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渗透中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2018-03-31韩春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爱国主义困境

韩春红

摘 要:思想品德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也被人们认为是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思想品德课中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却遭遇到了困境,思考并探讨这一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 困境 策略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想要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既要融入时代精神,突出时代特征;又要结合学情,和中学生的思想特征进行教育,任何脱离以上两种情况的教育都会使爱国主义教育沦为空谈。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渗透中的困境

初中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自我意识慢慢凸显的一代,他们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和信息获取途径,但又由于三观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把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种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过程中的困境,并探讨解决策略。

1.三维目标架构的偏驳,使情感教育沦为空谈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达成更能说明一堂思想品德课是否是成功的课堂。而由于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三维目标架构的偏驳,导致一堂课结束,学生们只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谈不上情感的渗透,更谈不上行动的表达与践行。例如在沪教版的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书中的第一课,专门有一框题在讲爱国主义,有的老师们理论讲的很清楚,含义、内容、特征以及怎么做都讲到了,唯独少了爱国主义相关的情感熏陶,这种照搬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让学生有一定的感触和启发,难以形成情感共鸣的课堂,情感教育完全沦为空谈。

2.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品德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搜寻相关案例和信息,越来越快速、便捷,教师们的课堂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详实的数据资料、图片,丰富的视频展播,无不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觉得思想品德课是以政治“说教”为主的课堂,是无聊乏味的课堂,变的开始喜欢思想品德课。但当所有的工作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去观赏图片和视频,更多的情况下,这种课堂多了趣味性,少了启发性和活力,热闹看完,一堂课也就结束了。

3.脱离现实和质疑的爱国主义教育,难以达成知行统一

脱离现实的教学是站不住脚的。记得在讲爱国主义的特征是,有学生笑虐地表示,热爱祖国就是热爱共产党。如果只是简单地处理,势必适得其反。所以,笔者做了两方面的处理,一方面从中共的发展说起,不回避问题,也坚决让学生们认识到不能用特殊来代替全部,认识到中共执政后中国的发展,认识到中共反腐执政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从时间的纵深发展说起,与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相比,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爱国主义相比,社会主义时代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出现国际争端问题的新闻讲评上,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他们饱含热情,甚至失去理智地去质疑国家的反应。笔者没有简单粗暴地去制止他们,而是肯定他们对国家热爱的基础上,和他们一起分析其中的利弊,引导他们理性爱国。

二、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品德課堂渗透中的困境的策略

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渗透中的困境,笔者想谈谈以下粗浅的见解。

1.注重教学设计,重视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必须依靠情感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三维目标的架构,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都要体现出教师的心意,既要有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又不能缺少情感的熏陶和渲染。

在讲到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部分,不仅要讲公共秩序的概念、类型,更要有实例论证公共秩序是否井然有序既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亦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社会公德的表现。

而在讲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时,也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去讲解,一方面要有更多的素材去充实,另一方面也要拓展两种精神新的内涵,有更全面的讲解。

2.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必要的引导作用

有些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授课时,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这节课我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就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至于学生有多大程度的情感熏陶,很少去顾及。

一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时间。例如某次听课在讲到作为公众人物的网球名将李娜,常常会在公开场合有些过激言论,证明她是不爱国的。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时,授课老师在短暂时间得不到回应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解说,使得原本很有价值的设问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能让图片和视频牵着鼻子走。教师非常辛苦地准备了详实的图片和视频,使课上内容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容易陷入两个误区,大家的注意力或着完全被吸引过去;或者过多的没有必要的素材占用了大量的课上时间。所以要选择适量的、恰当的图片、视频充实课堂,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做到有所发问,有所启发。

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做到第三个方面,那就是,对很多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平环境下,和00后的学生谈爱国,必须要有时代特征。

3.把课本和现实结合起来,敢于接受学生的质疑

把课本和现实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重视时事教育,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时事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国家大事,感受国家的进步,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十九大召开之际,和学生们一起解读十九大报告,一起谈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生的认识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在现代社会中,又有丰富地知识获取途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正在不断增强,愿意表达自我。因此,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认真备课,合理地设问,给予学生们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不应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教师的不断成长。

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渗透任务任重而道远,而有了教师的精心准备,有了学生的用心参与,就一定可以有情感地共鸣和升华。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课爱国主义困境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的对比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