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安倍“真心”改善对华关系(纵横)

2018-03-30吴怀中

环球时报 2018-03-30
关键词:真心中日关系对华

吴怀中

安倍政府去年以来接连释放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比如表态愿参加“一带一路”、提议举行双边首脑会谈、邀请李克强总理访日等,似乎一次比一次真切。李克强总理已表示,积极考虑今年上半年结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正式访日。2018年春回之际,中日关系也呈现“小阳春”势头。

安倍“真心”不可夸大

那么,可否据此认为安倍正在战略上改弦更张,“真心”谋求对华友好与共赢?至少目前来看,还不能过分夸大。中短期内,安倍对华政策的基本面或立足点,难有根本调整。用倒推法也可知,如果没有“两大两小”因素驱动,即如果美国沿用奥巴马或共和党建制派思路、续推亚太再平衡或TPP,如果没有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及前景,如果中国南海维稳不力、域外国家仍可大兴风浪,如果不是日本需在朝核问题上借力中国,安倍恐怕不会如此急切谋缓示好。

难以正视中国崛起,使日本政府想尽办法制衡和防范中国。但现实中,面对如此体量和利益所系的中国,日本又不得不和中国打交道、设法周旋,这确实是安倍最纠结的地方。受此心态及认知驱动,安倍所思所虑多为对华保持不冷不热、和平共处的疏离关系,推行趋利避害、为己所用的“政经分离”双轨策略,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对华频现“两面人”式姿态。

安倍由此设定的主要对华战略目标集中在以下三点:经济上用足机遇,安全上防范“威胁”,政治上竞争影响力。尤其是防华策略的三件套组合拳——整军经武、强化日美同盟、广拉“朋友圈”,对中日关系屡屡造成干扰和破坏。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竭力推动“印太战略”对冲和牵制中国。

姿态转变显露“新意”

但安倍的这种姿态转变是否全无“新意”?倒也并非。至少如下两个方面已经显露有一定的新动向。首先,安倍政府在战略

上产生某些活络、自主、均衡性的思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安倍从当初坚决拒绝进入中国推动的地区合作构想,竭力抵制“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进步到了多次积极表态。中近期内,我们尚难看到日本“脱美入中”、在中美间重做选择的前景,但日本战略思考的禁区已被打开一丝缝隙。

现实中,日本从政治安全上绝对的“联美制华”,向较为明智、均衡的“日美同盟+日中协调”做些调整和转换,这个现象已经发生。美国《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认为,这意味着日本承认中国已部分发挥美国在亚洲所不具备的作用和影响。笔者大胆预测,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不管如何强化日美同盟,为了避免对华正面碰撞,日本仍需维持说得过去的对华战略协调与磋商关系。

其次,在战术和策略层面示好、靠拢,确有真实需求的一面,中短期内甚至是一种“刚需”。原因来自外交与经济内政两大方面。外交上,为了制衡和围堵中国,安倍“周游列国”,可谓跑断腿、磨破嘴,但仍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俯瞰地球仪”战略宣告破产。如此情况下,假如对华仍一味敌对,则必影响日本整体利益,落得“鸡飞蛋打”。经济上,“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推动仍然有限,新版TPP虽然签订但显现效果还需时日,反观中国“一带一路”则稳步发展,这使日本企业界簇生不能分羹之忧。

这种情况下,日本经济界乃至政界部分人士持续呼吁安倍政府转变对华政策,安倍做出一定转变势在必行。假如日本经济再无起色,已获“超长期”执政权的安倍将无法对国民做出交待。

引领日本相向而行

从矛盾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抓住新动向、发现新机遇,趋益避害、引领对手,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塑造有利局面,正是大国外交的使命及真谛。对此,我国应在官民两个层面做好心理调适和引领对接工作。

中国民众对日本的看法有脸谱化、固定化和程式化倾向,往往是一种简单化了的“日本认知”。中日两国民众都以怀疑眼光看待对方,媒体报道也往往负面居多。对与“安倍日本”打交道,中国民众至少要有两个清醒认识和观念准备:

第一是需持有总体平衡认识。当今大国关系,很难用单纯的敌友模式来划定,而是复杂的多面体,中日也不例外。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必须遭到严肃批判和反制,但双方在安全、外交及经贸上的争端和摩擦,往往属于大国博弈的正常范围,这个并不需要过多动用情感上的激愤和反弹。

第二是需要有长远眼光和意识。中日间的很多敏感问题,例如领土纠纷、国民感情等,解决起来都需时日。中日复交45年的历程显示,两国关系不进则退、进难退易。今天中日关系的舞台和背景都已发生时代性变化,中国稳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社会和民众也应具备大国国民的见识和气度。塑造成熟稳定的新型国际关系,需要恒心和耐心、理性和定力,要有长期的精神准备和务实努力。

就政府层面来说,中日关系的确面临新的机遇窗口,需要牢牢把握、最大化利用。在近年的中日首脑会谈中,历史、安全保障以及战略互信等问题每次必谈,日本在这些问题上的做法无法令中国满意。但形势在发展,有时比人强,日方立场也有一些改变,这些新动向表明安倍政府对华思维在发生某种变化,即认识到对抗招损、搭车有利,美不牢靠、须加“保险”。

李克强总理考虑访日,正是试图暂时搁置政治疑虑、开辟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径。安倍的真实意图及后续行动仍有待观察,但不妨中方对其进行主动引领、积极塑造,促其不松劲、不后退、不反复。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借此契机相向而行,或可在促进两国关系重新走上健康稳定道路、建设新型国家关系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真心中日关系对华
本期导读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享受快乐,感受真心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