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2018-03-30宋扬
宋扬
摘 要:在推进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修订本科教学计划是一项重要环节。通过研究世界一流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探讨其特征,进而寻找北京大学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自此,建设“双一流”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秉承“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这一宗旨,于2016年4月公布《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试行)》,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教育学习成长体验。《指导意见》的内容之一是要求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及人才培养规律”“系统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学校提出的指导意见,全校各院系专业针对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也多次召开会议,各专业教师就教学计划的修订各抒己见。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组织实施教学的总体规划,而课程设置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修订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课程体系的重新规划。在推进北大“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目前世界一流高校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思路
哪些高校是一流大学,哪些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是一流专业,参照哪些高校与学校进行比较?这是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课题组分别依照2016年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一流大学排名(Top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大学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三大高校排名榜,筛选出在三个评价体系中艺术与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领域(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隶属于艺术人文类别,且“Arts and Humanities”是三个评价体系中能细化到的最小领域)排名均位于北大之前的高校,并认定一些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是世界一流专业,从而作为参照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仅针对外国语言文学,所以各高校中开设的本国母语的语言文学专业不列入考察范围。按照此标准,我们筛选出13所高校的80个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文专业、日文专业、法文专业等),哈佛大学(日耳曼语各语言专业、法文专业等),耶鲁大學(中文专业、日文专业等),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葡萄牙文专业、意大利文专业等),芝加哥大学(罗曼语各语言课程、斯拉夫语各语言课程等),多伦多大学(斯拉夫语各语言专业、德文专业等),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各语言专业、法文专业等),康奈尔大学(非洲各语言专业、亚洲各语言专业等),麻省理工学院(世界研究及语言专业)等。基于此,课题组通过官方网站查询、电子邮件访问等形式,获得以上高校的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信息。以此为基础,分析一流大学各外语专业教学计划,并与北大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比较。
对比及启示
总体说来,在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是个性大于共性。
1.开设语种设置及其地理分布
从开设的语言数量上看,世界一流高校平均每校设立6门外语专业,开设频率最高的是德文、法文及西班牙文,在13所高校中有11所开设。除此之外,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及日文,也有过半数的高校开设。13所一流高校总共开设的外语专业有近三十种。单从所教授的语种数量及语言的地理覆盖面积而言,北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语种数量方面,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俄语、法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几乎相当于世界一流高校开设外语语种数的总和。在地理覆盖面积方面,北大所教授的外语语种表现出以覆盖亚洲为核心,辐射世界各大洲的宏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东地区广大使用阿拉伯语的国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美国、英国的世界一流高校中,没有一所设立阿拉伯语专业。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国际合作发展倡议。要推动“一带一路”顺利开展,外语必然先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涉及65个国家,这些国家使用来自9大语系的53种官方语言(去除重复语言)。在外国语学院目前开设的20个本科语种专业中,英语、俄语、葡萄牙语等14门语言是沿线31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大拥有深厚根基以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倡议。
2.语言能力的训练与文化融合
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一流大学开设的外语课程,表现出以文化为主干,以语言(语法)知识点为枝叶的特征。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各语种的语言基础课都体现出明确的培养学生了解目的语国文化的目标,如西班牙文专业的“高级西班牙语1:四个国家和他们的文化”“高级西班牙语2:西班牙语世界一览”等;俄文专业的“基础俄文:从普希金作品学俄文”等;法文专业的“法语入门1:大众传媒下的法语认同”等。根据课程介绍及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这些语言课程是以文化主题为主线,在系统讲解文化的同时,插入语法知识,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培训语言的基础运用能力。这一特征和北大乃至全国外语教学的思路大相径庭。以笔者所在的西班牙语专业为例,基础主干课程“西班牙语精读”贯穿本科四年,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使用的外研社版教材以语法为唯一主线,在课后附上极少的、和文化相关的零散信息;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使用外版教材,人文内容相对丰富一些,但是实际教学中仍以语法为讲授的核心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使用国内教材时,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从思想上看,课文没有任何深度,整篇文章完全是为了讲授语法点而凭空编造的。学生进入西班牙语专业时,西班牙语水平是零,但是其心智发育是成年人的水平,所以目前遇到的窘境是教材在编写时忽略了这个问题,以致整篇课文只能用来讲解语法点,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没有任何价值,读来味同嚼蜡。
3.新生小班研讨课的开设
研讨课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的直接互动,最终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初创于欧美高校。在我们调研的13所高校中,各外语专业均为入学新生开设研讨课程,如耶鲁大学西班牙文专业的“新生讨论课:西班牙语文学研究”、俄文专业的“新生讨论课:俄文小说中的神和人”、法文专业的“新生讨论课:悲剧”等。这种教学形式于2010年前后进入我国,目前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开展。北大于2012年秋季启动本科生“小班研讨课教学改革”试点,但是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尚未见开设,这可看作为一种遗憾。虽然北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堂是小班授课,班级人数控制在15人~25人,但这仅仅达到了“小班”的要求,离真正的师生互动“研讨”还相距甚远。这一点与2016年11月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北大本科教学情况评定的结论一致,即学校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讲授为主,师生交流和互动不多。
4.训练外语语言技能与提升人文素养结合
世界一流大学的外语专业,更加注重在将学生语言技能训练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加入大量与目的语国家艺术、哲学、政治等人文领域相关联的课程,这样能够很好地升华学生的外语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见图1)。例如:牛津大学法语专业开设的“法国叙事小说”“法国电影研究”“法国文学理论介绍”“法国思想要点”“法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1605—1660)”“卢梭”“巴尔扎克”“法国文学和视觉艺术”,意大利语专业的“现代意大利文学(1750年至今)與电影”“但丁的戏剧”“意大利女性文学作品(1945年至今)”;伦敦大学学院开设的“德国电影(1945年至今)”“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德语文学与心理学”“德意志帝国”“墨西哥革命中的文化映射”等。
北大外语专业是在不断地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学生从一个年级升入下一个年级,始终在这几个方面横向强化,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缺少人文素养升华的过程。
5.经典作品的精读
世界一流大学的外语专业在文学素养上,注重训练学生精读经典文学作品,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开设的“歌德《浮士德》”“西班牙语文学译本学习:堂吉诃德”“俄罗斯文学研究:契诃夫”“俄罗斯文学研究:多斯托耶夫斯基”“俄罗斯文学研究:果戈里”“俄罗斯文学研究: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研究:普希金”“俄罗斯文学研究:托尔斯泰”;芝加哥大学德文专业的“发病率和现代性:托马斯·曼的《魔山》”等。北大外语专业本科阶段缺少对目的语国具体作家作品的精读,目前开设的课程以讲授文学史为主,辅以阅读部分名作的节选篇章。
通过对比13所世界一流大学与北大的外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一方面,北大外国语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与教育已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及地区,这一点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毫不逊色;另一方面,我们同样要认识到北大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与世界一流高校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究竟是值得我们坚持下去、能使我们成为“第一个北大”,而不是“第二个哈佛和剑桥”的特色,还是需要我们忍痛纠正的弊端?关于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论证。北京大学目前实行的2016版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与学科基础课、核心课、限选课和自主选修课四大模块,这为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坚实的框架。但是,至于框架中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具体到各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还需要深入的思考及探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