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特点与功能效率

2018-03-30朱启莹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类三板体育产业

朱启莹, 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愈发呈快速、创新、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体育资本市场作为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完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促进体育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1]。随着体育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深入,我国体育资本市场已基本呈现以A股为代表的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私募股权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发展形态,整体在与美国等发达体育资本市场格局趋同的基础上,又有其特点。体育新三板市场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创新和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快速兴起的基础场外市场[2]。尽管新三板(正式名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转系统”)在成立之初一度承载着建设“中国纳斯达克”的市场预期,但其与已成长为美国二板市场的全球第二大场内股票交易市场,从市场性质和制度结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现阶段,我国体育新三板市场特有的市场地位和制度规则,使其显著区别于高层次体育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面临着市场有效性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潜力释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体育新三板市场主要效应和功能角度,聚焦发展潜力和动力机制,对其运行作用机理及效果进行探究,以认识和把握其主要发展特点和基本配置效率,丰富和完善体育资本市场研究主题,并为市场相关主体的实践提供参考。

1 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

1.1体育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动因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物,2013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2013年底由区域性试点扩大至全国,挂牌企业数量大幅跃升,截至2017年8月31日(以下有关截至时间如无特殊说明皆如此)已达11 551家,迅速成长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企业数量最多的资本市场[2]。我国体育产业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资本需求显著提升,多形式、多渠道融资成为多数成长阶段体育类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3]。在这一过程中,新三板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的小微企业开放包容,与体育产业自身专业性、精细化的行业特点和发展初级阶段相契合。体育新三板市场迅速兴起,挂牌企业从2013年的1家增加至目前的65家,涵盖目前主要体育产业行业门类和业务领域(本文的新三板体育类企业或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特指全国股转系统管理型二级行业分类体育类企业,以及主营业务符合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企业)。体育新三板市场正在成为我国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核心空间。

1.2体育新三板市场的性质与运行特征作为区别于证券交易所市场的新一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市场整体在市场准入、融资交易、监管约束、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包容、开放、灵活的鲜明特性[6]。体育新三板市场承担着提供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支持、促进具有带动引领性市场主体培育、激发资本市场体育产业发展效应的重要角色,是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资本市场。具体而言,体育新三板市场在规模结构上更紧密地与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相关联,具有体现产业实际发展和资本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和成长性;在融资交易形态上,股票定向发行是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主体融资方式,且没有发起间隔时间的要求,构成了体育新三板市场资本支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实现股票多次定向增发体育类企业近40%,较好地缓解了实际经营和快速发展的资金压力。体育新三板市场目前的主要交易形式为挂牌股票的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绝大多数挂牌体育类企业选择协议转让方式,与现阶段低频次高单笔成交特点相适应,而设计理念上具有更高交易效率的做市转让在实际应用中还比较有限。有关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等市场化资源配置,在非上市公司的相关管理框架下,呈现出类型多样、规范灵活的局面,如英雄互娱、赛普健身等成功地实现了主营业务变更,市场化的资本运作和相关实践,推动着挂牌体育类企业高效、多元地发展。

1.3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产业发展效应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是包括新三板在内的资本市场建设和完善的重要使命[2]。体育新三板市场的有关产业发展效应主要体现在包容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多元市场化资源配置、激发相关资本市场主体活力、筛选和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等方面。经过数年的发展,体育新三板市场几乎遍布体育产业统计的11大类挂牌企业,囊括多个行业门类和细分业务领域的优质标的,如体育之窗、体娱股份、英雄互娱、卡宾滑雪等,其各自的商业模式、技术进步都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前列。目前,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主要制度建设能够为诸如定向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挂牌股票转让交易、市场化并购重组等多种资源配置形式提供相关机制保障。体育新三板市场直接股票融资发生率为50.77%,存在市值比例为58.46%,已出现融资收购事件7起;作为具有典型“双创”性质的新兴产业,体育产业在其成熟发展过程中对股权风险投资具有天然倾向。体育新三板市场中股票交易、收购等系统的制度安排,丰富了体育私募股权投资等体育产业早期投资退出渠道,使体育私募市场与公开市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2014年以来,体育私募股权市场投资案例和涉及企业的数量与体育新三板市场规模增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另外,以改革交易制度为指向的新三板分层设计,将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配合更多的差异化管理服务(如发展“双创”可转换债券、增强融资便利等),能够进一步为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创新和发展壮大提供激励和支持。

2 体育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潜力

从2013年首家体育类企业挂牌新三板以来,体育新三板市场快速发展。作为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兴领域,这一市场总体上从规模质量、融资交易效率、制度支持等方面,具有进一步优化配置、持续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空间。

2.1体育新三板市场的规模与产业结构空间

2.1.1 挂牌企业数量 比较目前主体公开市场上的体育类企业分布,体育新三板市场在绝对数量和相对占比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截至2017年8月底,新三板市场上挂牌体育类企业为65家,占挂牌企业总数量的0.56%;A股市场主营业务体育类企业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0.18%。从纵向发展上看,自2013年至2017年8月,体育类挂牌企业数量的变化与整体新三板基本同步,在2016年之前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1家迅速增加至2016年的55家;进入2017年后增速放缓,但趋势弱于市场整体,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在新三板市场调整和变革形势下,体育类挂牌企业数量依然强劲的增长势头,体育新三板市场内在规模扩张的潜力巨大。

2.1.2 市值与业务规模

(1) 市值水平。截至2017年8月31日,有市值新三板体育类企业数量为38家,体育新三板市值总额为523.46亿元,总市值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27家,平均企业市值13.78亿元,中位数值2.53亿元。与整体新三板市场相比,体育新三板市场在平均市值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同一时点新三板市场平均市值为4.44亿元,但中位数值拉低比较明显,这与体育新三板企业间市值差距较大,以及恒大淘宝、体育之窗等股票超过百亿元的高市值是市场低频交易下的不充分反映等,都不无关系。市场的分化和价格扭曲对整体平均市值规模的影响,在体育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偏低和交易企业有限的情形下被放大。

(2) 业务规模。从营业收入指标水平看,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的规模层次已经出现,规模类型开始分化。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体育新三板市场上各规模类型企业基本皆备。2016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1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最高营收企业——舒华股份突破10亿元,加之其最新从业人数逾2 000人,大型企业的特征十分显著。其他占据体育新三板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营收规模多处于1 000万~5 000万元以及5 000万~1亿元,数量共计43家。营收低于1 000万元的仅有中泳股份1家,且其与2015年相比,已实现从微型到小型企业的跨越。体育类挂牌企业的成长发展和动态调整,改变着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主体预设和需求结构,体育新三板市场对中小微企业的容纳能力能够得到持续释放。

(3) 与体育A股市场比较。根据不同资本市场的分层和定位,交易所市场上市公司一般在市值水平和业务规模上均比新三板层级市场更具优势。A股市场上主营业务体育类公司作为与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最适当的比照,市值规模在交易所市场条件下较为稳定,营收规模较挂牌新三板体育类企业有一定的层次差异;其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概念类上市公司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表1)。尽管由不同资本市场形态决定的市场中的企业类型和价值表现具有异质性,但有关规模水平的某种程度的连续和交融已经显现,部分挂牌新三板体育类企业的营业收入具备与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有关体育类上市公司的可比性,而且所体现的层级性和差别化也反映出体育新三板市场服务目标明确的针对性,以及所应具有的连接体育产业基础资本需求和有关资本市场高级形态的独特地位。

表1 我国A股市场代表性体育类企业的市值与绩效

数据来源: 各企业2016年年报以及Wind资讯

2.1.3 行业分布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体育产业统计公告,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二产部门和体育服务业总产出的占比分别为66.6%和33.4%,增加值占比分别为50.8%和49.2%,反映出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中,以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非服务性生产部门仍占据相对主体地位。从体育新三板市场的行业门类划分情况看,属于三产服务业的挂牌体育类企业为41家,明显多于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以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二产企业的数量(24家),二、三产业比例与实际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呈现倒置。在横向比较中,体育新三板市场服务业占比明显高于市场整体,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体育产业本体服务业的属性,体现出体育新三板市场鲜明的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从具体开展的业务类型看,按照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统计,挂牌新三板企业涉及的主要领域和细分类别基本涵盖了目前主要体育产业的业态[4-5]。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类别的占比最高,企业达25家,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紧随其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中介服务企业也有相当数量,在一定程度体现出体育产业现有的整体上以体育用品业为主导的发展形态,以及传统领域与新兴业态并存的阶段特点。未来体育产业发展和结构的调整可能及时反映于具体业务领域及其企业数量的变化,以充分显示体育新三板市场对较广泛体育产业主体的吸引及其显著成长型市场特性。

2.2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产业绩效空间

2.2.1 盈利能力 以新三板分层的相关盈利标准看,2015年和2016年体育新三板市场实现连续盈利的企业为46家,其中这2年平均净利润(各企业公布年报财务报表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 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为6家。2015年盈利企业为52家,平均净利润为1 298万元;2016年盈利企业为49家,平均净利润2 671万元。以最近2 a(下文若无特殊说明,最近2 a均指2015年和2016年)平均净利润与体育A股市场代表性企业相关数据相比,体育新三板市场的整体盈利水平存在差距。从利润率角度看,2016年挂牌体育类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29%,A股代表性体育类企业为8.01%;但优质新三板体育类企业的利润空间与之已有渐近趋势,而且呈现出的行业类型也更加多元,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以及体育中介服务等领域均有高利润企业分布,英雄互娱、舒华股份、体育之窗近2 a的平均净利润已过亿元。

2.2.2 成长性 新三板是一个高速成长型市场[2]。2016年,体育新三板市场实现了营业收入增长的企业有58家。以新三板创新层成长性标准看,最近2 a营业收入连续增长的企业有49家。其中:年均复合增长率30%及以上,且年平均营业收入达到4 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有18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及以上,且年平均营业收入达到4 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有12家。与之相比,A股体育类企业实现最近2 a营收连续增长的仅有3家,比例明显偏低,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未达到30%,平均为6.20%。从存续年限相近的企业看,在可比较的27家挂牌新三板体育类企业中,实现最近2 a营业收入连续增长的企业有18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92%。总之,体育新三板市场的较高成长性特征明显,从盈利情况看,体育之窗、英雄互娱、博克森等具有较好盈利的企业,其营收增长性同样十分突出,代表着体育新三板一类业务领域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3 资金利用效率 净资产收益率既是一般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水平的重要方面。体育新三板市场最近2 a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的企业有41家,平均达10%及以上的企业有37家,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负的企业有13家。以新三板创新层的相关进入和维持标准看,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整体已呈较高水平,最近2 a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值为148.3%,最低值为-486.4%,中位数为13.7%。最近2 a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排名靠前和靠后的企业的情况又反映出体育新三板市场各领域企业几乎均面临的较强烈的效率反差,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产业发展效率有待调整。据统计,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企业所属行业类别的差异不明显,但前10位企业近2 a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在35%以上,后10位企业则全为负值。

2.3体育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率空间

2.3.1 融资渠道 实现持续高效融资是挂牌新三板中小企业的主体诉求,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产品、提升融资功能是新三板市场发展的重点目标[7]。在现有新三板融资机制下,体育新三板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集中于定向股权融资方向,随着以创新创业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推行为标志的债券融资渠道的打开,体育新三板市场将能够突破目前单一股票定向发行的融资方式,具有形成多元市场融资格局的可能。

2.3.2 融资规模 2017年8月底,新三板市场整体通过股票定增完成的融资金额达3 622.16亿元,5 000余家企业共实施7 832次股票发行。因不同于A股市场等主流交易所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公开增发、债券发行等多元融资选择和结构形态,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还未充分释放的市场激励和机制保障,体现在实现融资企业比例和实际募资金额方面,虽有长足发展但还面临较明显的规模瓶颈。图1显示体育新三板市场融资规模变化与整体市场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从单个企业平均发行次数和平均每次募资金额看,体育新三板市场整体融资表现得较为突出。自2014年以来共54次股票定增中,因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融资和融资收购其他资产而实施发行的比例分别为63%、24%和13%,较迫切的运行和发展资金需求,对体育新三板市场融资规模扩大和融资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8]。

图1 体育新三板市场与整体新三板融资情况对比

2.3.3 融资频率 从首次定增实施情况看,在已完成定增的企业中,挂牌即发行股票的企业为3家,首次完成定增所需最长时间近1.5 a,挂牌至首次完成定增平均历时0.5 a。与A股市场为代表的交易所市场相比,类似IPO机制的缺乏,使得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挂牌与发行募资之间存在分割和滞后。在融资方面,体育新三板市场完成2次及以上的企业为13家,2次完整增发过程平均间隔为173 d,具体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务领域整体发行时间的间隔更短,仅为127 d,融资安排更密集。相比上市公司面对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再融资时间间隔等诸多限制,体育新三板市场在定增和再融资等方面具有相对便利和宽松的市场条件和制度优势。

2.4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交易效率空间

2.4.1 交易方式 新三板挂牌企业是证监会监管范围内的非上市公众公司,根据相关规定和制度安排,对挂牌体育类企业股票的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是目前体育新三板市场交易的基本形式。在协议转让机制下,买卖双方在场外协商定价,通过全国股转系统成交,目前有57家挂牌体育类企业确认协议转让方式。做市转让是2014年8月推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市场流动性、强调价格发现的创新交易方式[9],体育新三板市场采取做市转让的企业为8家。从实际操作看,协议转让更加适合现有市场发展和主体培育阶段挂牌体育类企业的新三板市场股票交易需要,但真实交易效率并不必然体现交易方式的充分适当性和有效价值。在整体新三板方面,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的企业比例为6.82∶1,与体育新三板市场情况较为接近,反映出市场整体的一致性和转让方式适用的系统性。交易机制变革事关新三板市场发展全局,也是活跃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关键[10]。交易所市场普遍采用的集合竞价转让,尽管符合平台设计条件,但并没有实质性地推出。

2.4.2 交易水平 股东人数有限和股权集中度高是新三板业务规则下挂牌企业的突出特性,加之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500万元资产准入等的严格要求,决定了新三板受机制限制的低流动性。截至2017年8月31日,整体新三板市场发生交易的企业为5 768家,未交易股票支数占比为50.11%;体育新三板市场这一比例为41.54%,同样存在较严重的流动性不足的症结,且进行过股票转让的38家挂牌体育类企业,其成交数量、成交金额、成交笔数以及区间换手率,都难以达成对估值定价、融资重组、投资者选择等市场配置相关所需交易活跃度的支持。从相关市场机制的影响看,在发生交易挂牌的体育类企业中,创新层企业9家,基础层企业29家,协议转让企业30家,做市转让企业8家,体育新三板市场全部做市股票都已完成转让过程,创新层企业股票表现出更高的流动性。做市转让方式、新三板市场分层等制度设计,对于优化交易环境、增强市场有效性具有系统性的积极意义。

2.5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创新支持空间

2.5.1 工具类型 根据全国股转系统业务规则,新三板可开展挂牌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其他证券品种业务,目前实际存在的类型有挂牌公司、两网及退市公司以及优先股,其中各类挂牌公司是新三板市场证券产品的主体构成。在体育新三板市场上,相关证券品种目前仅有挂牌体育类企业股票,现有制度设计范围内的其他证券形式,如可转换公司债券、优先股等都还未出现。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工具类型和业务品种还比较单一,缺乏对创新驱动和高成长性体育类企业的吸引及市场潜在资本需求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新三板市场支持体育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量的释放。

2.5.2 制度条件 新三板市场建设的定位始终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围绕这一原则,新三板市场的基本制度设计理念集中体现为对成长培育期企业有关资本市场需求的满足和激发。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体育新三板市场核心功能的发挥中,持续融资机制、多元交易方式、市场化并购重组办法、市场分层设计、投资者准入和监管规则等,是相关基本制度支持。上文涉及体育新三板市场融资、交易等效率情况,都相应反映出市场有关基础制度建设的薄弱和不足。在体育新三板市场进一步发展和体育类企业多样化需求的驱动下,体育新三板市场制度建设和创新将不断向前推进,以改善市场主体需求及市场发展与体育新三板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平衡,缓解融资、流动性和定价压力,切实提升市场的核心功能。

3 体育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动力保障

从以上各项潜力分析中可以看到,作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和基础资本市场板块,体育新三板市场发展整体上还处于改革和调整阶段,其自身规模扩大、支撑力量增强和质量效率提升需求的满足,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微观主体层面资本市场功能效应的显现,切实推动其服务体育产业发展。

3.1促进体育产业主体市场价值挖掘市场价格发现是体育新三板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目前,因固有流动性问题,体育新三板市场交易价格在准确反映挂牌企业实际价值[11]、承担估值标准方面存在一定阻碍。进一步发挥和利用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定价功能,对便利企业融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股转系统对挂牌企业内部治理和财务标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能够使体育新三板市场产生较强烈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如:尽管仍面临账面亏损,但已表现出较高市值的恒大淘宝,不仅在职业足球赛场上,而且在体育新三板市场上也是独树一帜,具有广泛资本市场和社会影响。不仅如此,公开规范化的市场设施和标准化的产品体系,还有利于吸引多元市场投资主体。目前,在体育新三板市场投资主体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直投券商、上市公司等逐渐开始成为重要成员,改变着初期以高净值客户、亲属关联人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能够在市场价值实现和提升中,不断深化自身与资本结合发展的境界[12]。

3.2深化体育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体育产业资源的市场化交易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根本属性。体育新三板市场因市场主体的广泛性、多元性和设施服务的系统化,能够成为提高体育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的重要支撑。目前,体育新三板市场上多次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已产生了较强烈的市场反响。达成为华谊兄弟横向并购20%股份、受让畅游云端整体等,都是英雄互娱在市场化资源配置上的重要尝试。英雄互娱在电子竞技领域规模和效益的迅速发展,与其频繁高效的资本市场运作和战略整合升级等密不可分。在上市公司并购方面,行知探索接受探路者占股21%的增资,完成了新三板体育旅游板块一次的成功业务协同和价值实现。多分布于体育产业细分领域中的中小体育类企业,能够在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市场并购重组中,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市场价值的放大,体现了体育新三板市场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的中坚作用。

3.3实现体育产业主体业务创新包容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势头日益增强,体育产业领域的新变革、新发展,迫切需要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战场的保障和支持。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涉及的业务类型多元化,具有较好的创新成长平台。在全国股转系统公布的2017年创新层中共11家企业,其中有1 393家体育类企业(在65家体育类企业中占16.92%)具体涉及多项业务领域,生产服务类型和发展盈利模式各异,明显体现出了体育新三板市场对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包容和促进。新三板作为旨在广泛提高中小企业金融获取能力的大型场外市场,在挂牌准入、监管服务等方面,充分彰显出包容性的建设理念,通过注册制实施、分层设置与动态调整、融资并购便利等,保证对多元业务类型和产品服务创新主体的广泛吸纳和持续吸引[13]。随着体育新三板市场企业的快速增加,新调整创新层企业比例显著高于市场整体,以及定增、重组等手段的日益丰富运用,体育新三板市场的设施保障和管理创新正在推动挂牌体育类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和价值链提升,以带动整体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4突出体育风险投资市场支持在体育新三板市场核心发展目标中,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实体是普遍促进资本形成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体育新三板市场综合功能效应发挥和长远发展的主体力量。根据体育产业新兴培育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长期内体育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板块和关键支撑。在已挂牌的体育类企业中,具有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PE/VC)背景的企业有12家,占全部体育新三板市场数量的18.46%,高于信息技术板块以及新三板市场整体(投资类型和行业界定及相关统计依据Wind金融数据库数据)。挂牌体育类企业较高的风险投资比例现状,一方面反映出私募市场对体育产业领域发展关注的加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尚属幼稚产业的体育产业存在较明显的初期权益资本依赖。新三板市场的公开市场性质和公开交易机制,保证了体育新三板市场引导和带动早期投资效应的显现,其对体育风险投资市场的有效支持、促进和对接,也是体育新三板市场功能完善的重要体现[14]。

3.5强化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是新三板市场建设的明确宗旨。关于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成长,新三板挂牌体育类企业在平均挂牌不到2 a的情况下,普遍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明显增长,出现了企业规模类型的跃升,体育新三板市场的培育功能开始显现。目前,体育新三板市场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有效实现对优秀体育类企业的遴选和激励,是体育新三板市场支持实体功能保障和提升的标志之一。主办券商辅导推荐、分层、IPO转板、被上市公司收购、退市等有序的体育新三板市场环境,有利于促进和引领示范性市场主体产生和持续发展良性机制的形成。从市场投资者性质对挂牌企业的发展质量影响看,体育新三板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为56.92%,平均持股比例为53.04%,与整体市场基本持平,专业优质基金、券商等投资和中介结构的进入,将对挂牌体育类企业对接资本能力的增强、体育新三板市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体育新三板市场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中呈现独特发展形态和市场特性的核心体育资本市场,显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朝气和巨大的潜力。主要产业发展效应、融资交易促进、资源配置等机能,具有明显的提升空间与有力的创新支持。在体育新三板市场的长期发展中,挂牌企业真正创新拓展能力的激发、资本环境的改善、市场价值的提升等对产业微观主体效率的保证,支撑着市场主体功能效应的显现,是体育新三板市场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和根本动力源泉。体育新三板市场全方位、深层次功能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其自身主体和培育性体育资本市场地位的加强,加快向“中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演进,推动新时代体育产业创新升级和不断快速向前发展。

[1] 周小川.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性[J].金融市场研究,2013,15(8):4-23

[2] 谢庚.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谢庚“8.25”发言全文[EB/OL].(2017-08-25)[2017-11-10].http://www.sohu.com/a/167278187_136912

[3] 黄海燕,张林,陈元欣,等.“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2):13-18

[4] 蒋洁琼.新三板体育公司寻找细分领域机遇[N].中国证券报,2016-11-04(A07)

[5] 王伟强.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上市融资风险研究——以广州恒大淘宝足球倶乐部为例[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7:30-39

[6] 宋晓刚.新三板市场发展的特征、动因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15(11):4-12

[7] 方先明,吴越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研究[J].经济管理,2015,37(10):42-51

[8] 齐春平.我国新三板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6-8

[9] 杨小会.做市商制度对我国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25-27

[10] 刘纪鹏.如何疏通新三板堰塞湖?[J].经济,2017(19):9-10

[11] 崔凌僖.基于EVA的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53-54

[12] 朱启莹,黄海燕.体育产业政策对体育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价值的短期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6):1-7

[13] 叶龙.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融资行为与绩效研究——基于创新层制造企业的数据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7:13-16

[14] 肖文涛.新三板扩容影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及退出的案例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4:19-21

猜你喜欢

体育类三板体育产业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