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改革及实践

2018-03-31张桂锋闫晓前

山东化工 2018年6期
关键词:资源库化学品教材

张桂锋,闫晓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2)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出发,力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把传授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从教学内容来看,该课程取代了原来的《精细化学品化学》和《精细化工工艺》,将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得更加紧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去除了一部分交叉重复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精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满意率较高,学生对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1 课程建设目标与思路

根据学院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的定位,以及“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现校级优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落实讲授、讨论、作业、考试考核和教材等教学要素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向教学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转化。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现代化改革,结合精细化工行业的新进展和产品生产技术新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各教学环节的培养能力和功能。

开展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学件等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制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的教与学构建高效、畅通和灵活的多维网络环境。并且形成一支合理的优秀教师梯队,将本课程建设内容继续细化,从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建设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材完善等方面的建设,尤其是通过增加课程信息化资源,紧跟时代的发展,力争使"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将该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2 课程建设现状

2.1 教材的使用情况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国内化学类最为权威的教材版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刘德铮等人编写的《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本书阐述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知识生产工艺等相关知识。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该书还有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不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不能使用此教材在做中教,学生不能使用此教材在做中学,难以达到启发学生兴趣以及形成专业思维的效果。

2.2 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编制院内教辅资料,正在以项目任务形式提供给学生使用,配合资源库平台,学生反应良好。

(2)对学生开放学校资料室,鼓励学生借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与交流。

(3)对学生开放学校微知库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可辅助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

(4)依托学校优秀的实验室资源,继续将实验教程已有的成果付诸实施。

2.3 实践性教学环境

(1)已建立起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实训室,编撰了《精细化学品制造训练》实训指导书。

(2)利用已建立的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继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保证讲座、参观、实训、实习等教学方式的稳定。

(3)已建立起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网站。设置有教学资源、课程讨论论坛等栏目,学生登录网站就能够进行自助学习并和老师与同学进行网上互动讨论。

3 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措施

3.1 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的特点及目前《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的实际现状,我们计划在几年内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建设成省级资源库示范课程。为化工类的其它教学提供示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在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案例教材及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3.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3.2.1 教师队伍建设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着力培养并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梯队。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课程组老师的职称层次和学历层次,鼓励课程组教师进修提高,攻读博士学位。通过鼓励在岗人员外出培训或进修、攻读学位,培养起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新型、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探索一种新型的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反映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教学特点的规范化教学管理系统。

3.2.2 课程体系完善

根据企业需求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体系进行充实、更新和完善。通过各个专题的深入研究,力求建立起一个能够较好反映目前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教学成果,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要的教学理论体系。

3.2.3 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情景模拟、项目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密切地结合起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硬件。进行信息化教学法的实践探索,研究新时代下教学法的新问题,包括该种教学法的目的、要求和特点,教学法的构成要素与过程,如何编写和讲授项目或任务,学生如何适应和参与项目教学等方面,争取在信息化教学法的实践成效上有所突破,在实践环节上取得经验。

3.2.4 资源库平台建设

以专业资源库建设为契机,已经建立辅助教学的课程资源库平台网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智能终端即时学习,实现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的大好形势。

3.2.5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资源,校内仿真实训的基础上,在校外拓展1~2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仿真、实践形结合的教学模式。

4 课程建设的特色

4.1 多媒体教学常态化

基于常规多媒体的教学是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教学形成了较好的融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毋容置疑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方便的共享性等特点,能更方便的实现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功能[1]。尤其是在对抽象问题的学习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即使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完全丢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合理安排不同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其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4.2 课程教学资源多样化

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提。《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资源分为三部分[2]:课程公共资源、公共教学资源和课程辅助资源。其中,课程公共资源是本课程的公共信息部分,其内容包含:课程介绍、教师团队、课程设置、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标准、考核要求等。公共教学资源是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包含有:课件、微课、动画、教学录像、图片、习题等。课程辅助资源是用于辅助本课程学习的资源,包含本专业或行业发展前沿的报道、论文等。

4.3 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信息化[3]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运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混合式"策略,即将信息化手段融入传统教学,从而形成了四种模式,即: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模式结合、校内外基地实训与仿真实训相结合、课堂面授和在线学习相结合、传统课堂面授和数字化媒体结合等。

5 结语

通过在我院精化3161班进行了全方位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证明,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期末考试不及格率较之前没有改革的班级降低了28.3%。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好结果,但信息化教学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课程组还要进一步增加和完善课程资源,培训和加强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才能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国家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1] 许明舟.常态化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39-40.

[2] 周 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183-184.

[3] 沈汉达.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90-95.

猜你喜欢

资源库化学品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