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翻转课堂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2018-03-31撒志敏
撒志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 陇南 742500)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近十年以来,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多的媒体和应用软件,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逐渐的被引入到学校的课堂当中来,影响着教与学的各个方面,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解决了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经常探讨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解决的问题,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教学目的。
翻转课堂是由美国一所高中的两名老师为了给遇到困难不能到校学习的学生解决不能跟班同步学习的问题,设计和实施的方法,他们将课堂实录通过网络传输,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学习。后来发展到他们将视频发给所有同学,供他们课前学习,省出实际课堂时间用来师生、生生进一步探讨和知识的拓展。后来影响到其他的学科进行模仿和使用。这一模式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予以推广并研究,我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小学都在学习和推广,大量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各级各类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有关翻转课堂方面的科研论文。
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课前学习,学习的资料可谓是种类繁多,有文字型的、图片性的、图表型的、声音型的、动画型的、视频型的等等,但就常用的、学生感知获得效果最好的莫过于视听结合的视频,但就兴趣性、注意力稳定性、重点突出性等方面又莫过于微视频。
微视频,一般特指30秒—20分钟长的、只呈现一两个知识点的视频材料,一般由屏幕录像、摄像机拍摄和flash或ppt三种方法制作微视频。在媒体与课程整合研究较为成熟的时代,大多数教师都在尝试着去制作和应用微视频在各自的教学中,但由于学习理论、操作技术、设计理念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具体分析以来,一直影响大家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没有设计的教学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东撞西碰,无目标无重点,同样不成功的教学设计也会使教学主次不分、目标不清,出现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教学设计中,主要因素就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每一项的准确分析和研究都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和教学的优化。在微视频使用的翻转课堂中,主要表现在:
(一)微视频展现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中的设计内容不对应
一是微视频呈现的内容范围小于设计中的内容范围,以《逻辑与语文学习》为例,微视频只呈现了其中一种逻辑形式的运用,但教学设计中要求的是所有逻辑形式的运用。二是微视频呈现的内容范围大于设计中的内容范围,以《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算法设计》为例,教学设计只要求讲解十进制如何转换成二进制就可以了,但微视频中却夹杂有二进制及其应用和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的内容,这些都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
(二)微视频呈现的内容反映不出设计的初衷
微视频应用到教学中,其呈现的的信息与教学设计中的设计内容毫无关联,比如《认识人民币》中,原本是对人民币的认识,是对旧版和新版人民币的分析,而微视频却表达的是国外的币种;再比如说《双语美术课堂》,应该是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的名词的表达等方面使用双语,但视频中只有在片首和片尾使用了双语,这些都严重的偏离了教学设计。
当然,一般出现上述现象基本是使用者从网上直接下载资源,并未加审视就下发使用。
二、微视频所呈现的内容方面
不管哪种符号呈现教学信息,都必须以对应的符号内容来显示或表现。微视频也不例外,内容呈现是核心要素,在制作时就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设计与呈现的合理性,这些都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就要从视频内容的容量、内容设计的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思路等方面去重点考虑。
(一)视频内容的容量过大
微视频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媒体———视频的基础上,以往的视频教学大多数是课堂实录,也就是将普通课堂搬到了银幕上,最多就是加以后期编辑,将教师的头像和黑板的画面在一幅画面上同时出现,或教师的头像和黑板的画面交替出现,不管哪种方式,拍摄的是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视频时间长达30—50分钟。
有些微视频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充分理解微视频的概念,只是将现实的课堂教学由视频来代替,违背了微视频的定位,微视频是以短小精悍为其特点,单一的知识点是其定位。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展示一个知识点,目的就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这个知识点进行探讨并拓展和应用。也就是说,微视频实际上是课前学生的预学习,是与实际课堂活动紧密结合的,而不是对实际课堂的替代。
(二)微视频画面内容显示太多
微视频的画面可能在更多的情况下呈现的是类似板书的内容,有些设计的课件在录制微视频时是借助于已经制作好的整堂课内容课件或文档,采用“录屏软件+PPT”和“录屏软件+Word”的形式制作视频,学生使用微视频学习时,满眼看到的是整屏画面的信息,众多的内容对应该学习的内容会造成干扰,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时可能会分不清所讲的是哪个知识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喧宾夺主,整个视频其实就是将传统课堂翻版而来,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学生的角色、地位和作用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三)微视频内容呈现设计紊乱
微视频知识点在整个呈现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进行,否则不但不能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反而会使学生更加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组成视频的众多素材只是单纯的堆积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过渡,也没有联系,甚至与当前表达的主题无关的信息过多。二是对于只是表达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细节,表现的过短、过快,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或接受就已经结束了。
三、微视频制作的技术方面
微视频的制作是在视频制作脚本的指导之下,运用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素材采集、编辑以及合成的过程。虽然说有了脚本的指导,制作就是摄像、录屏、点击鼠标等等的操作,但不同的制作者所制作的微视频产品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由设计到成品的过程其实又是一次新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媒体符号的选择、视频制作工具的选择、视频画面的设计、视频编辑的技术等方面。
(一)传递信息的媒体符号
信息的存在和传递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符号,这些符号有抽象程度高的、有形象程度高的。比如文字、图形、图表、声音、视频、动画等等,不同的符号就有不同的特点,也就有不同的优势。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相同的信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就要选择不同的符号来呈现,甚至同一个信息同时通过多种符号来表达。作为微视频的制作者,就要善于各种符号素材的制作,尽可能以符合所教学生的特征来使用媒体符号,让学生在对视频符号感兴趣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理解和接受相应的信息。
微视频中呈现信息的符号的选择和运用,是视频成败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微视频中所选的视频片段、图片、声音等素材与主题表达之间关系不大,造成冗余信息过大,干扰主题的突出;所选传递信息的符号不准确,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甚至走向“歧途”;单纯追求和表现自己的媒体制作技术,滥用声音、音效、颜色、动画等,造成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后果,不但没有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反而造成干扰。
媒体符号的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更好地传递信息。不能为使用媒体而使用媒体,明确了媒体的工具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使用媒体为教学效果服务。
(二)录制工具和录制方法
微视频的录制方法应该受到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的学科性质、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要求视频展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视频的录制有自由拍摄式、录屏软件录制式、合成式、混合式等,教师在具体录制过程中由于对各种录制方法技能不太熟悉,经常就运用最简单、最熟悉的方法。
自由拍摄式一般有“摄像机+白板”和“摄像机+白纸”两种形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有利于呈现精细的操作过程,但形象化程度低,并且教师的手在镜头中出现容易转移学生注意力。
录频软件录制式一般有“录频软件+PPT”、“录频软件+PPT+手写板”和“录屏软件+手写板”三种形式。应用程度最高的是“录频软件+PPT”,但对于解题思路步骤化的学科内容不适用。
合成式制作方法是利用软件将已有的视频、动画、文本等素材加以组合,其视频效果对理科学科的教学不太适合。
混合式录制方式就是将多种录制方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予以呈现,来达到教学最优化,但这样技术要求就高,教师的工作任务就重。
(三)微视频录制的音视频质量方面
微视频在录制过程中,由于设备、环境、人为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即使前期准备工作多么充分,工作人员再怎么仔细、认真,都难免会出现各种瑕疵,这就通常会有后期制作过程。在后期制作中,通过编辑、修饰,对不清晰的视频、声音中的杂音进行修复和消除。
微视频的制作往往是翻转课堂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与制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微视频制作水平,为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