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山沟奔富路
—— 德江县桶井乡易地扶贫搬迁侧记
2018-03-31陈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陈刚
德江县桶井乡根据就地脱贫致富难的实际,于2016年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民心工程,当地农民盼望走出大山的梦想得以实现。2017年,全乡有387户1827人搬进城市,住进新家,开启新生活。
“要不是易地扶贫搬迁,我们一家现在还住在穷山窝里。”2017年12月25日,安海权一家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德江县桶井乡黎明村,搬到大龙经济开发区德龙新区,住上楼房,享受到便捷的生活配套服务,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和安海权家一样,2017年桶井乡有387户1827人搬进城市,住进新家,开启新生活。
穷则思变走出大山
桶井乡,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乡22个村中有一类贫困村18个,二类贫困村4个,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59户10841人,贫困发生率为39.51%。
桶井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极其严重,人均耕地不足三分,地瘠缺水,十年九不收。
“吃饭靠救济,用钱靠低保。”搬迁前,张贵英一家就是这样过来的。
全乡像张贵英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贫穷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桶井人。
穷则变,变则通。就地脱贫致富难,易地搬迁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共识。
2016年,桶井乡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民心工程,当地农民盼望走出大山的梦想得以实现。
真搬实迁卸下包袱
离土离乡,对于乡土情结深厚的农户来说,谈何容易。为了让贫困群众顺利搬迁,桶井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三亲”模式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方案》《12345易地搬迁工作法》等措施和办法,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政府组织、政策组合搬迁安置工作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防止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名搞强迫命令和“运动式”搬迁。
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遵循全市中东部向西部聚集的搬迁安置主导,结合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区域安置,立足长远,科学制定搬迁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搬迁安置的总体目标,确定搬迁的范围、对象及安置方式,确保搬迁安置有序进行。
坚持脱贫服务,后续跟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关系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长久利益,关系到搬迁地和安置地的社会稳定,必须坚持脱贫服务后续跟进,干群结对,拉近干群关系,启动亲情服务。
同时,深入开展“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活动,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三会一访”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实施“三亲”工作法,让搬迁群众放下思想包袱,真搬实迁。
亲临一线宣讲政策。根据归口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各联系村领导、驻村组长、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和帮扶责任人等亲临一线,按照村支“两委”研讨会、搬迁对象群众会、搬迁群众家庭院坝会“三会”程序,积极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系列优惠政策,做到贫困搬迁对象户家喻户晓。
亲情投入排忧解难。根据务工群众不能及时赶回导致留守老人和孩子搬家困难、家庭重大物件不宜搬走需要及时变卖处理、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所有帮扶干部必须把搬迁群众当成亲人,把搬迁群众的事当成家事,投入真情实意,竭尽全力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困难。
亲戚结对跟进服务。为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长久利益及后顾之忧,全乡所有帮扶干部按照“联系一户、结对一户”的原则与搬迁群众结亲戚对子,按照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走一趟亲戚等方式,做好搬迁群众的后续服务工作,具体包括解决孩子上学、劳动力务工就业、户口迁移以及因搬迁带来的系列困难。
脱贫有方开启新生活
“新房子里该有的家具都有,真的是拎包入住。”24岁的贫困户陈霞笑着告诉记者,“政府的关爱,让我觉得很暖心。”
2017年1月15日,县里派车把搬迁群众送到安置点,由政府出搬家费,并向每户补助2000元安家费和价值1000元的过年物资,每户新家都配备了3张床、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电饭锅、电烤桌、衣柜、抽油烟机、沙发、电热水器等。
陈霞告诉记者,搬到新家的第二天,大龙经济开发区政府就组织了一场招聘会,自己在招聘会上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目前,陈霞在大龙一家医院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爱人在玻璃厂找到了工作,孩子也在安置点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父母在家颐养天年。夫妻俩有了自成家以来的首笔存款,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年岁较大的安海权老人虽然搬家时间不长,但也很快就融入了大龙的城市生活。
“早上逛公园,下午到养老院下棋。”安海权说,要知道新家条件这么好,早就搬来了。
位于德龙新区的大德兄弟客运饭庄是桶井“新大龙人”常聚的地方,由去年从德江易地搬迁来的陈权、杜方虎、安祥斌和陈述贵四家人一起开办。2017年前,他们都是德江的精准贫困户,易地搬迁后成为邻居。看到大龙的交通区位优势,几家人一商议,决定筹钱开一家餐馆。如今,餐馆生意红红火火,告别了过去穷苦的日子。
再有移民搬来时,陈权也加入了欢迎的队伍。他告诉新搬来的移民,去年搬过来的老乡已有100多人进企业当了工人,还有不少选择自主创业,如田军家办起了“柴火鸡”餐馆、龚仕洪家办起了文具超市、安劲松家在磨豆腐卖、王进家开起了装潢公司、何仕军家销售绿豆粉、安刚家卖卤肉……根本不用担心生计。
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德江从全县各乡镇抽调15名精兵强将,专门组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进驻大龙,从生活习性、民族风俗等方面与大龙进行对接,全方位为易地搬迁移民服务,及时化解移民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大龙·德江跨区域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交接仪式现场。(杨旭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