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画龙,何以点睛?
——关于建设“世界名桥博览园”的构想
2018-03-31严炳洲田启新
严炳洲 田启新
引语
2017年11月30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建强省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主中心,复兴大武汉,提升武汉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湖北该如何进行战略突破、系统推进?在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湖北武汉长江主轴画龙(规划建设),何以点睛?我们认为:以湖北武汉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为重要战略契机和战略切入点,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立足湖北、着眼全国、面向世界,系统规划建设“世界名桥博览园”(或“世界之桥”,“世界桥、瞧湖北”、“湖北桥、瞧世界”)可望收到画龙点睛、秉纲目张、执本末从的效果。
一、聚焦名桥的必要性
聚焦是成像的必要条件。作为物理术语,聚焦是使光或粒子流尽可能会聚于一点的过程。没有聚焦,就难以成像、不能突出重点。对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也不例外。尤其是当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已有发展基础、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能同时整合聚焦到一处点睛“成像”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系统协同效应,并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助推区域“五个文明”持续协调发展。“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及系列深厚积淀,使湖北武汉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机遇,名桥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更使武汉聚焦名桥既是必要,又是必然。
1.提升武汉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聚焦名桥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聚焦名桥是顺应新发展理念及文化传承、传播、发展规律,打造武汉城市形象的需要。CIS(City Identity System,即“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理念的精髓,在于表现独特个性,这是城市形象脱颖而出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打造武汉形象标识”,如何在多元的地域历史文化中,既多元包容、和谐共生,又凝炼主题、彰显特色?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武汉最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之一就是大桥文化。当今世界,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更日益紧密,文化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之一。由叶小文先生之问——《中国文化拿什么“走出去”》出发,我们自然联想到我们的湖北文化、武汉文化拿什么“走出去”?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回避“万里长江第一桥”及大桥文化。在武汉的众多名片中(如知音之城、首义之城、黄鹤故里、科教大市、中国光谷、百湖之市、“长江新区”、文明城市等等),“万里长江第一桥”及其附属系统(是工程、技术、建筑、地名、景观,是历史、文物、古籍、形象、标识,也是产品、产权、文化、艺术,还是生命、生态、情感、记忆、文明,更承载有精神、蕴含着理念),是“九省通衢”名副其实、大气磅礴、不争堪冠的最重要的“名片”,因此,聚焦“长江——中华——世界名桥”,是有效打好“名片中的名片”的迫切需要。
2.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聚焦名桥是法宝利器
其一,面对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使用的情势,聚焦名桥,有利于防止文化资源因遭抢夺而“流失”的发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处于文化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依靠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在未经文化资源所属国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无偿使用他国(尤其是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并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加以保护,这极大地损害了文化资源所属国的利益。以我国为例,相关报道显示,日本和韩国的数十家公司已分别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等注册为计算机游戏商标;我们的许多中药处方,被日、美、韩等发达国家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后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他们非但不用缴纳使用费,反而高价出口到我国赚取高额利润。如何限制他国对我国文化资源的盗用和掠夺?这迫切需要我们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从战略高度引起警觉。其二,传播贵在聚焦。顺应当今世界城市品牌及旅游产业发展潮流,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在武汉聚焦“长江——中华——世界名桥”有利于内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也有利于发挥聚焦传播的“刀尖效应”(有限的好钢用在刀尖上,更容易收到一针见血的效果)。其三,有利于充分彰显画面价值。在网络时代,诞生了很多完全由画面主导的旅游、传播、营销方式。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画面绝无仅有!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了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些精彩的“中国故事”需要在世界范围分享、共享。其四,是借助网络打造品牌的制胜法宝。网络时代“蝴蝶效应”与“聚焦效应”叠加,“焦点之下蚂蚁变成大象,热点之中沙子变成黄金”,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迫切需要最大限度地聚焦核心景观。
3.“支点”战略,聚焦“一主”势所必然
武汉客观形成的“一主”,使城市聚焦既有可能,也有必要。聚焦“一主”,势所必然。通过“四为”(为世界名桥树立丰碑,为建桥功臣铸魂立传,为中国制造树立武汉标杆,为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构建桥梁),可以起到“但得一纲,万目皆张”的效果。一主在主轴上画龙,聚焦长江名桥——中华名桥——世界名桥则有点睛之妙。如德国的“汽车城”生产世界第一部汽车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所在地——斯图加特、“音乐之都”维也纳、“电影城”洛杉矶、“水上之城”威尼斯、“波音之城”西雅图、狮城新加坡。在我国现有大小660多座城市中,曲阜凭借孔子名望(孔子与曲阜),扬名造势造品牌;南昌以“英雄城”定位;还有以堰著称的都江堰(李冰父子与都江堰),殷墟与安阳,罗浮山(葛洪)与惠州的博罗县、朱熹(文公)与婺源,包公与开封,蒲松龄与淄博,苏东坡与黄州,李时珍与蕲春,《刘三姐》与桂林,“铁人王进喜”与大庆,二百多位将军与红安,因灾出名的汶川规划建设地震博物馆、义乌从“买全国、卖全国”到 “买全球、卖全球” 等。都是从聚焦特色方面升华定位的城市。聚焦长江名桥——中华名桥——世界名桥,正可以收到用好现有“一主龙体”、充分发挥最独特优势的效果。
4.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及建设美丽湖北作示范
《建强省决定》强调:“着力解决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推动长江湖北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立足武汉、引领全省、着眼全国、面向世界,系统规划建设“世界名桥博物园”(或“世界之桥”)必将引领、助推、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在总体布局和营建实施中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长江、汉水及堤岸的功能及美化作用,可以构建山水桥一体、天人道合一及路桥通——通在道的大风景。桥是生命的物化,同时也是物化的生命。为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武汉长江主轴画龙点睛,就是为了让桥的生命再现在鲜活的文化、良好的生态、美丽的风景中,从而更大限度地激活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城市“强起来”的持久内生动力,也是成为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典范的必由之路。
5.导引和谐发展,聚焦“长江——中华——世界名桥——路桥通大道”,可以彰显文化自信
桥梁,是构建物,是跨越障碍、安全通达的构建物;同时,它还是风景,是品牌,是文化,是艺术,是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精神的高度融会、融合、融通,总体彰显的是走向“强起来”的“中国精神”),是生命(承载着情感),是大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比如阳爻在上阴爻在下,就是桥的至简明形象;形及理念意向就是桥)。中华“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有别于西方的“主客两分”。如同样是“胸怀天下”,西方的“天下观”是全球同质化的单边主义和盛极一时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的“天下观”则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的是美美与共、道道相通。在当前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灵与肉四大矛盾与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势下,桥文化、和理念,可以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通、交往、交流、交融大格局)提供视角独特的“武汉实践”及“中国参照”。我们相信,这些将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时代的重要部分。整个城市的历史(城)、现在和未来,可以通过多种功能、多种视角、多种色彩、多种形态和体现多彩文化(不同而和)的桥充分展示和贯通。并构成一幅中华复兴走向强盛的宏伟画卷 (这画卷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世界桥、瞧武汉”,武汉便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成为“中国梦”筑梦圆梦的一道风景和文化自信的载体。
二、聚焦名桥的可行性分析
在湖北武汉聚焦“长江名桥——中华名桥——世界名桥”,为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武汉长江主轴画龙点睛,不仅迫切必要,而且可行。
1.有丰富而坚实的实践基础
武汉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大桥建筑群,是中国长江上最大的实景桥游园。敢问神州万桥,谁比一桥厚重风范?可以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万里长江第一桥为世界聚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焦点。万里长江第一桥渊源深厚,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长江为例,长江之上,我们的桥是从无到有。从苏联设计帮助建设到自主设计自行建设,由少到多,现在武汉已经有了十余座大桥(含规划及在建),整个长江上已有168座桥梁。我们的设计建造的能力,由落后到世界领先。崛起了像武汉这样的设计之都。例如武汉申报“设计之都”的主题为“老城新生”,表达的主旨是:武汉在城市高速发展中,也在经济增长速度、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面临的严重挑战,通过创意设计向城市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深入渗透,让老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中国中部布局“设计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全局考虑,旨在通过武汉的城市转型发展,为全世界老工业基地的城市转型提供参考,并向世界推广。“武汉设计”的硬实力,也为武汉申报提供了底气。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武汉发展的新动力和支柱产业之一。世界大跨桥梁一半“武汉造”:世界建桥看中国,中国建桥看武汉。例如,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参建的马鞍山长江大桥获得第33届国际桥梁大会最高奖项——乔治·理查德森奖[国际桥梁大会(IBC)设立了5个奖项,分别是约翰·卢布林金奖、乔治·理查森金奖、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亚瑟·海顿奖和尤金·菲戈奖。如首届尤金·菲戈奖于2002年6月颁发,每年全球只有一座桥梁有可能获奖。我国有3座大桥获得了此项殊荣。其中江阴长江大桥荣获了首届尤金·菲戈奖],这也是本年度国内唯一获得该奖的桥梁工程。成功申报“设计之都”等卓有成效的实践,有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特别是有富集的人才队伍和科教资源,为我们聚焦“长江——中华——世界名桥”奠定了丰富而坚实的基础。
2.有战略机遇,有《建强省决定》作指导,更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四个着力”)
这些指引的具体内容有:提升武汉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形成面向全球的大开放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长江与美国密西西比河等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口支援协作等机遇,推动与兄弟省区市的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打造国内市场枢纽和商贸高地;建设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集聚区;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等等。
3.有众多做法和经验可资参鉴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有鹦鹉洲桥文化广场及桥梁主题公园这样的关于聚焦“长江——中华——世界名桥——路桥通大道”雏形;有建桥街这样的基础。如在打造城市形象标识方面,既有CIS等方法作指导;又有五羊城广州、深圳(拓荒牛)、石狮、天水(伏羲广场及雕像)、襄阳(诸葛亮广场及雕像)、晋城(晋善晋美)、丹麦的哥本哈根(美人鱼)、美国的纽约(自由女神)、朝鲜的平壤(千里马)、意大利的罗马(母狼哺婴)等国内外城市的经验可参。又如在铸造品牌、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有建设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三国城、建筑博物馆、中国光谷、园博园、开封清明上河园、科技馆等经验可鉴。
4.主轴画龙,点睛之笔,整合利用资源,对于能源、环境、土地资源及资金的需求相对容易解决
桥科技文化生态及精神的进一步彰显,不是也不可能否定现在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基础及优秀的城市文化。而是要进一步画龙点睛,提升品质和档次,铸就城市品牌。从而进一步激活整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在彰显桥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激活各种要素,各种文化,使之美美与共,解决好“一”与“博”的关系,解决好桥与两岸著名风景(如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大型码头、标志性建筑等的呼应,以及主功能与生态、文化、风景等的统一。例如《武汉市长江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武青堤段》 (青山江滩)在“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第五届北美气候峰会上(美国芝加哥)获“城市的未来”奖,武汉为本次获奖的唯一中国城市。这是继2015年武汉园博园利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后,武汉第二次获得该奖项。这些都是可供整合利用的巨大资源。特别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越来越多的表现手段与技术可以运用。
5.现实及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最好的驱动力
企业具有借势、造势,依托文化力塑造形象、铸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积极性及巨大潜能。武汉正在系统推进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级长江新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湖北省的、中国中部的)主中心,复兴大武汉,提升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争取设立自由贸易港。若考虑到规划建设武汉长江新区,那么聚焦“长江名桥——中华名桥——世界名桥”则具有边际效益放大的良好预期。
三、聚焦长江——中华——世界名桥的建议
1.规划建设“世界名桥博览园”,将其纳入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武汉长江主轴和长江新区(科创中心)建设规划
从战术上和实施操作层面看,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群,也非常方便统筹规划后,分层、分类、分段、分项、分步 (分期)实施(如“长江名桥博览园”、“中华名桥博览园”和“世界名桥博览园”可交相呼应)。在庞大的项目群里可分为若干子项目群。从规划建设实施的区段看,可以沿长江主轴布局。分为核心示范区、推广示范区、愿景拓展区三期实施并不断沿江延伸,可与拟规划中的核心段、重点段、主城段、拓展段相衔接,每个区段可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而且在每一个区段也是具有可拓展提升的空间。
2.以规划建设“世界名桥博览园”为统领,奋力推进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
通过整合科技、生态、文化、艺术、旅游等资源,完善配套、拉长产业链等举措,从“一票(门票)经济”向“吃、住、行、游(包括网游)、购、娱、创、养(生)”等多要素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网上网下关联互动良性发展的“长链经济”、“宽域经济”、“立方经济”拓展提升,从而优化以“世界名桥博览园”为龙头的产业链及产业价值链,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著名旅游景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长江大桥,和中国“新四大发明”一样,是精彩的“中国故事”,注重其在世界范围的分享、共享,是我们发展的新动能。争取国际桥梁大会(IBC)在湖北设立永久会址,助力提升武汉作为湖北发展“火车头”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除IBC原有的5个奖项外,应再争取设具有中国元素的奖项。并由此切入,推动升级国内现有的国家级设计奖项,努力打造出来自中国的世界级设计奖,提升中国设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目前世界最为知名的四大工业设计顶尖大奖分别是美国IDEA设计金奖、德国iF设计金奖、德国红点最佳设计奖和日本Good Design Best 100,这些奖项定义了设计业的发展方向)。建议以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的日子(10月15日)作为桥节日,设立桥日及桥文化周 (或科技文化旅游周),从这一日开始起的一周便是桥文化周。在桥日和桥文化周期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见物见人见精神的活动。为名桥颁奖、为建桥功臣塑像落成揭幕、开展涉桥产业项目的创新创业创富大赛等。
3.实施“走出去,让湖北建世界的桥;请进来,让世界建湖北的桥”战略
在这一进一出之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在全球招商引资、招才融智的巨大机遇,把握网络时代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从全球视角整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让桥梁科学技术、风景、艺术(可配套规划建设现场实景体验区。好的作品可由名桥博览园永久命名收藏展示)、文化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对其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和课题,面向全球招标实施。让桥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规划建设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科技文化生态主体的风景,建设过程中的用地及拆迁的压力几近于零。主要可利用沿江两岸的岸线和滩头进行规划、推动建设。项目还可以采取PPP模式进行。这样一个庞大系统工程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及可持续推进,可以说是湖北(武汉)乃至是新常态下我国当前面向全球的优良招商引资、招才融智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群。要设立并引进涉及生态文化旅游的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培育涉桥发展的上市公司(可以在国内或者境外上市)。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应全力争取设立碳排放交易权市场;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使其能够朝着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聚集。以此为新的突破,重构湖北民本经济发展、投融资、对外开放及公权力服务发展的新格局。不贪图毕其功于一役,重在把握方向、彰显优势特色、突出重点,高标准持续健康协调推进建设与发展,并推动从根本上解决对外开放度低的问题。
4.依托武汉富集的科教资源,建设长江科创中心,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引领知识产权强省和创新强省建设
打好桥牌、画龙点晴,必须进一步激活武汉富集的科教和人才资源(包括工程技术机构、人才队伍及学术期刊等),大力推动城校融合,以双“一流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招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化传承的优化升级;加大培养、引进世界一流设计人才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国际设计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在高校院所设立工作坊,促进相关专业师生去海外交换学习,直接带动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设计意识的普及教育,在中小学设立相关课程。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打造具有世界级声誉的中国品牌为契机,乘武汉成功申报“设计之都”之势,举全城之力提升武汉知识、创意密度高的设计力(提升设计力是全球领先品牌的共性),将其纳入重点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中,注重朝着涉桥方面全方位地予以倾斜和调整,这样既可以规避风险,又能够获得良好的预期效应。整合力量创建国家研究中心,其中可分若干研究的重点部类,如工程、技术、建筑、地名、景观类,如历史、文物、古籍、形象、标识类,又如产品(衍生系统)、产权、文化、艺术类,也可如生态、理念、精神、文明,实践层面如外联外宣等等。注重“打造武汉形象标识”,推出特色城雕,见物见人见精神;把有关涉及大桥的知识产权都预以申请、注册;把涉及世界名桥的门户网站等等都建立起来。让涉及桥的方方面面出人才、出团队、出成果、出品牌,引领支撑方方面面的涉桥百业兴旺发展。全方位赋予长江主轴灵魂、激发生机活力和竞争力,为引领知识产权强省、创新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5.做强并彰显“设计之都”的优势,呼应“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东湖绿道环网提升,致力于生态文明示范城建设
《建强省决定》强调:“着力解决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推动长江湖北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设美丽湖北、建设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集聚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立足湖北、着眼全国、面向世界,系统规划建设“世界名桥博物园”(或“世界之桥”)必将引领、助推、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为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长江主轴画龙点睛,就是为了让桥的生命再现在鲜活的文化、良好的生态、美丽的风景之中,从而更大限度地激活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是走向“强起来”的持久内生动力。使之成为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典范,以及致力在实践中贡献武汉智慧、湖北示范、中国品牌、全球亮点,并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得以展示。
6.顺应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和聚焦传播潮流,在建设文化强省中,叫响承载“中国精神”的“世界桥、瞧湖北”
聚焦“长江名桥——中华名桥——世界名桥”,要做到宁缺勿杂。慎提开展“一区(园)一品”特色文化创建。引导和谐发展,聚焦“长江名桥——中华名桥——世界名桥——路桥通大道”,可以彰显文化自信。桥梁,是构建物,是跨越障碍、安全通达的构建物;同时,它还是风景,是品牌,是文化,是艺术,是精神,是生命,是大道;形及理念意向就是桥。中华“天人合一”思想,美美与共、道道相通。桥文化、和理念,可以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通、交往、交流、交融大格局)提供视角独特的“湖北实践”及“中国参照”。通过多种功能、多种视角、多种色彩、多种形态和体现多彩文化(不同而和)的桥充分展示和贯通中国文化。并构成一幅中华复兴走向强盛的宏伟画卷(这画卷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世界桥、瞧湖北”,让湖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成为“中国梦”筑梦圆梦的一道风景和文化自信的载体。专一,让劣势变成优势;聚焦,落日可熔金。这正是 “一招鲜吃遍天”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7.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专家咨询团队(面向全球聚智)及实施者
当前的困难和可能面对的竞争:一是形成聚焦共识和决策后谨防“九头鸟”思维和四面出击。二是要有力有效地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新时代要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桥”的新精神面貌。“九头鸟”,可以在决策前集思广益、可以心比天高,有丰富的想象、执着的精神;“地下湖北桥”表明,决策后的实施有脚踏实地、一以贯之的精神,注重落实落地生根,稳扎稳打、畅行通达。改革开放初期,敢为人先的武汉有率先在国营企业从全球聘任洋厂长的破冰,有第一个在全国率先建设的孵化器,有被称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的汉正街……“敢为人先”非常重要、非常可贵,而持续推进走在前头更重要、更可贵。因此,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要谨防“醒得早、起得早,持续推进走得慢”的问题,醒得早且扬长,走得慢需攻短。桥牌不打则已,打必出奇制胜。并能持续健康协调推进走在前头,这比“前列”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