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8-03-30吴育明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此外,创设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文章首先分析了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概述创设物理情境的意义,最后提出情境创设的具体实现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教师缺乏对情境创设教学法的认知 现阶段,大部分的物理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情境教学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普遍偏低,而对于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此外,一部分中学物理教师都是从教多年的一线老教师,所采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而且也习惯于运用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缺乏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 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对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以物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指标,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仍以升学率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方法有效性的认知取决于能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认为情境教学法不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设物理情境的意义分析
1.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从思维理论的角度来讲,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量和时间取决于记忆的方法,也与记忆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实践应用结果来看,物理知识和物理情境的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以“势能”教学为例,当学生完全掌握其与中立做功之间的联系、计算方法、概念的形成过程等,那么学生就会在思维中构建出重力势能发生变化的实际场景,那么学生就不需要记忆重物移动与重力势能之间关系的相关结论。
2.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迁移过程 教育过程的重点在于基础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该理论在情境创设中体现为认知过程的结构化。以“弹性碰撞”为例,假设A,B两个物体在一个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并且用弹簧连接在一起,A位于B的左侧。其中物体A的质量为M,物体B的质量为2M,现在给B施加一个向右的冲量I1,那么A所获得最大动能是多少?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难看出A,B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非常复杂,但是A,B作为一个整体时,合外力等于0,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可以转化为物体B对物体A造成的冲击。在经过弹性碰撞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这一物理情境非常熟悉,因此很容易想到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该问题,在这个运动过程中,VB=0时,物体A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同时物体A的动能也达到最大值状态,最终计算出物体A动能所达到的最大值。
3.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致 在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能够将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在创设物理情境时,运用了两种思维模式,即现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方面能够启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物理情景更富于哲理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致。物理科学家的一些小故事,例如:牛顿是如何得出万有引力这一定律,为什么同步卫星要与赤道保持一定的距离等,都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致和探索欲。
三、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现对策
1.重视对物理问题悬念的设计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但是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组织学生能够对所提出的物理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能够提出自己的困惑,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另外,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发现对方物理学习中的问题和物理知识漏洞,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对物理知识认知存在的偏差,制定针对性的物理教学方案,从而弥补物理知识讲授过程中出现不足。实现问题情境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了解他人对物理问题的见解。在设置物理问题的悬念时,教师必须以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为基础,将学生的注意力、物理知识的记忆能力充分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提问学生“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部分学生认为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一部分学生认为与物体的材质有关,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物理知识,并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验案例分析中得到正确的结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以实验为基础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理论、概念和定律的形成都是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式。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并能够认识到实验对提升学生物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实践是强化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方式。以“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为例,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大部分学生表示难以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挑选学生A与学生B进行拔河比赛,学生A获得最终的胜利,分析学生A获得胜利的原因,部分同学认为学生A的力大于学生B的力,所以学生A获得胜利。然后在绳子的中间放置一个弾力计,结果显示学生A与学生B的力完全相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
结束语: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增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并构建物理思维模式。针对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来讲,情境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显著地促进作用,而如何进一步提升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首要任务是教师必须提升对情境在物理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张孟娟.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2):45.
[2]黄江.基于认知过程和规律的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J].高中数理化,2017(22):32.
[3]朱彩莲.从认知过程谈高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J].知识窗(教师版),2017(09):74.
作者简介:吴育明,男,汉族, 1969.7出生。中學物理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 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