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城县水网建设规划与实践

2018-03-31郑波德葛现国

山东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坑塘水网水系

郑波德,葛现国

(武城县水务局,山东 武城 253300)

武城县位于潘庄引黄灌区的最下游,水资源匮乏,恩县洼滞洪区是漳卫河水系最后一个滞洪区,位于卫运河下游右岸,武城县北部,占全县总面积的44%,一旦滞洪,武城县人民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武城县水网建设在全市乃至在全省水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武城县于2012年初开始实施《武城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现已初步形成现代水网框架。

1 武城县水系概况

武城县总面积748 km2,总人口 40万,耕地面积4.96万hm2。经过多年的治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溉、排水工程系统,境内河道均为灌排两用河道,遇旱引水,遇涝排水。全县100 km2以上河道6条,境内总长133.01 km。流域面积30~100 km2河道共11条,县境内总长101.5 km。武城县具备引黄引卫的条件,灌溉体系依据现有外流域引水工程3处。

排水体系业已形成,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城北部为恩县洼滞洪区。为防止汛期高地涝水入恩县洼,采用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调度办法。全县涝水经六五河、利民河、利民河北支三条河道汇于牛角峪退水枢纽,排入减河。

县域内的两座水库建德水库和大屯水库已投入使用,并以自来水厂为节点,通过管道实现了库库联通,成为全县重要的供水和调蓄调节设施;主要骨干河道上建设了部分拦河闸和扬水站,成为水网调度的重要控制枢纽;另外,漳卫南运河是边界河道,恩县洼滞洪区位于武城县境内,武城县发达的自然水系为现代水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武城县水资源供需状况

2.1 水资源供需状况

按照德州市2016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武城县年可供水量为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以及南水北调分配长江水量共9 306万m3。初步测算农林牧渔、生活饮水和生态用水年需水量共1.68亿m3。水资源缺口7 500万m3。在以上用水控制指标基础上,必须择机引用卫运河水、大力实施现代水网工程建设增加调蓄能力、大力实施田间节水工程才有可能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2.2 水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地水主要是坑塘和河道蓄水等地表水量和当地浅层地下水,由于武城县地处漏斗区,对地下水使用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坑塘、河道所蓄地表水由于缺乏工程设施或工程不配套,不易引出。区域外的长江水和黄河水上级实行总量控制,随着黄河水量的减少,分配地方的黄河水量亦减少,不但限量引水,而且武城县地处引黄末端,引黄流量也小,造成引水周期长,而多年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千亿斤粮项目建设,可使全县2.67万hm2耕地集中灌溉,相比传统的一家一户灌溉,历时明显缩短。引水量少、引水周期长与用水量大、灌溉周期短成为武城县当前灌溉面临的主要矛盾,使依靠引黄的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卫运河水成为武城解决当前困局的主要方式。据统计,2017年春灌共引进卫运河水5 000万m3,解决了当年黄河水不足问题,卫运河水配置存在的问题是需择机引水,必须配套建设河道蓄水、小水库及坑塘蓄水工程,达到“丰蓄枯用”的目的,需要通过现代水网工程建设提供支撑。

3 武城县现代水网建设主要内容

3.1 水系联通工程

围绕保障供水、防洪安全、改善生态三大目标,以抗旱保供水为主线,通过沟通河流水系、引提结合、层层拦蓄等工程措施,结合南水北调大屯水库、灌区影响处理工程,加快调整、构筑覆盖全县布局合理的新水系。按照“高起点、着长远、重当前,统筹协调,相互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步规划到位,分步施工实施,逐步完善提高。通过实施骨干扬水站工程、灌区联通等工程,实现黄河水、运河水、长江水统一调度,城乡统筹供水的新格局。最终形成灌排结合,丰蓄枯用,河网相连,水量互济的武城大水网。

3.2 雨水集蓄(河道建闸蓄水)工程

建立以坑塘和河道拦蓄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通过建闸蓄水对河道雨洪水资源梯级开发、层层拦蓄;建设一批村级小坑塘,与附近河道联通,进行综合治理,使坑塘可以把汛期雨水和灌溉尾水蓄起来,对雨洪水集蓄利用,既可灌溉,又补给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该工程实施,实现丰蓄枯用。

3.3 防洪减灾除涝工程

规划以六五河、利民河、利民河北支三条河道为骨架,构建以河道治理、城市防洪、涝洼地治理和蓄滞洪区建设为架构的高标准防洪工程体系。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涝洼地治理工程、恩县洼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使防洪减灾体系形成涝能排、旱能浇、洪能防的保障格局,做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3.4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依托大屯水库工程和建德水库工程,以长江水和黄河水为水源,通过管道和自来水厂,将两个水库水源联通,实现双水源互济供水,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

3.5 田间节水灌溉工程

继续大力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农田水利项目县、千亿斤粮项目等节水灌溉工程,使具备条件的耕地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最终实现“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水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稽查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的建设管理模式。

3.6 非常规水利用及水系生态建设

通过河道治理及配套建筑物建设,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中水回用,使城市污水最大限度的回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同时,结合河长制建设,实施景观绿化,打造河岸周边生态廊道。以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建成水量、水质、水生态并重,防洪、排涝、供水、治污、环境改善统筹兼顾,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河湖水利风景区。

3.7 水利信息化建设

初步构建起与省级、市级水利信息网配套连接,与镇(街)级水网无缝对接,形成以现代水网建设为基本任务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实现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化、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智能化、水资源配置保护科学化、工程运行调度自动化、政务业务办公电子化,全面提升水利指挥决策、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运行的信息化水平。

4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几年的现代水系建设,两座水库已经建成、联通,自来水厂改造提升完毕,实现双水源双管线供水,彻底解决了全县饮水安全问题;“二纵六横”骨干水系全部疏浚治理和防洪减灾工程基本完成,提高了拦蓄洪水能力,消除了安全隐患;水系联通工程初步建成,初步实现了“五水”科学调配,丰蓄枯用,达到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余缺互补;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使全县耕地的70%实现管道高效节水,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目标。水系生态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正按照总体规划构想、结合当前的河长制工作稳步推进。总之,规划的实施,达到了饮水安全、防汛抗旱安全、水资源优化、水生态水环境优美,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猜你喜欢

坑塘水网水系
农村坑塘污染分析及治理建议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近五十年来大理海西流域坑塘系统发展演变及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
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