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2018-03-30林明华高峰张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9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分析工作

林明华 高峰 张娟

摘 要:雷电灾害是目前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强度高、频率大和范围广等特点。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日益增大。文章首先阐述了当今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现状,分析气象部门在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9-0175-02

Abstract: Lightning disaster is the one of the ten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tha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tensity, large frequency and wide r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losses and impacts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s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ghtning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is first expounded, and the problems in lightning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work of lightning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work; analysis

1 雷電的形成与防护

雷电主要由积雨云中“温差起电”以及其他起电作用引起的。在空气潮湿闷热时,江河湖海的水受蒸发变为蒸汽,蒸汽随着热空气上升时与高空的冷空气相遇,两者结合形成小水滴,积云就这样产生了。当云层的水滴受到强烈气流时,会被吹裂成大、小两种水滴,其中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较小水滴带负电荷,受重力作用,带正电荷的大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带负电荷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形成大片的雷云。根据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对地面产生正电感应,雷云和大地之间形成很大的电容器。当空气的雷云越积越多,和大地形成的电场足够强大时,形成强大的击穿电流,雷击就这样产生了。雷击产生的破坏主要有三种: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直击雷是指雷云直接对地面或建筑放电,地面或建筑物产生大量的热,产生强大的破坏作用,往往造成屋毁人亡,或者引起火灾事故。雷击波侵入主要发生在架空家属管道或架空线路等受到雷击或与遭受雷击的物体发生碰撞时,管道或线路产生的高电势传入建筑物内部造成的伤害,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伤亡事故。雷击电磁脉冲主要指架空电线和建筑物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两者形成电荷相反的电荷,当雷云放电后,云和建筑物(或大地)之间的电场瞬间消失,架空电线或建筑物顶端的电荷相互排斥产生强大的能量使建筑物断裂,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击穿电压等多种灾害。

电气设备防雷主要体现在设备线路布置上,即对应的信号线、电源线和天馈线等装置安装过电压保护器,能有效减少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损害;建筑物防雷主要在楼顶安装防雷带、避雷针等,这些装置接地良好,能将雷电流迅速传递到大地中,使建筑物免遭雷击。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建筑物内部管道、金属设备和用电器需要与大地连接,从而将雷云放电后建筑物残留的电荷传入大地,避免雷害的发生。

2 雷击灾害的特点

雷击灾害有两个特征。首先,雷击具有选择性。据统计,河流两岸、电视塔附近及十五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等受雷击的概率较高。其次,雷击季节性强。主要表现在夏季雷击最多最强,春秋两季较少,冬季出现雷击的概率很小。其中,在6-8月份产生雷暴的概率最大,从产生的日常变化来看,在下午1点-4点雷暴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在上午9时最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雷击灾害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受灾范围增大,雷击灾害从传统的建筑、电力行业逐步延伸到各个行业,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等领域;(2)受灾空间由传统的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从闪电直击和过电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脉冲电磁场可以对三维空间的各个角落造成灾害,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也从传统的防直击雷、感应雷转向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受灾面积和范围逐渐扩大。换句话说,传统的一次雷击伤害只有一种建筑物受损,如今一次雷击可能造成多个建筑同时受到灾害。(3)雷击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增大,从造成的后果来看,雷击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鉴于此,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大增加。

3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者防雷意识薄弱

就目前情况而言,气象部门对防雷减灾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体态势发展良好。但是,广大人们群众防雷意识逐渐薄弱,防雷减灾工作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防雷减灾工作要强化管理者的意识,一些气象部门领导干部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防雷减灾工作的经济层面,过分关注所涉及的经济问题,对工作的本质有所忽略。尤其在贫困的山区,气象部门管理者要把防雷减灾工作落实到位,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防雷意识和责任感需要进一步提升。受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贫困山区在工作部署和工作精神方面有所欠缺,气象部门领导干部要大力宣传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将宣传工作下达到个人,使广大人们群众对防雷减灾工作形成统一的认识。

3.2 技术性人才缺失

防雷减灾工作需要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等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视,气象部门工作者在总体数量上增加了不少,但从整体素质上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和技术尖端岗位人员相对缺失,对防雷减灾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据笔者了解,很多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或者一些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担任技术要职,这对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形成很大的难度,一些工作人员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和精力寻求个人能力的突破。

3.3 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防患意识有待提高

作为一项公益服务项目,防雷减灾工作关系到人们群众和社会公共产生的安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忽略对雷电灾害工作的调查,盲目选择经济效益较大的防雷项目,将防雷减灾工作作为个人创收的一项手段,对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十分不利。由于气象防雷减灾工作的特殊性,防雷执法人员属于自行执法,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对法律条文认识不足或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执法时信心不足,对群众而言执法力度不够,在违规问题合理取证上有一定的影响和限制,防雷减灾行政执法难以正常展开。在防雷减灾意识上,一些气象部门缺乏系统的防患意识,没有意识到防雷减灾工作对人民群众和国家公共财产的重要性,在工作行为、意识和积极性等方面有待提高。

4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的解决对策

4.1 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活动

气象部门要充分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合理利用工作之便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活动。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要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自身防雷减灾意识和责任感。在新的自媒体时代,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互联网和电视等渠道进行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鼓励人们群众掌握基本的防雷知識,在雷雨天气根据一些防雷技巧避免雷击或将雷击伤害降到最低。

4.2 增强工作人员防雷减灾意识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防雷减灾工作实施方面,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加强一线工作人员意识和日常防雷减灾工作基础知识,可以定期开展工作培训或举办一些知识竞答活动,增强员工工作意识和工作性质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其次,开展防雷减灾实践活动。很多气象部门一线员工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行为能力上严重不足,参加防雷减灾实践活动有助于员工提高对工作性质的认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有目的地去提高,在以后的防雷减灾工作中切实发挥效用。最后,要建立系统的监督和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检查气象部门工作人员防雷减灾工作的落实情况,有效的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的效率。

4.3 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首先,在气象技术人才方面,气象部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内部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经验丰富的防雷技术人才,为自身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源源不断的活力。其次,在防雷减灾执法方面,气象部门应强化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相关标准,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执法时间上,实行定期执法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充分吸收和采纳广大人们群众关于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建议,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在防雷减灾服务水平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社会形势对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人员要针对服务对象,明确服务目标,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精准、专业的防雷减灾技术服务。

4.4 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弱电系统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电磁兼容性的提升要从控制干扰源和提升信息系统自身抗电干扰能力两方面着手。在进行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时,要做好雷电磁场分布的预测,将技术设备安置在雷电感应能量较小区域,降低雷电磁场对信息系统的干扰。(2)直击雷的防护。这种防护方法是用金属材料做引地线将雷电流安全引入大地,主要由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3)智能接地防护。这种防护方法有两种,一是保护接地,其工作原理是将金属设备外壳和大地连接,保证建筑和设备安全的同时保障人身的安全。二是防雷接地,这种防护方法是将建筑产生的雷电电荷导入大地,保证建筑的严密性和可靠性,有效防止雷击的发生。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防雷减灾工作一直是气象部门各项工作中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各个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促进人才培养和交流,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避免和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慧,张慧.气象局防雷减灾工作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J].河南科技,2013(6).

[2]李建军.如何加强基层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J].北京农业,2013(21).

[3]章志兴,林溪猛.新形势下地级市防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A].见:第八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第八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长沙:中国气象学会,2010.

[4]羊长高,苏柏成.智能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咨讯,2011(27):149.

[5]唐宝均,周道刚.认真做好防雷减灾事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现代防雷业务体系建设[J].贵州气象,2010,34(5):44-46.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分析工作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