现象在电视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工作者中要较为多见,这常常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学会用镜头说话,讲好镜头语言。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指的是时政新闻能够做到平民化、低视角化以及本土化,并能够对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关注,通过口语化、故事化和细节化的报道形式来增强时政新闻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时政新闻的良性发展。换一种说法,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要让时政新闻蕴含人情味,体现人性关怀,引发受众共鸣,从而产生好的社会反响。因此,对于报道时政新闻的记者来说还应提高写作功力和敏锐的新闻观察力。

时政新闻在报道时应更加注重百姓关注的新闻点,在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上进行转变与改革。要转换思维方式,打破所谓的“官方新闻”,要俯下身子,以平民视角,真正了解群众的需要,努力寻找与群众在思想、情感、心灵上的沟通,最大限度地缩短与群众在时间、空间、感情上的距离。在报道内容上贴近百姓的心中所想,在报道形式上贴近百姓的接受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水平,从而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时政新闻才会得到观众的欢迎,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吸引、集聚受众的目光,才能真正体现对民生的理解、尊重和关怀。

三、处理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

毋庸置疑,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因此,时政新闻必须做好“规定动作”的报道,用宏观的视角来整合处理新闻资源,从程式化的报道中凸显新闻媒体应有的政治高度,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是,当下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维持对地方舆论的主导力,因此,具有更大选择性和发挥空间的“自选动作”也是新闻媒体自身特色和个性发挥的重要体现。在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必须创造大量吸引读者眼球的“自选动作”。但“自选动作”要保证不越格、不出轨,绝不能为吸引眼球而搞噱头,不迎合低俗趣味。

在实际工作中,要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比如,时政新闻要体现民本取向,就要用民生理念来做时政报道。媒体在会议新闻报道中,在保证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也要开发好“自选动作”,创新会议报道模式,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选取民生切入点,以视角灵活的表现手法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采访报道,将民生新闻的元素融入时政新闻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新闻做得活泼而耐看,充分体现民本取向,体现时政新闻的价值取舍。做到抓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

四、更新表现手法,柔化时政新闻

当前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民主化进程迅速推进,民情、民意的关照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而时政新闻的内涵应该是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温暖、关切,将新闻的事实信息直达民众的心灵深处。为此,时政新闻更要树立民众意识,提高亲和力。在报道上要创新策划、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实现报道风格的多样化、亲民化,既提升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又保持与民众的贴近性,多采用分析解读、双向互动、深度报道的方式,增强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水平,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合力和人情味,将“硬”新闻做“软”,从而调动起民众对于时政热点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结语

当前时政新闻的民生化,可以在文字和报道上创新,突出更加亲民、贴近民众的特点,从中找出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围绕与民众的关系展开报道,把时政新闻转化为民生新闻,从民生角度看重大时政,做老百姓真正爱看的时政新闻。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荣.曹侃.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今传媒》2008年11月19日;[2]周小华.人民网-传媒频道《视听界杂志》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服务性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