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眼中的霍金
2018-03-30傅婷婷
傅婷婷
丘成桐,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现任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教授
霍金的无奈与幽默
三联生活周刊:你跟霍金先生相处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他有什么外人很少见到的一面?
丘成桐: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喜欢美食。1978年我见他的时候,他还可以用比较正常的方式进食。后来只能用管子,不太好区分食物的好坏。他喜欢听音乐,喜欢开玩笑,也喜欢看漂亮的女孩子。
1978年,霍金写信邀请我去访问他,谈一谈我做的学问。我们在剑桥第一次见面,我去他家里做客,他太太照顾他吃午饭,对他很不错。
那时我29岁,霍金30多岁,我们两个都还年轻。他家的后院很漂亮,我们在草地上坐着,霍金和我从早上9点谈到下午6点钟。当时还有几位广义相对论的教授和他的四个博士生。当时他还会讲一点话,但是讲不太清楚,我是听不懂,但是他学生听得懂。一般是学生听了翻译给我。
谈完了之后,我们晚上去剑桥的一个正式吃饭的场合。我当时还不晓得英国的正式宴会是怎么样的,去了才知道要穿个长袍。由于那天我是主要的客人,霍金要我第一个来,我还不太懂他们的规矩,进去就坐下来了,其实应该先站在椅子后面,最后才坐下来进餐。霍金吃饭的时候,由于身体的问题,吃得到处都是,全部都流下来,有一个大围兜兜住,有点狼狈。可是每一个人都很尊敬他。
他刚开始身体出状况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有一些困难,很多人都担心他的生活会是怎么个样子,因为看病需要钱。所以很多人是预备捐钱来维持他们的生活。刚开始他坐的轮椅是比较简单的轮椅,那时候他其实没钱,你看着他总是相当辛苦。教授挣的钱倒不错,可是因为他生病需要用钱,钱慢慢是不够用的,以后他可能越来越辛苦。
霍金的第一本书《时间简史》(1988)卖了很多钱,生活上就比较好了一些,当然病也越来越严重了,也请了护士。刚开始没有护士,就是几位学生服侍他,我还认识这几个学生。如果去洗手间,他的学生把他从轮椅上抱下来。我也抱过一次,他身体很轻的,我不晓得为什么,也许因为他吃得不多吧。
1985年,他气管做手术以后,无法讲话,所以更需要护士照顾。慢慢护士越来越多,我想最多的时候是6个护士从早到晚轮班帮助他。他本来住的是学校的房子,后来他自己在剑桥买了漂亮房子,一切都是自动化,他的轮椅也可以让他更方便地走来走去。他的轮椅,从普通人坐的轮椅换成了一个很自动化的轮椅,我想这个也需要些钱吧。
一般来讲,你问他一句话,他听得懂,听没问题。可是回的话往往要几分钟,五六分钟七八分钟的样子,总要有一段时间。所以没办法,跟他谈完以后先跟其他人谈,等他回话。我想他也习惯了。不然你要坐在那边等他七八分钟,才收到回信。
学校里面的研讨班,霍金也会去听,他很用心,不是自己本行的演讲他也会听。别人来做讲座,他认为有意义的他就会去听。我去每一次演讲他都去听。他自己的演讲,是要准备很久的,因为他要一个字一个字打。不过一般来讲,他还是准备得很好。刚开始是自己的声音,后来自己的声音不行了,就用电脑。
三联生活周刊:演讲时,他不太用别人去帮他读,是这样吗?
丘成桐:他不愿意,都是用機器,他那个机器特别好,做电脑芯片的英特尔派了16个工程师专替他准备机器,虽然有点广告的作用,但一方面帮到了霍金,另一方面这个研究对英特尔也有好处。
三联生活周刊:你还记得你在跟霍金沟通时候,霍金一些幽默的细节吗?
丘成桐:很多细节,我想他还是很幽默的。2006年,我请霍金来北京的晨兴数学所开关于弦理论(string theory)的大会,还有另外两个大名鼎鼎的物理学教授,爱德华·威滕和大卫·格罗斯。其间有几次宴会。第一次吃饭的时候,我跟霍金一同入场,另外两位物理学家的两位太太,其中一个叫另外一个赶快离开,说霍金要来,让她坐到旁边去。第二天情况反过来了,之前这位被赶走的太太照顾霍金,把赶她的那位太太又赶到其他桌了。但两位女士都对霍金很好,同时以霍金为理由推走对方。霍金高兴得不得了,说“你们两个人对我这么好,干脆到我们家里去服侍我好了”。
2002年,我邀请他来杭州开会,住在西湖附近的一个酒店。正好在北京有一个世界数学家大会,所以我又邀请霍金参加,希望吸引一批人参加这个大会。当时来了3000人,免费的门票炒到了800元,那还是2002年。江泽民主席接见我们,我们在中南海里也走了走,看了看里面的景色。当时霍金跟其他几个物理学家表示中国应该发展基础科学,支持我们派一些留学生出国,江主席同意了。
我觉得霍金是很真挚的人,很多学校也请他去帮忙宣传,只要是有关学问的事情,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他能够支持的话总会去支持的。去年我还邀请霍金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他对大型高能对撞机的意见,他真的写了,这篇文章有可能是他最后一篇关于科普的文章。
2006年,我们在北京开弦理论大会。我们想请霍金,可是霍金出行队伍庞大,包括他的太太、五六个护士、一些秘书,全部费用加起来差不多要60万元。60万说起来也不是特别多,但为了一个嘉宾而去申请这些钱,还是要花很多功夫。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先请霍金到香港,再到北京。据我了解,霍金当时还没去过香港。于是我就问霍金是否愿意先去香港,然后再来北京。他说可以。去香港的国际旅票由香港科技大学出,其他的我们出。这很公平,我帮他们请到霍金,他们出一些钱。霍金访问香港,我没想到会那么轰动。霍金抵港之前,一些报纸发表了一些大的新闻。他到香港的当天,香港的地铁电视每10分钟报道一次。香港很多有钱人主动捐助了一笔钱给香港科技大学,捐了300万元,结果还赚了钱。
三联生活周刊:霍金先生在电影中客串的形象也很幽默。你跟他沟通时有没有聊过他这种跨界?
丘成桐:我们有时候也开玩笑,我跟他讲过他在影视里客串,他就笑笑。他觉得这就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因为身体的原因,他能够获得乐趣的方式不多,所以这是他跟人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从学术界走向大众
三联生活周刊:霍金研究的领域并不是很大众的一个领域。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他的成就?
丘成桐:现在中国人比较实际,至少在外国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不要讲因为他的学问跟你没有关联,就觉得不重要。没有人能够否认,宇宙是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整个宇宙的结构问题,对每个人来讲,也许不一定有用。但是从古到今,这是从我们老祖宗到现在的人都感兴趣的问题。可能中国人比较唯心,对天地感兴趣,有时会说某个人是天上的什么星。不过这些始终跟天上的宇宙运行的方法有关。比如我们看月球和地球怎么运行,直接影响了我们。再看远一些,行星的运动有什么好处?因为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对我们生存的大自然就是有兴趣。霍金研究的就是大范围的宇宙结构的问题,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关注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这是接触到人内心深处的一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有没有用”。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人就可以解决,可能要一个团队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不能说今天没有对这个问题全部解决,你就没有做什么重要的事情。
我愿意这么说,是因为霍金做的事情我有兴趣,一直都在做,我知道这个事情为什么重要,我的很多朋友们对他做的事情是真的有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时间简史》这本书的科普和学术贡献分别有何看法?
丘成桐:我看这本书,学问上不错。因为我是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做这个学问做了几十年了,所以我的接收能力比一般人强,比较看得懂。由于我跟其他人看这本书的立场不同,所以在科普上达到什么效应,我不晓得。
三联生活周刊:关于霍金从学术界走向大众,你觉得利弊如何?
丘成桐:好处当然大一些了。不过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文化看这个事情不一样,很不幸,大部分中国人崇敬他,就是觉得残疾也能够做学问,而不见得是真的了解到他的学问。外国的学者相对更欣赏他做学问这方面。
物理与几何的碰撞
三联生活周刊:你和霍金的研究领域,在引力方面有哪些交集?
丘成桐:爱因斯坦发明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里面有很多重要的人,引力研究方面,霍金是爱因斯坦以来理论物理学里面最重要的科学家。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还是这么认为。
70年代时,我在引力方面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重力场在爱因斯坦方程里面究竟是不是稳定的?整个能量是不是正的?这个问题一路困扰了广义相对论的学者,我在1978年证明了。我用我的几何的方法来做的,霍金对此很有兴趣。我昨晚以后,大部分做广义相对论的学者都不大看得懂,可是霍金懂数学,他看得懂。所以他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因为他替我解释了我做的工作是重要的。因为他解释,其他物理学家就不出声了。
三联生活周刊:霍金的黑洞理论是否对观测有所帮助?
丘成桐:好处不见得看得很清楚。比如你懂得圆周率,对我们观察有什么关系?关系是不是很大的直接关系?数学家对于圆周率是否超越数的问题,觉得很重要,但这个问题对现实做实验的人来说不重要,但是事实上它的重要性在数学界是公认的。他对圆周率本身有很重要的理解,可以得到重要的应用。
其实什么叫黑洞?大家都没讲清楚。這是一个很重要的奠基性的问题,他从理论物理跟数学的观点来慢慢把它搞清楚,这是很重要的事。有了这个以后,大家才有信心去找黑洞,做黑洞的理论。没有他的工作,很多人不相信黑洞会存在,也没有兴趣再研究黑洞这个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霍金去世后,出现了很多对他的评价,也有人否定他的成就。你对霍金的学术研究有何见解?
丘成桐:整个中国懂得霍金物理的,不会超过几个人。我做这个学问做了几十年,所以我晓得。我不看新闻,就晓得很多人会不懂装懂,在他去世后会否定他的成就,说只是他残疾所以就被人尊重。他是真的值得被尊重的一个物理学家。
霍金最重要的贡献是量子力学跟广义相对论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很基本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基本物理分几个方向,有四个力,电磁场、强力、弱力、引力。这四个力中,电磁场、强力、弱力都研究得很清楚了,但是引力场和其他三个基本力的关系还没有研究清楚,霍金在这方面做的事情很重要,这方面我们所知道的还差得很远,但是第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霍金做的。“霍金辐射”就是量子力学和引力场配合的研究。虽然没有观测证明,但是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