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8-03-31杨建鹏
杨建鹏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杨建鹏
西藏大学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85000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行模式为简单表演式、少量体验式;存有投入经费与引导措施不足、旅游保险保障体系缺失、产品特色品牌效应较低、基础设置有待完善的困境。为促进二者更好融合发展,建议:完善融合发展政策、健全融合发展保障体系、丰富融合发展内涵、强化融合发展基础设施。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藏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众多特别而又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鲜明的特征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融入的民族文化内容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地人喜欢去感知其他民族的文化,体验不同的民族风情。西藏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游客,西藏乡村旅游也随之兴起。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已在部分地区兴起,取得了良好效益。本研究以西藏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二者更好地发展提供裨益。
1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简介
1.1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藏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无不与独特的高原地域环境、藏民族的文化印记、宗教信仰及物质条件有关。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是活动形式,还是技术方法和需要的器材,均蕴含着鲜明的藏民族文化气息,其特征的具体方面有以下几点:形式多样性、文化交流性、传承神秘性、民族认同性、文体结合性。
1.2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类型
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基础,参考不同学者的划分项群的研究[1],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环境、器材等,可以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分为骑射类、角力类、棋牌类、水冰雪类、跑跳掷类、球类、武术类、其他类等。
1.3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分布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其下辖6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72个县。通过调查和实地了解,各地区由于广泛分布着藏族群众,故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各地级市或地区。
2 西藏乡村旅游简介
2.1 西藏乡村旅游概况
西藏乡村旅游与国内其它地方相比,起步较晚,大致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开展的起初,主要以民间自发的旅游产品为主。后来逐渐有所发展,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拉萨的娘热风情民俗园、桑木村家庭旅社;日喀则旦增旅馆、拉孜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定日珠峰登山牦牛服务队;林芝鲁朗马匹、工布服装出租;阿里康沙村牦牛出租、向导服务等不同形式实体或不同运作方式的乡村旅游产品。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崛起,乡村旅游在西藏境内犹如雨后春笋,开始蓬勃发展起来。2002年全国首次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同年8月西藏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扶持和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展旅游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旅游部门开始坚持以“送政策、技术、基金、物资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支农三下乡活动,大力引导农牧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如今,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也得以壮大,其为农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的增加增添了新渠道。
2.2 西藏乡村旅游类型
2.2.1 依托都市型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使得都市城市的环境恶化、人口密集、人均绿地减少等,使人们对于生活观念有所转变,出现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对休闲生活期。这种需求下,以都市郊区或周边地区为目的地的短程旅游相应增加。人们回归自然、贴近农村自然生活的乡村旅游在都市郊区和周边地区迅速发展,这类旅游群体多为都市里的居民,其特点是重游率高,易于形成稳定客户群,向度假休闲方向发展演变。这种基础的乡村旅游可称之为依托都市型,主要是指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其客源市场多以都市居民为主[2]。西藏不同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区,都可称之为依托都市型。例如,位于拉萨郊区的娘热风情园。
2.2.2 依托景区型 景区边缘地带是我国乡村旅游最早开展的地方,景区周边的农村居民,依托景区的游客市场,发展特色服务业、农牧业等,开展具有观光、服务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同时,还可以开展以家庭接待为主,突出乡村生产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另外,在国家、西藏自治区政府等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一些缺乏工农业条件的贫困地区,往往能够利用其拥有的风景资源,开展此类旅游。这种乡村旅游可称之为依托景区型,主要是指围绕知名景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西藏依托景区型的乡村旅游地也较多,如位于山南市门中岗村的乡村旅游,其主要是围绕位于这里的旅游景区“雍布拉康”而形成。
2.2.3 依托节庆型 藏族节庆众多,按照藏族日历计算,基本每月均有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召开的地方不同,有些隆重的节庆活动以成为西藏的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参与。依托这种节庆活动的庆祝,相应形成的乡村旅游,称之为依托节庆型。西藏依托结清新的乡村旅游也较多,如那曲市的恰青赛马节。
2.3 西藏乡村旅游模式
2.3.1 以政府为主导开展乡村旅游模式 以拉萨市、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等为主,采取的方式是试点建设和扶贫建设。目前这种形式下,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好。
拉萨市作为全区旅游集散中心地,通过试点建设,带动周边县乡村旅游发展。拉萨市大力开展乡村示范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夺底乡、甲玛乡,娘热乡、俊巴渔村、尼木吞巴乡和堆龙德庆县桑木村等旅游示范点进行环境整治,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等,并扶持一批农牧民家庭旅馆,改善其接待能力,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调动了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热情,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收益。
日喀则地区乡村旅游以试点带动为主,集中政府和财政资金,优先打造和发展一批资源优势突出、交通相对便捷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资金扶持的形式,补助了一批农牧民家庭旅馆。林芝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方式与拉萨市和日喀则地区不同,其开展主要以扶贫工程为主。通过政府各种扶贫机制,鼓励农牧民参与旅游,实现农牧民增收。
2.3.2 “农户”+“农户”自发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模式 以阿里地区为主。阿里地区由于地理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策机制因素等制约,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力量薄弱,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形式以自发形式为主,主要以地理区位条件较好,环境条件较好,重点旅游景区附近的,农牧民参与旅游意识较高的地方有少量乡村旅游点,典型代表是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日土县日土村、扎达县托林居委会等。
2.3.3 两种方式并存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以那曲地区、昌都地区、山南地区为主。目前,该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部分地方还保留自发形式的乡村旅游点。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依托国道沿线重要的旅游景区景点。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加大,已进行了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如那曲地区古路镇卓玛圣谷乡、嘉黎县阿扎镇、罗玛镇夯措湖等旅游示范点建设;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湖农牧民旅游示范点建设;山南地区昌珠镇、朗塞林乡、桑耶镇、加查镇和勒布等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3 藏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现行模式
3.1 简单表演式
从现有融合的案例来看,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情况来看,表现出了大量简单表演式的融合发展模式。例如,在依托都市型的乡村旅游景区——俊巴渔村中,目前的融合发展方式,主要是表演牛皮船舞。表演的过程中,与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几乎没有。再如,在依托节庆的乡村旅游景区——江孜达玛节中,仍然多以表演为主,如赛马、抱石头、射箭等,均以表演的形式呈献到旅游者面前。
3.2 少量体验式
在大多数以简单表演为主的融合发展模式外,还有少量的体验融合发展模式。这些少量的体验模式,主要以提供营运服务为主。例如,门中岗村的走马服务,还有一些提供牦牛运输的服务,如定日的珠峰服务。还有个别地方,体验的内容略有不同。例如,林芝的鲁朗地区,体验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为射响箭。除以上几个地区外,其他地区乡村旅游中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体验模式较少。
4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困境
4.1 投入经费与引导措施不足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经济发展受限,财政收入普遍较低。在西藏的诸多农牧区为主的县、乡两级财政,经济上基本为输血性,使得用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经费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西藏自治区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较少,试图通过企业赞助或者投资的渠道,来获取支持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也不够现实。这些来自政府财政和企业赞助的困难,均影响了对二者融合发展经费的投入。
4.2 旅游保险保障体系缺失
对西藏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发现,在保险和保障体系方面存在不足。这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有所不利。此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险的缺失,一些乡村旅游中融合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走马、牦牛等内容,但是对于游客意外风险的控制较少有措施,仅仅依靠经营者在牵马前过程中的提醒,并没有保险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对于马、牦牛等动物的检疫,也存在缺失。以上保险保障体系及措施的缺失,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埋下了隐患。
4.3 产品特色品牌效应较低
良好地乡村旅游品牌,能够产生带动效应,吸引到更多游客甚至是开发商。这对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投资、效益等,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西藏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调查,发现当前西藏对于二者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较少。此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融合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较为常见,很难有让游客提起来就知晓的品牌,缺乏品牌符号。这与二者融合中,产品的类型不够多样,体验项目较为单一,缺乏有力地宣传等不无关系。同时,此方面的不足,也提醒在后面的发展中应当有所突破。
4.4 基础设置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不仅关系到水、电、路、网等方面,还牵扯到住宿、表演场地、餐饮等领域。从调查结果来看,西藏乡村旅游开放的地方,在道路方面略有不足。表现为到达乡村旅游地方的主干路,或县、乡公路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用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的场地、辅助器械的存放等场所,较为欠缺。还有一些马道,由于维修管护较差,也表现出不良。
5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5.1 完善融合发展政策
西藏自治区政府在促进民族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要改变单一化的身份,履行好职责,扮演好多重角色。(1)规划者,政府要结合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为二者的相融合发展提供支持;(2)规范者,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二者融合发展。指导并督促各乡村旅游景区内服务部门的行为,杜绝乱收费、价格不公、差别对待等不良服务行为,营造合理、热情、好客的服务形象;(3)协调者,在二者的融合发展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放宽产业管制和破除行业的壁垒,特别是要协调好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关主体、主管部门的合作,协调好各方合作;(4)支援者,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投入相应经费进行引导。这方面政府当扮演好发展经费的支援者。
5.2 健全融合发展保障体系
西藏乃至我国体育旅游市场保险起步较晚,为此应该有所加强。(1)首先,在西藏已有的体育旅游安全与保险、保障基础上,政府当继续通过立法、安全监督、宣传等措施,提高旅游者、供给者风险意识、主动参保性、理赔服务效率等,保障旅游者的权益;(2)政府起到桥梁作用,开展旅游者、供给者双向的预警、援助、保险产品等方面的服务体系,满足保险的全面普及及个性化需求,转变由单一主体负责的保险事后理赔服务为多路径主体负责,做到事故起预警、事故中援助、事故后理赔的运行机制,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保险、保障服务;(3)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借助马、牦牛等动物开展的项目较多,政府检疫部分应对这些参与表演、运营等服务的动物建立档案,并开展定期检疫工作。
5.3 丰富融合发展内涵
秀美的景色和精彩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固然能吸引游客,但真实的民族文化体验更能够留住游客。为实现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首先,为促进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旅游发展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深挖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藏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乡村旅游的延伸,增强藏族文化韵味;(2)为促进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力传播,在乡村旅游中可以创设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体验中心,注重旅游者的“体验”需求,采用参与的方式,增强旅游者的藏族文化印象;(3)举行富含藏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表演、展示,培育乡村旅游与藏族传统体育融合的特色化,增强市场竞争力[3]。同时,对部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适当加以改良,使其脱离危险性变为更加适合体验的项目,以方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4)借鉴其它工艺品的成熟做法,利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设计和开发具有纪念意义、实用价值等相关的产品,投入市场进行销售,延伸融合发展链。
5.4 强化融合发展基础设施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乡村道路的不理想,另一方面表现在用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的场地设施等不完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应该是只注重其它方面,此方面的不足也应该有所强化。(1)首先,加强西藏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改善交通条件、周边环境、住宿、餐饮、厕所等,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条件。(2)注重乡村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改善表演场地、竞赛场地、展览场地,建设一批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场所,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强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方便旅游者的出行及多方面的需求,进而增加旅游收入;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舒适、整洁、便利的生活条件,提高开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是一个能够实现双赢的措施。
[1] 李军红.甘肃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 邹统钎,等.乡村旅游理论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1~22.
[3] 杨建鹏,丁玲辉.西藏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和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46~50.
Research on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YANG Jianpeng
School of Normal 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ibetan sports 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model of traditional Tibetan sports 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simple acting and a few experiential styles. There ar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funds and guidance measures, lack of tourism insurance guarantee system,low brand effect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and imperfect basic setting. In order to promote a better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aspect,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olicy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perfected,the system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 developed,the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should be enriched,and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R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1007―6891(2018)03―0085―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3.23
G80-051
A
2018-03-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BTY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