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慢尝语文的“诗情画意”
2018-03-30李晶晶
李晶晶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广为流传的《诗经》到巨匠经典的《唐诗三百首》,从浪漫的屈原到豪情的李白,诗给予人们的——心灵的享受与净化,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人格的锤炼与膜拜。诗文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它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一、引领学生走近你——语文的真情美感
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真心、真情换化成情真意切的语句来演绎丰富多彩的课本内容,凭借生动、激情的语言魅力感化孩子的心灵,呼唤孩子的真情回应,对于孩子们便有“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作用!在学校领导带领我们全体老师细心阅读、深度解析新课标的前提下,我有意识的感知到新课标强调了要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这就要求作为语文老师要有创设课堂情境的能力,召唤学生情感迸发的能力,青少年心理发展学认为: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它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借此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作者通过情境传递的情感。而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翻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真情互动传递和美感升华教育。
二、走进精雕细琢的你——文本的诗情画意
语文教育是感性教育,这取决于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学生又要以感性的方式学习文本,以致达到掌握语文。如果教师纯理性地教语文,教学生要点归纳、主题概括、机械练习等等,那么学生学得的就是纯理性地学语文。导致的结果是:文本中的形象被淡化,文本中的情感被稀释淡漠,文本中的直觉被横腰斩断,文本中的想像被禁锢,文本中的灵性被扼杀。一言以蔽之,感性干涸。因此,新课标加强突出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感受,淡化分析”的主旋律。要以情感为纽带,融情感、感知、想象、思考为一体,可以说,这种感受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只有在这样的感受中,才能唤醒文本感性的时空。我反复观看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这一节观摩课,字字珠玑,句句扣心,纳兰性德不过数字的一曲长相思在王崧舟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和纳兰性德得以穿越时空的感知,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看到了词阙背后的感人肺腑的画面;学生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慢慢的接近、走近、甚至与纳兰可以做到到神思的沟通。一节长相思,让我更想深度了解对这位能把自己都融入到诗情画意的文本中的大师,每当手捧《诗意语文——王菘舟语文教育七讲》一书,我都会去细细品,慢慢尝,静静想,静心读罢此书,我折服于他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独到见解;折服于他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对文本的别致解读;更折服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王崧舟老师的每节观摩课都能做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也只有王崧舟老师才能让语文课堂上充满这样灵动的感受,可以丰富学生的意象,强化其体验,提高其悟性。王崧舟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点,主要原因就是对文本的细读,就像王老师所述的一样“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嚼,慢慢赏,才能读出味道来,更重要的就是“在文本中出生入死,你的精神,你的生命,你的灵魂就会脱胎换骨,等你从文本中出来时,你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你了!”
三、闭关修炼提升我——教师的风雅文采
既然要去走近语文,感知语文的真情美感;既然要去走进文本,揣摩文本的诗情画意,那么,语文老师必然要怀有诗情,懂得风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能以情动人,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朱永新在其《我的教育理想》中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可以说,一个充满诗情的教师,才能推动诗意的课堂顺利教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同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教育事業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因为它是教人求真、向善、臻美,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事业。而诗意的语文看上去更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读出来更是一首首情真意切的歌,诗意的语文课堂不能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作理性的分析,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质地,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有首歌这样歌颂教师工作的诗意: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教师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痛苦与挫折,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绪,尽量把自己积极的正面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用语言、眼神、动作真实地传递给学生,充满激情地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诗意的语文课堂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导语中,体现在学生一次又一次摇头晃脑的吟诵中,体现在对优美画卷和音乐构建的画面的津津有味的欣赏中……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尊严,享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和甜蜜。这样的课堂,是心灵流动的乐章。这样的课堂,是人性弥漫的天堂;这样的课堂,是文心流泻的诗章。让我们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充满诗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