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路上

2018-03-30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列宁格勒潜水艇国歌

列宁格勒的胜利

文 邱苑婷 /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是1月27日,没有想象中寒冷。我们沿着主街道随意漫步,路过鸽子翻飞的列宁雕塑广场,朝着金角湾大桥的方向,右转过马路,穿过一道基督教风格的拱门——猛一抬眼,太平洋军港就出现在被拱门和绿叶掩映的视线里。

冻住的冰面,冻住的军舰,银灰色金属船身在太阳下反射出刚毅的光。原来海可以是坚硬的,我第一次有了这样的念头。正沉浸在诸如此类的思绪里,突然,一声巨响,是电影中常出现的那种大炮轰炸的声音,大地为之一震。在意识到之前,求生本能已经让我一个激灵躲在了同伴身后:“这是什么!”

不远处,军舰如钢铁巨兽般岿然不动。再看炮管,似乎也不见硝烟的痕迹。但耳边明明余威犹在,我几乎是双齿微颤地说了句:“不会是开战了吧?”脑中倏然闪过人生可能结局之一种——因突如其来的战事长久滞留国外、后半生在思念中煎熬度过的悲凄故事……

又过了十余秒,港口重归平静,仿佛刚才的巨响只是梦的一帧。没有惊慌的尖叫,没有逃命的奔忙,行人神色悠然,似乎受到惊吓的只有我。掏出手机,12点整。原来,俄罗斯海军要塞有正午鸣炮的传统,这一传统自彼得大帝时期延续至今。某种程度上,俄罗斯确实是一个重兵尚武与仪式感兼备的国度,比如,在烈士墓前献花,也是俄罗斯新婚夫妇的习俗之一。

没过多久,身后的广场响起俄罗斯国歌。广场台阶上方的角落里,人群渐渐聚集。最瞩目的是一排穿军装的俄国士兵,都是年轻的面庞,两颊冻出绯红。围观群众大多是银发苍苍的耄耋之人,零下二十度的天气,他们从头到脚把自己装备严实,但没有一个人不庄重。老太太们涂上深红色的口红,施粉抹黛,披着貂皮大衣,俨然出席正式宴会的装扮。在人群的缝隙间,时常能看到一抹鲜亮的色彩——红的康乃馨,黄的菊花,粉白的百合,偶有一两枝小心地被报纸裹着。

年轻士兵手里也握着花,脸上却是一丝不苟地直视前方,有种一本正经装严肃的可爱。他认真注视着的方向支着话筒架,国歌奏毕,陆续有人上前发表演讲。我们明白过来,这是与某场纪念仪式的偶遇。纪念什么呢?台上的俄语时而哀沉,时而激昂如诗歌,我们不明所以,惟一的线索是,“Leningrad”(列宁格勒)的俄语发音反复出现在每个人的讲话里。

各种讲话持续了约二十分钟,国歌再次响起。大家脱帽致敬,自动排成几列纵队,缓缓向前挪步,把花献上。我这才抬头看——就在身右,十几块高大的黑色石碑横成一排,每块约三四米高,一块接一块,远远地延伸到广场那头,估摸有四五十米。这十几块黑碑自然组成了广场的屏障与分界,将潜水艇博物馆与军港环抱其中;走近看,碑上小字密密麻麻,全是俄文姓名。所有的名字都面向大海。

人潮向碑前涌动,又渐渐退散。大多数花枝都堆在总纪念碑下,惟有一枝玫瑰被搁在了一块姓名碑前,看上去孤零零的,却满是小心。放下这枝玫瑰时,那个人心中所念的名字,应该就藏在石碑的刻痕里吧。

我们沉默地站在他们身后,直到人群彻底散去。正准备动身离开时,一位弓腰而行、拄着拐杖的老太太抬眼看到我们,改变了方向,缓缓朝我们走来。她热切又疑惑地往我们的眼里看,说了一大串俄语。仿若听天书,但那个在讲话中被重复了数次的“Leningrad”再次出现了。但她想问什么呢?我在心里不断地猜,比如:你们也知道列宁格勒战役吗?你们是因为纪念列宁格勒战役来到这里吗?

我们只能抱歉地微笑。她眼神里满是失望,轻轻晃着头走开。

挺遗憾的,这样想着,一直目送她的背影远去。这才想起用手机查“列宁格勒”——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于1941年6月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入侵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之后漫长的围城战一直持续了872天,破坏了公共设施、饮用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多达150万人死亡、140万以上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这场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解放列宁格勒的1月27日,则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列为了如今的“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是今天!有好几个瞬间,我特别想跑上前告诉她,哪怕仅仅出于某种安慰:是的,正是因为列宁格勒。

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是1月27日,没有想象中寒冷。我们沿着主街道随意漫步,路过鸽子翻飞的列宁雕塑广场,朝着金角湾大桥的方向,右转过马路,穿过一道基督教风格的拱门——猛一抬眼,太平洋军港就出现在被拱门和绿叶掩映的视线里。

冻住的冰面,冻住的军舰,银灰色金属船身在太阳下反射出刚毅的光。原来海可以是坚硬的,我第一次有了这样的念头。正沉浸在诸如此类的思绪里,突然,一声巨响,是电影中常出现的那种大炮轰炸的声音,大地为之一震。在意識到之前,求生本能已经让我一个激灵躲在了同伴身后:“这是什么!”

不远处,军舰如钢铁巨兽般岿然不动。再看炮管,似乎也不见硝烟的痕迹。但耳边明明余威犹在,我几乎是双齿微颤地说了句:“不会是开战了吧?”脑中倏然闪过人生可能结局之一种——因突如其来的战事长久滞留国外、后半生在思念中煎熬度过的悲凄故事……

又过了十余秒,港口重归平静,仿佛刚才的巨响只是梦的一帧。没有惊慌的尖叫,没有逃命的奔忙,行人神色悠然,似乎受到惊吓的只有我。掏出手机,12点整。原来,俄罗斯海军要塞有正午鸣炮的传统,这一传统自彼得大帝时期延续至今。某种程度上,俄罗斯确实是一个重兵尚武与仪式感兼备的国度,比如,在烈士墓前献花,也是俄罗斯新婚夫妇的习俗之一。

没过多久,身后的广场响起俄罗斯国歌。广场台阶上方的角落里,人群渐渐聚集。最瞩目的是一排穿军装的俄国士兵,都是年轻的面庞,两颊冻出绯红。围观群众大多是银发苍苍的耄耋之人,零下二十度的天气,他们从头到脚把自己装备严实,但没有一个人不庄重。老太太们涂上深红色的口红,施粉抹黛,披着貂皮大衣,俨然出席正式宴会的装扮。在人群的缝隙间,时常能看到一抹鲜亮的色彩——红的康乃馨,黄的菊花,粉白的百合,偶有一两枝小心地被报纸裹着。

年轻士兵手里也握着花,脸上却是一丝不苟地直视前方,有种一本正经装严肃的可爱。他认真注视着的方向支着话筒架,国歌奏毕,陆续有人上前发表演讲。我们明白过来,这是与某场纪念仪式的偶遇。纪念什么呢?台上的俄语时而哀沉,时而激昂如诗歌,我们不明所以,惟一的线索是,“Leningrad”(列宁格勒)的俄语发音反复出现在每个人的讲话里。

各种讲话持续了约二十分钟,国歌再次响起。大家脱帽致敬,自动排成几列纵队,缓缓向前挪步,把花献上。我这才抬头看——就在身右,十几块高大的黑色石碑横成一排,每块约三四米高,一块接一块,远远地延伸到广场那头,估摸有四五十米。这十几块黑碑自然组成了广场的屏障与分界,将潜水艇博物馆与军港环抱其中;走近看,碑上小字密密麻麻,全是俄文姓名。所有的名字都面向大海。

人潮向碑前涌动,又渐渐退散。大多数花枝都堆在总纪念碑下,惟有一枝玫瑰被搁在了一块姓名碑前,看上去孤零零的,却满是小心。放下这枝玫瑰时,那个人心中所念的名字,应该就藏在石碑的刻痕里吧。

我们沉默地站在他们身后,直到人群彻底散去。正准备动身离开时,一位弓腰而行、拄着拐杖的老太太抬眼看到我们,改变了方向,缓缓朝我们走来。她热切又疑惑地往我们的眼里看,说了一大串俄语。仿若听天书,但那个在讲话中被重复了数次的“Leningrad”再次出现了。但她想问什么呢?我在心里不断地猜,比如:你们也知道列宁格勒战役吗?你们是因为纪念列宁格勒战役来到这里吗?

我们只能抱歉地微笑。她眼神里满是失望,轻轻晃着头走开。

挺遗憾的,这样想着,一直目送她的背影远去。这才想起用手机查“列宁格勒”——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于1941年6月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入侵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之后漫长的围城战一直持续了872天,破坏了公共设施、饮用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多达150万人死亡、140万以上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这场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解放列宁格勒的1月27日,则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列为了如今的“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是今天!有好几个瞬间,我特别想跑上前告诉她,哪怕仅仅出于某种安慰:是的,正是因為列宁格勒。

Tips

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由于地处远东沿海,较西伯利亚内陆更为温暖,体感温度与中国东北的冬季相差不大,不必过分担心寒冷问题。

潜水艇博物馆处于军港广场,直接由潜水艇改造而成,票价100卢布,前半部分是潜水艇相关历史的展览馆,往深处走可以体验潜水艇内部构造。

俄罗斯火车站与票面统一使用莫斯科时间,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当地使用的时间相差7小时,有意乘坐俄铁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差别。

猜你喜欢

列宁格勒潜水艇国歌
迷你“潜水艇”
国歌
小小潜水艇
俄列宁格勒一期2号机组永久关闭
俄列宁格勒二期2号机组即将装料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我的“潜水艇二号”
125克黑面包打垮希特勒
国歌抒怀
简说一些国家的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