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改革牵住了医改的“牛鼻子”
2018-03-31
“改变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付费模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群众个人费用负担,就是牵住了新一轮医改的“牛鼻子”。”
新年伊始,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具体安排。此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和总额控制,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协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相关改革,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在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中,医疗保障万众瞩目。医改之所以重要且社会关注度持续保持在高位,自然在于医疗事业攸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看病贵”“看病难”是老百姓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医改由此也成为民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
其中,医疗费用的飞速增长是新一轮医改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难题。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认为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一剂良药。改变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付费模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群众个人费用负担,就是牵住了新一轮医改的“牛鼻子”。
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是指医保机构运用专业化手段,代表参保者的利益,运用新的付费方式,为参保者购买合理的医药服务。对于广大医保参保者来说,参加医保的最大期待是看病治病时能享受到合理的诊疗和用药服务,也就是性价比高的服务。如果医保机构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促使医疗机构合理诊疗、合理用药,民众的获得感自然就会有极大的提高。只有这样,医保机构的角色也才能从“被动的埋单者”转型为“主动的团购者”。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以多元付费方式的组合代替按项目付费的主导,促使医疗服务提供方展开良性的市场竞争,使医疗机构走上合理控制成本和减少流程浪费的健康发展之路。
虽然医保支付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但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仍需强化,切不可放松。正如《实施方案》指出的,要进一步完善医保服务协议管理,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要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要避免医疗机构因控制成本推诿病人、减少必要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还要不断完善医保信息系统,推进全省医保数据省级集中,推动医保、医疗、医药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医保智能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