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拔穷根 财政扶持助脱贫
2018-03-31中阳县财政局
□ 中阳县财政局
中阳县辖5镇2乡100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5.6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2014年全县共有贫困村3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69户21097人,贫困发生率21.4%。2016年底尚有贫困村32个,贫困人口5026户12404人,贫困发生率12.6%。2017年扶贫开发以来,中阳县财政局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让财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的精准性、安全性及高效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和顺利脱贫摘帽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基本情况
(一)完成任务
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和2017年脱贫摘帽的总体目标,中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完成2517户7460人的搬迁任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87户5291人,同步搬迁730户2169人,主要采取“去库存”集中安置、进城集中安置、就近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等方式进行安置,涉及暖泉镇、武家庄镇、金罗镇、下枣林乡、车鸣峪乡5个乡镇106个自然村,共确定了7个安置点,其中进城安置点3个:升辉小区、友盛、石朋头(寨湾),就近安置点4个:车鸣峪乡弓阳、河底,金罗镇西坡、武家庄镇福禄峪村。现7个安置点已全部竣工,具备入住条件,春节前全部入住。
(二)资金到位情况
2016年,省扶贫开发公司下达中阳县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591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00人涉及资金5432万元已到位,同步搬迁480万未到位,所到账扶贫资金现已下拨到位。
2017年,中阳县共需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784.3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91人涉及资金15097.08万元,同步搬迁2169人涉及资金3687.3万元。省扶贫公司下达中阳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2235.5204万元,现已拨付资金10023.9万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易地扶贫搬迁方面
1.量身定制推动安置多元化。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总体目标,坚持政府合理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规范运作、统一建设,采取进城安置、就近安置、改造闲置公益房安置、分散安置、修建“敬老院”安置等多种办法,把自然环境恶劣、住房环境差、基础设施差的贫困群众搬出“穷窝”。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发布公告,具备条件的房地产企业自愿报名,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审查,确定了具体实施企业。各乡镇逐村逐户精准摸底,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将移民安置点、面积等情况及时汇总到实施企业,由企业根据群众意愿量身定做设计户型,由村委具体组织移民户到确定的安置点按自己的意愿自主进行选购住房,确保了户房对接。
2.创新资金拨付方式保工程进度。县财政局扶贫办和扶贫开发公司根据各安置点工程建设进度的实际情况,及时召集各乡镇负责人、财会人员和安置点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现场拨款联签,保证了补助资金的及时拨付到位,加快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进度。
3.企业助力成为搬迁新引擎。企业慷慨捐助,保障移民入住。为了回报社会,造福家乡父老,集中安置点地产企业友盛公司对4户特困贫困户免除移民购房自筹款6.0988万元;中钢公司主动出资4500余万元,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2530套进行简装或发放装修补助;成立爱心超市,动员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为搬迁户提供沙发、床等简单家具和电视、冰箱等家电,切实减轻移民户入住成本,提高入住率,解除移民户早日乔迁。
4.多种模式解决后续产业发展。为有效解决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中阳县采取了四种模式。一是转移就业增收,加大培训力度,让劳动力人人掌握一技之长,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进入企业务工,实现稳定收入。目前已安排1100名贫困户劳动力,有的到企业务工,有的到政府购买服务的环卫保洁、教育保安、生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二是互助合作增收,组建专业合作社,已有262户贫困户加入了龙头企业牵头的合作社发展养殖、种植业,有276户纳入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园区管护,年人均可稳定增收1500元。三是资产收益增收,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等方式,让搬迁群众“人走地不荒、产业有人管、收入有保障”。四是产业带动增收,通过带资入企、“3X+4145”带动、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实现所有贫困户直接间接通过产业带动脱贫,人均可增收1700元左右。五是政策兜底,对深度贫困户,纳入低保、光伏收益分配、社会慈善救助范围保增收。
5.社会管理服务措施跟进配套。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安置点建立社区党总支,确定一名乡镇党委副书记任党总支书记,实行移民区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同时公安、民政、教育、卫计等部门配合,解决好户籍、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
(二)财政支持管理方面
1.建立资金监管制度。中阳县出台了《中阳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拨付、监督和检查等方面内容,建立了资金监管制度,按资金监管五方协议,资金支付实行逐级审批制,明确各环节监管职责和权限。
2.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全县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进行管理,建立财政、审计、发改、扶贫等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体研究相关事项。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资金拨付程序及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依据项目进度进行拨付,不代支、滞留、挪用、混用及多拨的情况,杜绝资金违规发放现象,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3.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易地搬迁资金,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归档的范围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档案管理,会计年度终了后,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监管提供依据。
三、几点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制定出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搬迁帮扶责任机制,把责任部门、责任人、搬迁措施、搬迁时限、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后续扶持等内容纳入责任管理范围,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每个集中安置点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包联,盯进度、卡工期,每个迁出村、每个搬迁户都有乡镇领导、村干部负责到底。
2.扎实细致工作是基础。政府利用电视、微信、网络等媒体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公示公告。县、乡、村帮扶干部及驻村第一书记入村入户,对移民搬迁户进行细致摸底调查,同时确定安置地点和住房面积,做到了精准摸底,应搬尽搬,不掉一户,不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