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风歌

2018-03-30李舫张健

铁军 2018年3期
关键词:独立团叶挺强军

李舫 张健

这场阻击战在3月18日上午9时打响,持续到当天21点左右结束。翻阅《新四军战史》与叶挺独立团团史,我们发现,与其他战斗相比,对这场战斗的记录显得简要得多:“四连连续打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5次冲锋,经受了6个小时断续炮击,整整坚守了12小时,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由于四连的顽强阻击,日军被挡在六塘河以南十几里外,保障了六塘河两岸的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

没有更详尽的记录,恐怕是因为这个连队的82名指战员,在这场战斗中全部殉国。

战斗结束后,淮阴县张集区的区队与游击小组赶到战场,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潸然泪下:只见纵横交错的战壕里,泥土已经被浸泡成了血红色。一具具穿着灰色军装的尸骸,倒在泥土与血水之中。他们仍然保持着生前战斗的姿势:有的人,嘴里还咬着日军的半边耳朵;有的人,手里还揪着敌人的几缕头发;有的人,弓着双腿,双手紧握着捅弯了的刺刀……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两千三百年前,屈原在《九歌》中的哀婉吟唱,何尝不是铁血英雄今日的行歌?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高度评价道:“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82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他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写道:“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师长在《盐阜区反“扫荡”》中报告:“刘老庄战斗打得最坚决、最壮烈。十九团四连在敌军千余围攻之下,从清晨到黄昏激战整日,指战员82人全部阵亡,阵亡之前将武器全部破坏,无一人投降。其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的精神可歌可泣。”

为弘扬82烈士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和忠勇无畏、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十九团四连被命名“刘老庄连”。人们在烈士捐躯的地方修筑烈士陵园,建起雄伟的82烈士墓碑。

抗战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挺进东北,大战秀水河子,保卫四平,三下江南,参加辽沈战役。其间番号几次衍变,后编为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七九团,随四野南下,“从东北的松花江,打到海南的万泉河”,南征北戰八千里,横扫千军如卷席。

(五)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进入新世纪的铁军随时整装待发。

2008年5月12日下午,河南洛阳。

三七九团突然接到命令:全团官兵整装待命。

那一天,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震级达8.0级、矩震级达8.3级、震中烈度达11度的超强地震。

13日,部队飞往四川。先期到达的官兵,奉命向震中地带——映秀镇徒步挺进。但是,往映秀镇已经没有了路。沿途全是倾倒的房屋,断裂的桥梁,不断滑坡的山丘,断树、巨石纷纷滚落,把交通重重阻塞。大地仍然在颤抖,余震不时到来,危险就潜伏在每个战士的身旁,此时往震中进发,就等于把生死置之度外。

面对不可预知的险情,师政委向全体官兵大声喊道:“独生子出列!”

喊了两遍,没有一个人出列。

“共产党员出列!”政委又喊了一声。

“哗”的一声响,全体战士都站了出来。

政委强忍泪水,挑选出一批党员骨干,每人背着两箱重约20公斤的药物,向4座大山阻隔的映秀镇挺进。他们披星戴月,不顾辛劳,一路上经历了13处泥石流、20多处塌方滑坡、15次余震,终于把药物送进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回答说精神是什么,但我们可以说精神像什么。精神就像长河里的灯塔,为我们带来坚持的勇气,照亮前行的道路;精神也像流淌的泉水,润泽我们枯燥的心田,丰茂我们荒芜的生命。铁军精神在和平岁月里并没有丝毫褪色,她正在这个伟大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再好的队伍也要与时俱进。尤其在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又承平日久的时代,丝毫的大意与懈怠,都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七九团九连营地,酷热的天气几乎将人烤化,但是营地体能训练场上,士兵们头戴钢盔,身背作战包,清一色全副武装。

“只是训练而已,为什么搞得像打仗一样?”

连长周坦回答说:“战争中要用什么,我们就练什么,平时练得多,战时才用得好。”

好的习惯来之不易。曾经有一次战备拉动,九连由于平时没能及时检查战备物资,官兵携带的单兵干粮早已过期。行军几十公里后,大家只能饿着肚子完成后续任务。

那次狼狈的经历,让九连养成了实战化的备战习惯:作战包里,常年放置着最新的作战地图、村镇分布图;战术训练场上,指挥员从来不喊队列口令;早晨起床,班排宿舍几乎不开灯……

从北伐战争的叶挺独立团到南昌起义的七十三团,到井冈山时期的红四军二十八团,到长征时期的红二师红四团,到抗战时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一营和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四十六团,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四野一二七师三七九团……在叶挺独立团的足迹中,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缩影。一次次破茧成蝶,一次次凤凰涅槃,无数支像叶挺独立团一样的英武之师紧紧凝聚在一起,最终成就了人民军队开天辟地的历史伟业。

叶挺独立团以辉煌的历程证明:人民军队只有时时刻刻牢记“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才能建设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成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南下广东,开始他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在南海之滨,习近平主席登上新型导弹驱逐舰,驶向茫茫大海。

大海波涛翻卷,战舰乘风破浪。一个半世纪之前,正是在这里,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旧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从此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个半世纪之后,还是在这里,中国军队开始向世界一流强军迈进!

两天后,习近平主席接见驻穗部队师以上干部,作出重要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伟大的梦想,就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讲,也是强军梦。”

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铸造中国梦!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这个世界正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军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变革。有着90年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正在新的起点上开辟新的征程!叶挺独立团亦与时俱进,在改革中与兄弟部队组建成新的劲旅。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表达自己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担当。

安不忘危,治不忘战。这份忧患意识与使命担当,似警钟长鸣,回响在每一名军人的心头。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一枚枚导弹昂首伫立,一辆辆战车整装待发,一架架战机振翅欲飞……中国军人,从来都肩负着出征的使命;中国铁军,时刻准备着打赢未来的战争。

大风起兮云飞扬,铁血猛士兮定国安邦!

(全文完)

(责任编辑 姚云炤)

猜你喜欢

独立团叶挺强军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把“枪杆子”
强军战歌
叶挺独立团用热血浇灌革命之花
叶挺桥
“独立团”整编为“方面军”发挥区域党建整体优势
叶挺扶贫
从《强军》,看强军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
欲“强国”必须“强军”
叶挺乱世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