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

2018-03-30王桂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建模思想渗透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王桂珍

摘要:建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主要思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适当的将建模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小学阶段,建模思想的渗透是初始性的,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渗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建模思想。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建模思想;渗透策略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对小学数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以抽象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从而锻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进步与形成。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

数学建模是指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公式、理论知识、概念用符号建立符合数学题目条件的等式、不等式、图形、图象、图表等模型,描述题目中给定的客观条件,展现出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数字、符号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空间感、数学思维以应用意识。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建模不仅传递有效的数学信息,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建模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数字之间的关系,深入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所以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建模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建模的兴趣以及利用建模思想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建模的作用。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建模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大难点,其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解答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很多小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而建模思想可以在学生不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建立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如,学校有6只排球,而篮球比排球多5只,那么篮球有几只?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一时间无法转换出到底谁多谁少,出现了加减上的错误;而有的学生即使建立了正确的等式模型,也无法解释出等量关系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不同部分,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形绘制、物体摆放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等量关系,明确知道等式模型是如何建立的[2]。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在解決生活实际问题上的应用充分的体现出了建模思想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在运用中明确的认识到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体会到建模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构建学生完整的智力发展系统。例如,在小学数学题中经常出现关于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题目,这样的题目通过建模思想的解决更加简单,而且方便学生的理解[3]。如题目:小明爸爸的小汽车5个小时共行驶了300千米,那么11个小时小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学生可以根据画线段的方式将5小时的总车程表示出来,然后找到已知条件的关系,只要知道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求出11个小时的从车程。通过这样的模型建立,学生能够快速的找到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计算出最后的答案。而这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出现十分频繁,例如在超市中买了两斤苹果,共花了20元钱,那么一斤苹果多少钱?学生在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清楚的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渗透建模思想时,应让学生深刻掌握建模所关注的对象,积累表象经验,掌握建模的实质。很多问题会给出存在假象的已知条件,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的分辨,将很容易被已知条件迷惑,偏离正确的解题方向。所以,通过建模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透过已知表象准确的找到解题的关键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系统的让学生感受数学题中已知条件可能存在的关系或数学条件的特点。例如,在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建模指导,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如生活中纸张的平均分、食物的均匀分割、事物的长短变化等,这样学生能够数学题涉及的事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正确的认识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题的计算[4]。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建模思想方法,这是建模思想的核心。例如,在学习图形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讲解体积公式中就可以渗透建模思想方法,很多图形体积计算题目不会直接给出图形,学生可以根据图形的提示将未知条件转化成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这样能够快速的找到解题关键,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也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人知道建模的意义和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引导学生习惯应用建模思想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建模的内容丰富,包括多种类型的模型,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可以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解决问题能力、空间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万冰.浅析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2017,22(7)

[2]马玉梅.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21):265.

[3]赵发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培育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31(3):223.

[4]陈碧芬.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初探[J].读与写,2017,33(30):175-181.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河街乡半坡铺小学 461100)

猜你喜欢

建模思想渗透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