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探索
2018-03-31李强
李强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紧紧围绕劳动关系“重事前教育预防、严事中管理服务、快事后调解惩处”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理念、新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全力争创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促进了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目前,温江区10个镇(街)全部达到成都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12个社区被评为市级和谐劳动关系社区,其中9个社区被评为四川省和谐劳动关系社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被评为四川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3家企业被评为成都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75家企业被评为成都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全区创新开展和谐企业等级评定活动,现已评定A级企业147家、AA级企业130家、AAA级企业13家。
一、争创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成效
完善“三级管理、四级调解”工作体系。区级以“石老师工作室”为依托,大力推广“石老师工作法”,着重调解重特疑难复杂案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镇(街)打造具有特色的“一镇一品牌”调解工作室,配备专责调解人员;村(社区)建立调解平台,落实两委成员和劳保专干具体负责制;企业以工会为依托,健全调解工作体系,提高自主解决争议的能力。建立区、镇(街)、社区“系统管理、层层指导、逐级负责”的三级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自主调解、社区协助调解、镇(街)联动调解、区级专业调解”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区10个镇(街)已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15个村、社区全部按要求建立了社会事务工作站,共有镇(街)基层调解员28名,村、社区152名,“红柳市民聊吧”“双秀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品牌亮点纷呈。
健全“三级管理、四级调解”运行机制。落实“属地调解、逐级调解、层级上报”的原则,对小额简单劳动争议由企业和社区就近就地予以化解;涉及人数较多、难度较大的劳动争议纠纷,由镇(街)派出所、劳保所、司法所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法律服务相互衔接的调处机制;对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机构会同工会、企业代表及时介入,积极引导当事双方通过调解化解争议,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进入仲裁程序。
借力高校资源开展课题调研。同西南财大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四川省法学会劳动保障法学研究会和西南交大开展合作,深入分析区域和谐劳动关系现状,完成《温江区和谐劳动关系现状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构建“1+4+10+N”信访工作运行新模式。以“诉访分离”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通过法定途径依法分类处理群众信访诉求新路子。2017年与同期相比,无序信访总量下降了75%,依法接访量上升了93%,分类分流办理案件增加了85%,分类引导的案件增加了97%,指导引导在基层依法调处化解的案件达90%以上。
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思路
下一步,温江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植产业,服务中心,探索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1338”模式,努力打造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具有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特点的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一条创建主线。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导向,构建“党委、政府、社会、企业和职工”多方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构建“源头预防有效、过程监管到位、纠纷调解及时”的新型劳资关系。
三大目标任务。2018年启动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2020年争创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2035年率先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国际化进程。
三条工作路径。一是坚持源头治理,预防消除矛盾隐患。二是强化日常监管,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多方联动配合,及时调处争议纠纷。
八大实施项目。一是健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进四级调解组织建设。二是启动“无欠薪城市”打造工程,建立政府领导、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三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劳动保障监管对象名录库。四是持续开展“入企双访”送服务,转变监察服务方式。五是推进调解仲裁效能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六是强化诉访分离工作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七是实施优质人才引聚计划,着力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八是开展安全文化“五大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