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莒县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经验与成效

2018-03-31刘纯伟刘生闯于凤鸣

山东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莒县项目区水土保持

刘纯伟,刘生闯,于凤鸣

(莒县水利局,山东 莒县 276500)

日照市莒县地处沂蒙山区东缘,县域面积1 821 km2,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洼地交接,山丘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4.6%,是典型的山区县。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全县水力侵蚀总面积566.2 km2,占全县面积的31%,其中中度侵蚀强度以上的面积占侵蚀面积的46%,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破解水土流失制约,莒县袁公河项目区于2012年成功申报纳入山东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规划,并于2013年正式拉开治理工程大幕。莒县袁公河项目区位于莒县东北部,是沭河流域袁公河水系,项目区涉及桑园、峤山两个镇的10条小流域123个村9.14万人,总面积205.3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6.0 km2,占总面积的66.2%,计划通过5年努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 km2。

1 建设成效

莒县以打造东北部生态走廊为目标,围绕年度治理任务,突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方向,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点面结合、沟坡兼治,山水林田路沟措施配置齐全,基本构建起了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莒县袁公河项目区自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项目完工,共完成芦家河、桥头河、柏庄、板石河、黄山、石家沟等6条小流域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9 km2,主要包括新建和整修土坎、石坎、生态护坎梯田工程4 040.47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462.82 hm2,发展经果林230.83 hm2,实施封育生态修复1 056.10 hm2,建设谷坊、堰坝、蓄水池、生态湿地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5处,新建和整修生产道路25.34 km,完成投资2 488.73万元,占批复投资的99.98%,其中中央资金1 740万元,省市县配套148.40万元,群众自筹600.33万元,保质保量完成了批复建设的各项任务,规划期形象进度达到52.64%,为完成5年总规划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监测和初步调查结果,治理区年新增蓄水量173万 m3,年保土拦沙4.02万t,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平均提高28.38%,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积达到84.5%,社会和生态效益已逐步显现。

2 经验做法

2.1 健全结构,依规开展综合治理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水利、林业、国土、农业、涉及乡镇等为成员,明确分工,负责重点工程督导协调推进等工作。二是建立项目法人。县政府批建莒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明确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等岗位,具体负责工程的前期计划申报、实施方案编制、组织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建后产权交接等工作。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在项目乡镇设立项目部,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下设工程科、质检科等,专门负责重点工程现场推进工作。

2.2 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施治

围绕“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生态效益”思路,坚持生态清洁主题不动摇,立足项目区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水土流失较重的实际,经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科学编制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将改善生产条件、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和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作为项目建设的结合点,确立了项目以“拦、截、排、涵、蓄”径流调控为核心,以拦沙蓄水为重点,着力构建“坡面林木覆盖,坡角梯田高效,排蓄设施齐全,沟道谷坊节节拦”的综合治理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将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终极目标。

2.3 紧抓机遇,综合治理多点开花

一是改善了水系生态环境。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蓄水保土能力显著提高。黄山小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到27.8%,年可实现涵蓄保水能力31.3万m3,年产生保土效应1.55万t;石家沟小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到29.9%,年可实现涵蓄保水能力32.1万m3,年产生保土效益1.97万t。二是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步伐。项目实施后,水土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黄山小流域人均粮食产量将增加152.8 kg,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369元,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促进了美丽文明乡村建设。通过对项目区的生态清洁型治理,实现了水土流失、农业面源、生活垃圾“三个减少”,水量、绿量、水质“三个提升”,从而使项目区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促进了美丽文明乡村建设。

2.4 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治理水平

一是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建设处把工程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 “三不放过”原则,即工程质量不达标不放过、治理规模不达标不放过、时间节点滞后不放过。二是严格实行项目监理制。监理单位派驻专人进驻工程现场,在对面上工程质量全面监理的同时,对水利水保工程、梯田生态护坡、梯田工程、道路建设、水池工程等进行重点监理。三是建立施工现场巡查制。建设处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每天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数量。

2.5 多元投入,着力提升治理标准

一是多元筹措资金投入。莒县作为革命老区县,县级财政相对困难,工程投入资金中除中央资金外,积极争取省级配套资金,市级从无到有,3年来共争取省市县配套资金148.40万元,有效保障了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格资金合同制管理。对招标部分建设资金,在开工前拨付中标额的30%作为预付款;施工过程中完成形象进度的70%且通过阶段性验收,支付到有效合同价款的50%;工程完工出具结算报告,经法人单位竣工验收合格并完成验收审计后,施工单位提出拨款申请,支付到审计价款的90%,其余10%则作为质保金在1年后根据运行情况拨付。三是建立全程跟踪审计机制。县审计部门自工程批复之初,便确定专职审计人员,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到工程预算及工程决算,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跟踪审计,有效地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2.6 建管结合,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一是及时办理产权移交。工程建设完成后,建管处及时与受益镇村签署产权移交管理协议,明确工程的管护责任,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用时有人管、坏时有人修”。二是强化建后管理。推行建后水保工程三级管理体系,县水政监察大队负责案件查处,镇水政监察站负责巡回检查,村级水库安全员、水管员和护林员则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生物措施的日常管护,保障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三是加强治理区生活污染防控。依托美丽文明乡村建设,项目区内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极大减轻了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有效维护了生态清洁流域治理成果。

3 结语

莒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工程开展晚、治理经验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效益的快速发挥。另外,由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与其他水利工程基建项目的差别,应进一步克服在规范组织管理、优化前期工作、完善验收程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针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点多面广、量大而规模小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单位面积投入强度,优化顶层设计,逐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莒县项目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钟灵毓秀 千年莒县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莒县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莒县高中化学微格教学展示在莒县四中召开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水土保持
山东省莒县2003—2013年登记结核病流行特征及DOTS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