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的思考
2018-03-31卢矛盾易晴
卢矛盾 易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基金收入增长放缓、基金支出刚性增长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基金收益,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从而促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根据都江堰市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浅析基金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提高基金收益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基金收益的主要措施
留存基金及时“转定”,合理安排存定规模和期限。根据每月城乡养老待遇拨付情况和年度市级统筹调剂、养老待遇调整等政策性支出,测算确定当年城乡养老专户资金支出总量,预计足额专户备用金并继续留存活期账户,保障基金正常周转,其余滚存的结余资金全部转存为存期不短于半年的定期存款。
签订合同协定“存款”,提高基金存款收益率。与各开户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将协定存款活期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严格督促银行执行定存相关协议,保障基金优惠利率政策落实到位。
严格收支运行“分线”,避免基金流失降低收益。将每月征收的基金按时划转财政专户,严格支付程序,防止因基金流失导致的收益损失。加强与财政部门和开户银行间的对账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完整,足额计息。
二、基金增收面临的挑战
基金收入增长放缓,后续支撑能力不足。近年来,都江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体运行平稳,但基金收入增长率远低于支出增长率,未来几年将出现收不抵支的趋势,基金运行面临一定风险。缴费人数持续下降是造成基金收入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适龄人员对参保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部分已参保人员延迟缴费或暂停缴费,降低了基金的续保率和缴费率,缩减了基金留存规模。
转移支出持续增加,制度优势面临挑战。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偏低,制度吸引力不强,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将城乡居保转移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大降低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后续的征收能力。
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养老支出压力增大。从2012年到2016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档待遇从130元提高到193元,最高档待遇从429元提高到647元,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增加了养老基金支出。
基金增收方式单一,增值保值空间巨大。目前,都江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存款利息,方式单一,不利于基金持续增值保值。
三、提高基金收益的思考
在保证基金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化投资运营方式,安全可控地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保值值得思考。
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为实现基金增值保值提供制度保障。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余额达8.87亿元,提升基金运营统筹管理层次的需要日益凸显。2015年以来,都江堰市城乡居保已实现成都市级统筹,加快推进省级统筹,不仅有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同时能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基金管理运行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优化,进一步实现基金增值保值。
委托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为实现基金增值保值提供多元渠道。广东、山东两省分别将城镇职工养老金部分结余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增值保值情况良好,收益率5.38%,远远高于同年度定期存款利率。在我国已有省份实现基金多元化投资管理的情况下,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部分结余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是在现有政策支撑和管理框架下,在保障基金安全、规避市场风险和追求较高收益的前提下,实现基金增值保值最有效、可行的方式之一。
从基金运营管理者转变为基金监督人,为实现基金增值保值做好内外监管。一是制定基金收益内部管理制度,将每年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或委托职业基金管理机构等投资渠道获得的基金收益,按时足额存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在留存足够的备用金后将剩余基金委托银行、政府及专业机构进行再投资,形成基金收益管理台账,对基金收益的及时性、持续性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要求被委托的职业基金管理机构对年度投资基金收益情况作专题书面报告,对基金投资组合的选择、风险性及收益情况作详细评述,递交上级管理部门核查。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基金收益信息披露机制,将每年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或者委托职业基金管理机构等投资渠道获得的基金收益,定期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向社会大众公布,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