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化建设
2018-03-31谢雷雷李文光
谢雷雷,李文光
(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潜在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问题急须解决。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绿化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1]。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园林绿化已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的建设[2]。园林绿化的发展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也使园林绿化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化,更高层次化。本文通过结合笔者多年园林绿化建设的工作经验,从实际出发,就园林绿化建设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园林绿化建设的原则
1.1 坚持生态原则
园林绿化虽然在植物的种类、构成、数量以及植物所处的自然环境都有所区别,但其主要目的是营造一个缩小版的生态系统。园林绿化建设是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建设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树”制宜,打造出一个有层次、植物搭配合理的生态群落。
1.2 坚持景观原则
“园林绿化”区别于以往单纯的“造林绿化”。园林绿化采用不同的栽植方法,不同的植物搭配组合达到一种有舒适美感,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的景观效果。一个成功的园林绿化要做到主景次景分明,在不同的角度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变化。
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建设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走向,不断地更新植物品种,循环种植以保证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植物,使其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按照植物的一般生长规律设计栽植计划,以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景观效果能持续长久。园林绿化过程中,不能仅种一些花,或是在大范围内建设绿地,要注意合理搭配,要有层次感,使建设达到景观美化的效果,同时达到造景的可持续性。
2 当前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片植,缺乏层次
园林绿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地方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没有科学合理规划,在建设中片面增大单位面积内的植物数量。这样简单粗暴的大量片植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增加绿化量。然而,大批量的片植致使植物的枝叶生长空间受到影响,也使根部养分吸收不足,造成生长不良,即使经常修剪,精心维护,也会使得植物长势逐渐减弱,慢慢造成植物的自然选择淘汰死亡。显然这种做法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方针,同时空间布局上也不合理,景观效果大打折扣,严重缺乏园林应有的艺术美感。
2.2 靠量造景,增加费用
草花种类繁多,花色丰富,选择多种植物可以很好地补充色彩,使景观的层次更丰富,观赏性更强。但要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否则物极必反。不合理大量使用草花增添价值的同时将会出现很多弊端,既增加了养护难度,也增加了养护成本,很不利于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在国外大量引进了彩叶树种进行园林绿化,虽然颜色繁多,但杂乱无章,没有区域搭配,没有季节划分,最终没能很好地解决园林绿化中色彩搭配问题,增加了绿化费用,造成资金浪费。
2.3 过度引进外来植物
近年来,园林绿化工程中引用了很多外来新品种,从其他地方引进大量的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大大推动了当地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但在引进外来园林绿化植物的过程中有成功的项目,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盲目引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绿化的发展。
2.4 片面追求大草坪景观
草坪景观的建设曾经在国内盛行,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认识,在园林绿化中过多地使用草坪造成了很多问题,例如维护费的用大,灌溉需要过多的水资源等。有些地方一直对草坪有一种偏爱,只是盲目地追求草坪的景观效果,但是到了养护管理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养护技术还是费用方面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草坪管理不当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5 管理松散,建设粗放
植物生长度对于土壤是有要求的,适宜的土壤环境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有直接的影响。一些单位不注重土壤质量,就地取土。甚至在一些地方绿化时候使用建筑垃圾、残土铺在距离地表30~50 cm的深度,然后在上面铺盖一层种植土进行种植,这样形成的土层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好,营养成分匮乏,对于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2.6 一味追求高密度
很多园林绿化建设中没有科学合理种植,为了增加效果,高密度进行植物栽植。这样既造成植物资源浪费,也使得植物竞争激烈,导致土壤当中的营养和水分严重不足,植物生长不良。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也降低了景观效果,不利于体现园林绿化的观赏价值。
3 几点建议
3.1 进行科学规划配置
在植物种类的配置方面,园林绿化建设中尽可能多的丰富植物品类和数量,增加园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在栽植模式上和植物选取上要自然化,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3]。多层次地栽种植物,要做到上面有大树,中间有灌木,地上有花草等地被植物。植物选择要注意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在空间上产生美感,同时也给植物建立足够的生长空间,保证植物健康生长。还要注意季节上的统筹,春花、夏叶、秋果、冬雪等观赏因素要合理分配,使园林绿化景观具有延续性。合理选择、控制苗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避免因过度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
3.2 适地适树,精而不杂
在栽植设计过程中,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绿地功能,做到适地适树。若引进外来树种,要考虑引进地和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不同的环境要选择不同的树种,不能一味多而全,要精而不杂。在兼顾景观性的前提下,一般道路绿化要选择冠大、荫浓、速生的品种,在一些土壤贫瘠、缺水的地方宜选择一些具有抗旱、节水、少病虫害的具有环保内涵的功能性树种。
3.3 合理选择外地树种
外来树种所具备的独特观赏性,可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求奇、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需求,具有丰富的景观多样性。所以,在选择外来植物的时候,必须遵循植物引种的规律,严格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盲目跟风,以免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要按引入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分布等主要环境条件,选择相宜的种源,以免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侵害。
3.4 注重意境,防止片面化
意境这两个字是中国古典园林精髓所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标签,打造园林景观的主旨强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仿造自然,胜似自然,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盆景艺术手法借鉴到现代园林绿化中,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摆放景石,挖掘湖池,堆积假山等多种形式造出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池沼景观、草地景观、花卉景观、灌木景观、丛林景观、水体景观等,实现园林环境的景观多样化、艺术化、实用化。
3.5 尽量使用乡土树种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建设大力开展,一些地方在大量使用优良的乡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引进了部分外来优势树种,生态、景观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也有个别地方没有认识到乡土树种的重要性,潜意识的认为外地的苗木比本地出色,一味地选择外地树种进行园林绿化,忽略本地树种。结果引进栽植后却发现苗木成活率不高,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且易发生病虫害,不但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乡土树种由于具有强大生命力,适应性强,对自然灾害(极致严寒)抗逆性强,用量大,价值也正在逐渐展现出来。
3.6 科学合理种植,加强管理
在园林绿化建设要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光照等条件,结合不同植物的物候特性,在适合的季节进行科学合理种植。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的生长,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了建设成本,也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能更快地实现其观赏价值。比如说在北方园林绿化建设中,春季在从土壤解冻到树木发芽都可以栽植,但有一些植物例外,一些发芽较晚、长叶较困难的树种要在芽将要萌动时进行栽植[5]。
要加强管理,在园林绿化建设时,要尽量使用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土,还要保证在养护管理工作中持续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施有机肥的方式,腐熟的人畜粪便等,或者将植物叶片、杂草等粉碎后搅拌进土壤里面,腐烂分解后转化为植物生长可吸收的有机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此外,对于种植过密的园林绿化要进行疏移,给植物建立足够的生长空间,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移植的植物也被充分利用,节省了资源。在植被移植过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有效地养护管理工作,确保植物能够快速有效地生长发育[6]。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显重要。园林绿化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始终坚持生态建设可持续性、科学规划、合理运用、精心管理的理念,充分尊重大自然,使园林这个“生态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改善空气、水体质量、提高景观价值,创造出更适合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