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方式

2018-03-30吴天一周星辰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6期
关键词:点对点延时交换机

吴天一 周星辰

摘要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保护网跳闸,第二种为保护点对点跳闸。采用何种的跳闸实现方式,不仅要根据22OkV智能变电站实际要求来选择,还要满足继电保护速动性的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保护网跳闸与点对点跳闸方式的特点,以便科学的选择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方式。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跳闸实现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的220kV智能变电站开始投入使用,这其中有一部分220kV智能变电站使用点对点跳闸实现方式,另一部分220kV智能变电站则使用保护网跳闸实现方式,这两种继电保护跳闸方式在可靠性、跳闸延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将从继电保护跳闸实现的原理出发,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对其进行可靠性以及跳闸延时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1 继电保护跳闸方式的类型

1.1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点对点跳闸方式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点对点跳闸方式,是通过独立的光钎连接保护装置,这是区别于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最重要的方面,点对点跳闸方式能够保证信号直达传输,从而减少信号失真的情况发生,此外,220kV智能变电站点对点跳闸方式还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过程层交换网络传输,使传输的速率大幅度增加。

1.2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是指智能终端在接引的过程中,均通过网络的一种跳闸实现方式,220kV智能变电站机电保护网跳闸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传输的优势,缺点是过于依靠GOOSE信号,在过程交换机的支持下,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才能实现跳闸模式。因此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连线形式,点对点跳闸方式更为直接,没有中间环节,因此也传输的速率也更快,220kV智能变电站机电保护网跳闸方式则依靠交换机,增加了跳闸光缆,但同时,安全性也大大优于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点对点跳闸方式,此外,为了保证220kV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可靠性和跳闸延时方面的性能,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的选择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方式。

2 保护跳闸方式比较

2.1 保护跳闸可靠性比较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点对点保护跳闸实现方式的光纤熔接点少、光钎敷设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运维的工作量,同时,也方便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故障分析。缺点是光口及CPU的发热量很高,这不仅会加速设备的老化,还会影响光钎设备的使用寿命。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的特点是硬件数量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管理人员得时常检查交换机的运用情况。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光口多、熔点多,这也是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的特点,同时,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网跳闸方式受到电磁干扰较小,因此拥有较强的连续运行能力,依靠交换机,也比单纯依靠光钎传输的点对点跳闸实现方式要稳定,也可以说,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点对点跳闸方式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网络风暴和电磁干扰。在具有电磁干扰的环境下,采用保护网跳闸实现方式的220kV智能变电站依然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交换机在高负载处理之下,会增加延时。而采用点对点跳闸实现方式的220kV智能变电站由于采用双工的连接,因此在传输延时测试当中,表现良好。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运行环境中的网络风暴和电磁干扰,确保220kV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

2.2 保护网跳闸延时理论分析

在处理报文发送延时和网络传输延时上,点对点跳闸实现方式和保护网跳闸实现方式呈现出不同性能,所谓保护网跳闸延时理论,是指数据在传输时,不受物理装置的控制,只从传输时间开始计时,这样能够按照过程层网络的意愿,将信息进行延时传送。目前,绝大部分的通信装置都拥有延时传送的功能,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220kV智能变电站跳闸方式,较网络传输延时而言,报文发送延时通过需要多个传输端口,并且需要以通信装置为依托,但实际表现也更好一些。网络传输延时主要由交换机交换延时、光缆传输延时以及交换机存储发送延时组成,首先设定存储的优先级,然后通过端口将信息传送出去,网络传输延时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同帧冲突的问题,从而保证存储数据能够延时发送,但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数据帧优先级机制,然后利用以太网的端口进行储存与传输,最后还需要确定网络传输的总掩饰,从而满足延时传输的相关标准要求。由于数据端口的增加,数据处理也更加复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220kV智能变电站报文传输的母差进行保护,从而确保保护网跳闸延时能够通过组网的端口传输到交换机上,在多光口传输的条件下,点对点跳闸实现方式要明显优于保护网跳闸实现方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哪种保护跳闸实现方式会对220kV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该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劣,充分考虑运行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可靠性、速动性更好的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蔡小玲,王礼伟,林传伟,张继芬,黄卫平.基于智能变电站的站域保护原理和实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06):128-133.

[2]張文,韩悦,卢军志,刘天祥,王龙飞,程克杰.电力专用交换机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分析和验证[J].华电技术,2015(06):13-17+77.

[3]顾经纬,胡俊鹏,娄悦,鲁东海,束娜,吕航.智能变电站母线保护采样、跳闸实现方式优化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08):8-11.

[4]李宝伟,倪传坤,李宝潭,文明浩,王莉,黄继东.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分析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5):73-77.

猜你喜欢

点对点延时交换机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OptiX155622H设备点对点以太网透传业务故障分析
修复损坏的交换机NOS
使用链路聚合进行交换机互联
便携式点对点可见光通信终端的实验研究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点对点红外通讯装置的设计
PoE交换机雷击浪涌防护设计
罗克韦尔自动化交换机Allen-Bradley ArmorStratix 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