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时间辨考
2018-03-31张婷婷陶韶菁
张婷婷 陶韶菁
今年是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为人类进步和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其创立的新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作为研究新世界观的出发点,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但对《提纲》研究中的一些背景性问题仍有争议,首要问题就是关于《提纲》的写作时间。《提纲》的写作时间问题,不仅是文献学的问题,也是思想史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究《提纲》的写作时间,不但有助于我们揭示真相和答案,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提纲》,而且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新世界观,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
一、著名的巴加图利亚与陶伯特之争
恩格斯曾回忆称,《提纲》写于1845年春,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表示认可。但20世纪60年代,格·亚·巴加图利亚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①中认为,《提纲》写于1845年4月5日到7月12日之间,最有可能是4月。巴加图利亚对笔记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了笔记是有次序的,第51—55页是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笔记本的第42页上,有恩格斯亲手写的英国书目,这可能是4月5日恩格斯到布鲁塞尔之后编制的。另外,在《提纲》之后接着有一个长书目,这些书目带有布鲁塞尔图书馆的书号。显然,这是7月12日马克思和恩格斯赴英国前写的。于是,写作《提纲》的时间可能是4月5日到7月12日之间。恩格斯注明的日期是1845年春即3—5月,当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与马克思会面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已大体形成,且马克思反驳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意图在1844年12月就已存在。这次会面,马克思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了恩格斯,两人已经形成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图,决定共同制定这个新世界观。因此,《提纲》最可能写于恩格斯到来后不久的4月,恩格斯到达布鲁塞尔,是促使马克思起草《提纲》的诱因。巴加图利亚确认《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体现和发展了《提纲》中的基本原理。因此,《提纲》是为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拟定的思想提纲。
20世纪90年代,英格·陶伯特重新考据,否认了巴加图利亚的看法。陶伯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的产生史》②中认为,恩格斯是1845年4月中旬去比利时,4月17日他在布鲁塞尔市申请居住,《提纲》的写作不应早于4月中旬。根据伯·安德烈亚斯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启程前往伦敦是7月8日之前,这样写作《提纲》的时间范围就缩小为4月中旬到7月8日。同时,1845年3月到6月期间围绕《神圣家族》中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展开了一系列论战:6月25日至28日在《维干德季刊》第2卷上发表了费尔巴哈连同古·尤利乌斯对《神圣家族》的批判文章,1845年5月和6月赫斯发表了批判费尔巴哈的文章。这些论战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理解费尔巴哈寻找一个新的起点。特别是《维干德季刊》第2卷上发表的费尔巴哈和尤利乌斯的文章,更加表明需要从原则上解释正在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这可能是起草《提纲》的最重要的、直接的原因,所以《提纲》很可能是7月初才写的。
二、国内学者观点述要
目前,国内对《提纲》的写作时间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根据发表观点的先后顺序,依次有:聂锦芳、单提平、鲁克俭、姚顺良和夏凡、梁爽,相应的关于《提纲》的写作时间,主要有五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提纲》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7月初。聂锦芳在《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④中赞同陶伯特的观点,认为《提纲》的直接动因是《神圣家族》发表后引起的论战。首先,《提纲》前的四行字与《提纲》同时写成。其次,《提纲》与《神圣家族》有关。《提纲》前的四行字是《神圣家族》中对法国革命的批判的战斗、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等小节的议题。另外,马克思要编纂“一套社会主义史的资料汇编,或者勿宁说是一部用史料编成的社会主义史”⑤的计划在《神圣家族》中没有完成,而《神圣家族》对费尔巴哈哲学剖析不够,引发了人们的争论,争论在1845年6月底的《维干德季刊》第 2卷上才展开,因此,《提纲》作为《神圣家族》的后续最可能写于1845年7月初。
第二种观点认为《提纲》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3月中旬到4月5日之间。单提平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缘由及时间的探析》⑥中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演变出发,认为《提纲》是马克思为新世界观而拟定的提纲,是与恩格斯交流意见达成的共识,是制定新世界观之前的一次自我清算。《提纲》写作的起始原因是为制定新世界观,内在原因是马克思从未放弃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外在原因是同时代哲学家的思想对马克思产生的启迪和影响,实际原因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意见的相互交换。1845年2月22日到3月7日左右,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认为费尔巴哈哲学可以作为共产主义的基础,而这正是马克思不认可的,为扫清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和制定自己的新世界观,马克思为恩格斯来布鲁塞尔这次会面写作了《提纲》。因此,《提纲》应该写在马克思收到恩格斯来信之后即3月中旬以后,在恩格斯到达布鲁塞尔的日子之前即4月5日之前。
第三种观点认为《提纲》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春夏之交。鲁克俭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⑦中认为,受到莫泽斯·赫斯著作《论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晚近的哲学家》的影响,是马克思写作《提纲》的直接原因。1845年5月,赫斯的《论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发表,6月初赫斯将出版的《晚近的哲学家》寄给了恩格斯,当时恩格斯和马克思都在布鲁塞尔,可以推测1845年5月中旬和6月初马克思阅读了它们。这两本著作对费尔巴哈进行的全面批判,必定会引发马克思的思考,并随手在记事本上进行记录。另外,在写作《提纲》前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对比鲜明,而《提纲》对费尔巴哈的评价与这两本著作相近。因此,《提纲》与这两部著作有关,时间是1845年春夏之交。
第四种观点认为《提纲》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4月到11月之间。姚顺良、夏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判定及其思想史定位——兼论文献考证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关系》⑧中从思想史语境出发,基于《神圣家族》、《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的思想史联系,认为《提纲》写于1845年4月到11月之间。首先,尽管《提纲》前面的四行字与《神圣家族》中的两个议题有关,但其理论主旨、哲学观点、政治立场已发生根本变化,四行字可以看作是对《神圣家族》的否定和超越。其次,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初动因是施蒂纳出版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直接动因是1845年10月16—18日鲍威尔发表在《维干德季刊》第 3期上批判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文章,为了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划清界限,表明自己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被迫迎战。与鲍威尔划清界限的《神圣家族》已发表,与费尔巴哈划清界限的《提纲》只在私下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作为公开著作发表。最后,《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根本任务一致,都是与之前的世界观划清界限、批判以往旧哲学、表明新世界观的成果,《提纲》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提纲。因此,《提纲》应写在开始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看到《维干德季刊》第3期的11月之前。
第五种观点认为《提纲》的写作时间不早于1845年8月。梁爽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再探讨——根据马克思原始手稿和MEGA2的重新考证》中⑨认为《提纲》的写作时间问题不仅是文献学的问题,而且是思想史的重大问题。《提纲》第3条的内容是马克思对欧文《新社会观:或关于人性形成的原理和此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论文集》的书评。马克思1845年夏季在曼彻斯特读到这本书,这本书的摘录也出现在《提纲》前几页在曼彻斯特所作的笔记里,所以第3条的写作时间不早于马克思访问曼彻斯特的时间即7—8月份。《提纲》第6条与赫斯出版在1845年8月《莱茵社会批判年鉴》第1卷的《论货币的本质》具有高度关联,因此,第6条的写作时间不会早于8月。第3条和第6条是《提纲》的核心思想,第4—11条又在第3条之后,可判定《提纲》的主体部分写于8月及其之后。此推断也表明马克思思想的飞跃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其思想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新世界观的萌芽应更靠近唯物史观的成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时间。
三、对写作时间的再思考
1.国内外观点评析
仔细推敲巴加图利亚与陶伯特的考证,就会发现不严谨之处。有些地方,巴加图利亚是通过猜测来推论的。他给笔记本进行编码,页码顺序就是写作顺序,以此推断写作时间不完全可靠。如笔记本第94页和第2页虽相隔甚远,但都是马克思在1847年初在布鲁塞尔写的⑩。另外,20世纪60年代,巴加图利亚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恩格斯到来前已大体形成,两人的会面是写作的直接缘由,表明《提纲》主要是思想内化发展的结果。而1998年在MEGA2/Ⅳ/3中却修正为马克思、恩格斯与克利盖的争论是写作的直接原因,表明《提纲》主要是思想外在激发的结果。这一巨大跳跃,难免揭露出巴加图利亚的主观判断之嫌,有先猜测、后论证的诟病。陶伯特考证的可疑之处在于,7月初马克思还在布鲁塞尔,他不可能读到6月25日至28日在莱比锡出版的《维干德季刊》第2卷。而且,《提纲》作为新世界观的萌芽不可能仅是外界推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指认马克思是因为看到《维干德季刊》第2卷上的文章而决定对费尔巴哈展开批判,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高达50%[1]。以往DPN常被认为是仅累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疾病,近年有研究[2-3]证实DPN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性异常,包括:脊髓横截面积及体积减少、躯体感觉区域灰质体积减少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相关研究[4-5]发现DPN患者可能存在中枢脑功能活动的异常,但其确切的中枢脑功能改变仍然未明。
国内学者的观点也有待商榷之处。第一种观点,聂锦芳认为四行字与《神圣家族》的议题内容有关,具有一定的文献根据,况且《神圣家族》中首先出现了将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几个主题,因此,《提纲》和《神圣家族》确实有一定的联系。但过度关联,认为《提纲》是《神圣家族》的后续之作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本著作的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等都截然相反。而且与陶伯特的问题一样,马克思不可能在7月初就看到《维干德季刊》第2卷。第二种观点,单提平从多个角度对《提纲》的写作缘由进行分析,说服力强。他认为当恩格斯和马克思再次见面时“马克思已经从上述基本原理出发大致完成了发挥他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工作。”⑪因此,《提纲》应写于恩格斯与马克思会面之前,这是准确的,但又忽视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示的,《提纲》的写作时间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完成时间大致相当的事实。第三种观点,鲁克俭认为马克思受赫斯著作的影响,随手写下了《提纲》,这表明《提纲》受赫斯理论影响之大,但果真如此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评赫斯理论带有“非常模糊的和神秘主义的性质”,认为它“已经陈旧”⑫。而作为新世界观成熟之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萌芽之作的《提纲》又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因此,受赫斯著作的影响不太可能是写作《提纲》的直接原因。第四种观点,姚顺良、夏凡由《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的思想史联系,根据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直接动因,判断《提纲》的写作时间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11月之前。但在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里明确写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于1845年9月底开始写作”⑬,如此,《提纲》的写作就应缩小在1845年9月底之前。第五种观点,梁爽因《提纲》第3、6条的内容与两本著作的关联来推判整个《提纲》的写作时间,有片面曲解之嫌。《提纲》中的马克思与赫斯之间有根本差异,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差异。首先,赫斯从来都不是唯物主义者。其次,赫斯和费尔巴哈一样从直观概念出发,没能像马克思那样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唯物主义改造,他撇开历史进程、形而上学地理解社会本身,《提纲》第6条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也适合于赫斯。因此,是否能因赫斯《论货币的本质》来推倒出《提纲》的写作时间还有待商议。总之,目前的研究为探索《提纲》的写作时间提供了启发和参考,但研究尚存不足,存在或主观猜测,或根据某一联系,对文献进行过度或片面的解读等问题。因此,务必继续探寻《提纲》写作时间的真相。
2.写作时间之管见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权威文献资料,并考察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采取向前推移法,逐步对《提纲》的写作时间进行判定。最终分析认为,恩格斯称《提纲》写于1845年春这一时间是准确的,并作进一步精确,认为极有可能是1845年3月,且在3月17日之前。
首先,《提纲》写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在给卡尔·威廉·列斯凯的信中写道:“我认为,在发表我的正面的阐述以前,先发表一部反对德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是很重要的。”⑭1845年9月25日晚,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英国旅行回来,回到布鲁塞尔后,两人就开始写一部新的哲学批判论著,“正面阐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已经勾画出的新哲学”⑮,这部新哲学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提纲》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提纲,包含新世界观的萌芽。如《提纲》第2条“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⑯,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⑰思想的萌芽;《提纲》第11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⑱,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⑲思想的萌芽。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也说:“在《提纲》中,马克思概略地写出了在几个月之后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详细论证的思想纲要。”⑳第二,《提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它的“完成”。如果遵照恩格斯在1893年致弗拉基米尔·雅柯夫列维奇·施穆伊洛夫的信中所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马克思的附录(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编者注)其实就是这一起源!”㉑那么《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因为《提纲》中的实践概念,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实践概念,还没有完成对社会历史作实践解释的转变,还没有从历史的思维逻辑出发创立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才得以实现。如《提纲》第3条提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㉒,这里没有明确揭示出实践的“历史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㉓,这就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放到历史中去考察了。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比《提纲》更成熟、更系统、更深化,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熟的标志。可见《提纲》必定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又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于1845年9月底开始写作”㉔,所以《提纲》就应写在1845年9月底之前。
其次,《提纲》写于恩格斯和马克思再次见面的1845年4月初之前。第一,恩格斯回忆《提纲》写于1845年春的时间是准确的。《提纲》首次是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终结》的附录发表,并被恩格斯命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上面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春即3—5月,这一时间其实是准确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称“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也提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在柏林出版)的序言中说,1845年我们两人在布鲁塞尔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特别是由马克思所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㉖。可见,在1845年春,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对立,已经形成了新世界观的萌芽,决定进一步去系统地制定这个新世界观。而正是从《提纲》开始,马克思才决定要创立一种不同于以往旧哲学的新世界观。另外,《提纲》在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找到,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㉗,并说:“这是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㉘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要研究的就是“马克思所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㉙。所以,《提纲》必定写于马克思已孕育出的新世界观的萌芽、并决定系统制定新世界观的1845年春。第二,进一步推论,《提纲》写于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再次见面的1845年4月初之前。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称,当他1845年春再次在布鲁塞尔与马克思会面时,“马克思已经从上述基本原理出发大致完成了发挥他的唯物主义历史理论的工作”㉚。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也称当他们1845年春再次会面时,马克思“已经把这个思想整理出来,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的叙述中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㉛。可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的《提纲》,在恩格斯1845年春到布鲁塞尔之前就已经整理出来,关于这点美国学者特雷尔·卡弗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中也提到“在恩格斯回布鲁塞尔之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㉜。那么恩格斯是何时到达布鲁塞尔的呢?恩格斯致马克思的信(1845年2月22—3月7日于巴门)中写道,“我也要设法在4月份就去布鲁塞尔”㉝。另外,恩格斯在1845年3月17日于巴门在致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计划“三个星期后到布鲁塞尔去”㉞。由此,可以推断恩格斯是1845年4月初到布鲁塞尔的。此外,雅克·阿塔利在《卡尔·马克思》里提到恩格斯“1845年4月,他离开了家族工厂,带着一小笔钱来到布鲁塞尔”㉟,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也提到恩格斯“4月初移居到布鲁塞尔”㊱。因此,《提纲》写于1845年4月初之前。
最后,《提纲》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写作时间相当。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说,“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从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可以明白看出,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了何种程度的进展”㊲。可见,在1845年的前几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逐步接近了“这个思想”,即新世界观,而且,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已经蕴含有新世界观的萌芽,并且达到了某种程度。事实上,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已经蕴含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如“只是到这时,由于使用的材料纯度更高,工具更完善,机器更新,分工更完善更细,英国的金属制品生产才产生了重大影响”㊳。这里蕴含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仅仅一台像珍妮纺纱机这样很不完善的机器就使下层阶级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㊴,这里蕴含着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思想。总之,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运用大量的历史材料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恩格斯独立走向新世界观的标志性著作。但恩格斯也承认“在本书中到处都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古典哲学起源的痕迹”㊵,因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还不能说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只能说达到了某种程度。其实,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明确说:“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请参考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㊶可见,当恩格斯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条道路,孕育出新世界观的萌芽的时候,马克思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成果,孕育出了新世界观的萌芽,而这一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㊷的非常宝贵的《提纲》就是证明。一方面,对实践概念的引入突出体现了《提纲》所包含的新世界观的萌芽。《提纲》总共11条,有八条都涉及实践问题,其中第1条更是提纲挈领地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凸显了马克思的实践观。另一方面,《提纲》第6、7、10这三条,是谈论社会和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想要从历史性、现实性上理解人的本质。法国学者奥古斯特·科尔纽在《马克思恩格斯传》中也提到《提纲》“就是差不多在恩格斯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书的时候起草的”㊸。可见,《提纲》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写作时间相当。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德国写作初稿并于1845年3月完成”㊹,是恩格斯“从1844年10月到1845年3月中旬在一段紧张的劳动之后完成的”㊺。海因里希·格姆科夫在《恩格斯传》中提到“3月中旬这些工作都已经完成了”㊻。并且,恩格斯1845年3月17日于巴门在致马克思的信中也提到“我的第一本书[弗·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编者注]本星期已寄给维干德”㊼。因此可以判断,《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1845年3月17日之前已经完成。那么,写于1845年春的《提纲》,写作时间进一步精确,极有可能是1845年3月,且在3月17日之前。
注释:
①②⑩ 林进平:《〈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7—175、3—52、140页。
③⑦ 鲁克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原载Marx/Engels Gesamtausgabe IV/3,Akademie Verlag,1998,pp.491.
④ 聂锦芳:《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
⑤⑭㉝㉞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473、26、28、28页。
⑥ 单提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缘由及时间的探析》,《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7期。
⑧ 姚顺良、夏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判定及其思想史定位——兼论文献考证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⑨ 梁爽:《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再探讨——根据马克思原始手稿和MEGA2的重新考证》,《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⑪㉖㉗㉘㉙㉚㉛㊲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1 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47、411、412、412、411、247、409、408—409、412 页。
⑫⑯⑰⑱⑲㉒㉓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80、3、30、6、48、4、43页。
⑬⑳㉔㊱ [英] 戴维·麦克莱伦: 《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43、141、143、141页。
⑮ 张亮、周嘉昕、孙乐强:《理解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
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页。
㉕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0、9—10页。
㉜㊹ [美]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姜海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6年版,第70、47页。
㉟[法]雅克·阿塔利:《卡尔·马克思》,刘成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4、94页。
㊳㊴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393、370页。
㊸㊺[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3卷,管士宾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155、94页。
㊻[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恩格斯传》,易廷镇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