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31徐冬梅赵国明
刘 庆,徐冬梅,赵国明,董 浩,高 军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石油炼制工艺是从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出发,系统阐述了石油加工所涉及的方法原理和过程工艺,是山东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1]。根据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培养学生化工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系统分析、优化及生产管理能力的教学思想,以及近年来工科专业更加注重和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用性的要求,我们对石油炼制工艺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教改。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石油炼制工艺课程以讲授石油为原料生产燃料油、润滑油、沥青等产品的化工过程为主,可以使学生掌握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艺,具备从事石油炼制的生产、设计和科研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培养油气化工人才的核心专业课程[2-3]。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以下改革:
1.1 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在《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物理化学》等先修课程中,单元操作、热力学、反应动力学等基本理论已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而这些内容也是《石油炼制工艺》要设计到的。因此,知识点的重复使得传统的石油炼制工艺课程内容显得理论教育缺乏新的信息量,尤其是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同时限制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鉴于石油加工过程错综复杂的特点,虽然课堂教学中运用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工程案例的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工程知识,但是无法替代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的缺失。因此,提高学生工程思维和意识,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迫在眉睫。《石油炼制工艺》涉及到实践教学手段也比较丰富,比如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化工仿真模拟以及综合实验等。这些既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是提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通过优化综合实验以及合理安排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仿真模拟实验,循序渐进的分层实训,使学生逐步将石油化工工艺关键理论、工艺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1.2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由于石油炼制工艺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我校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展示一些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增加兴趣,实现了高效且良好的教学效果[6]。
1.3 培养学生建立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建立工程意识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多个环节引导实现,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注重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习惯性,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同时,坚持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进入车间进行岗位实习等,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从工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工程意识,实现工程最优化。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石油炼制工艺》这门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实训为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改革:
2.1 充分备课,认真讲解[7]
作为教师,要使授课过程流畅,必须要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重点突出,组织好课堂教学环节。
2.2 注意更新补充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石油加工工艺会被不断调整、更新、优化以获得更高的产率、减少“三废”的排放、降低能耗和提高经济性等。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紧跟行业动态,及时更新生产工艺路线、生产条件等授课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强调新旧工艺优化的原因、方法、结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8]。
3 考核制度的改革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尤其以期末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比较单一、片面,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除了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外,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专题论文写作环节。专题论文写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包括专题介绍、文献调研、课堂讨论、论文撰写等环节。分小组完成,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写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总之,我们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一纸定成绩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总结
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山东科技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石油炼制工艺是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考核机制,注意理论与实践地结合以及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