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 校 实 验 室 安 全 及 文 化 建 设 研 究

2018-03-30楚晓丽吴增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9期
关键词:安全检查实验室文化

张 严, 楚晓丽, 梁 山, 吴增荣, 徐 辉

(1. 广东财经大学 a. 教师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 b. 工商管理学院, 广州 510320;2. 广东财经大学 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广东 佛山 528100; 3.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中心, 广州 510507)

0 引 言

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沿阵地,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1]。安全作为实验室工作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实验室管理及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实验室也在规模、门类、教学与科研任务、仪器设备的数量上呈现了几何倍增的态势,这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些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不仅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对广大师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尤其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都对高校的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从国家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并把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作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底线,必须严格执行[2-5]。

因此,如何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营造并形成安全文化,使其不囿于刻板、死板、形式主义的窘境,在新时代展现出生机,具备人性化与规范化的特点,关乎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实验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1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现状

从近年来的各类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象来看,大致分为7类,分别为: 火灾、爆炸、生化危害、毒害、仪器设备损坏、机电伤人、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6]。有学者[7]对近10余年的100起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表明:火灾、爆炸、中毒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共占到统计数据的92%,这不仅反映在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等特点的化学用品实验室里,普通的用电设备的实验室同样存在隐患,操作不慎或麻痹大意就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另外,例如南方地区的防雨水、夏季的防雷击、防蚁虫、公共机房的防病毒等次级安全问题,也须纳入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范畴。

安全文化的缺失是导致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与安全意识淡薄的关键所在。有学者从因果性、潜在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逻辑角度分析认为: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和失误,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8]。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对安全问题缺乏科学认识,安全教育不足,师生没有获得必备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制度与责任制度流于形式,安全检查工作没有严格执行并落到实处,且缺乏可操作性与规范性;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不够浓厚,安全文化体系缺乏前瞻性、人文性与合理性。这些,都是制约高校实验室安全与安全建设的主要因素。

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验室安全和文化建设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为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与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价值。如以牛津大学[9]为代表的英国高校格外重视各种安全检查与培训工作,把可操作性放在首要位置;以麻省理工大学[10]为代表的美国高校重点建设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提出了“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统,为实验室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日本政府及高校重视安全环保的理念,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安全软硬件建设,更是在校园文化与安全意识上下大功夫,普遍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的循环[11]。

2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活动产品,是内在的既有、传承、创造和发展的总和。《辞海》中解释: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且文化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且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安全文化的首次提出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5年后出版的INSAG报告定义了安全文化为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安全文化进行研究和推广,不仅引入安全生产领域,更是在安全生活领域广泛宣传教育。有研究者提出:“文化传承创新也是高等教育的新职能,其中安全文化更是要体现文化的社会影响力”[12]。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狭义的解释,因为这种安全文化仅限于宣传、教育、文艺等精神境界与素质修养,广义的安全文化还应包括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实践和物质的内容。

因此实验室安全文化价值体系应运而生,“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它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还有研究者提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包含安全物质、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精神文化4个层次[13];从职业安全角度和环境生态保护角度阐述安全内涵,防止职业性安全卫生的危害,防止实验室内外的环境安全与生态安全;还有一些研究者从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行为准则、布局设计、安防消防设备、警示牌与警示标识、危险化学用品的使用说明、相关仪器与用品的保管与调用等一系列物质或行为文化方面阐述其重要性。

由此可见,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不仅要凸显其内涵与核心价值,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严谨、可行、人文的管理制度与物质保障,更是要警钟长鸣,丰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抓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实验室内外不留死角、不藏隐患,使实验室管理者与参与者全员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实现安全文化的传承。

3 实验室安全及文化建设举措

3.1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应成为实验室建设的核心价值,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做好安全的顶层设计,实验室的安全对于管理者与参与者而言,都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4]。既要在实验室的管理与操作中始终带有安全意识,又要在具体工作中把安全准则落到实处。只有安全文化建设常抓不懈,使安全工作成为常态,使安全意识成为文化,成为实验室管理者与参与者的固化意识与自发行为,形成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文化内涵。

安全文化体系设计应遵循“尊重生命、珍爱财产”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热爱—仪器—物品”的思想,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对象。同时始终注意对实验室内外的环境保护,确保处置得当、行为有方。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健全离不开文化内涵,更要和安全教育、实验培训与准入、安全检查工作、物质安全条件保障相辅相成、共同构建。

3.2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是安全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主题。把安全教育贯穿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中,更要贯彻到高校的日常生活中,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意识,激发师生的责任感与自发性。高校在安全教育上手段多样,除了传统的展板海报宣传、实验安全手册宣传、培训讲座外,更要扩充渠道,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安全专题网站、高校BBS、微博、微信、网上问卷等形式实现网络宣传,并建立一个自由、开放、可监督的网络平台[15]。

北京大学[16]倡导“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事故应对技能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特质”,从入校起就开始普及安全常识,并编撰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发挥较好作用。有学者提倡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用1~2年时间,完成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配套主讲教师并完成相关教材、讲义的编撰,网络课程的开设等。目前我国陆续出版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系列教材,如陈行表主编的“实验室安全技术”、李五一主编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何晋浙主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技术”、姜忠良主编的“实验室安全基础”等,都为高校实验的安全教育提供了素材。

“安全周”系列活动也是一个较好的手段,可以通过积极宣传“和谐校园,安全实验”的精神,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股学习实验安全知识的热潮。

3.3 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教育部三令五申严格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从源头减少实验参与者的安全隐患,保障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人员的安全。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用品专业性差异大、种类繁多、特性迥异,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与考试,对于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工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对实验室管理者更是提出了高标准与高要求,完全满足各项量化指标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规范,在突发事故的状态下有效处置,是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意识树立的重要途径。

准入制度一定要和安全培训、安全教育结合起来,除了专业相关、安全方面的技术指导与培训之外,要认真完成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核准使用实验室的人员条件、遵守实验过程中的流程规范、妥善处置实验后的整理工作、熟练掌握意外情况发生的应急技能,确保实验室使用中的每一环节都在安全掌控中。

3.4 完善实验室安全设计规范

实验室的规范设计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实验室在设计与改造之时就应考虑防火、防盗、防雨水、防雷击、防尘等事项,确保用水用电的安全与便捷,明确水电管网的位置与走向,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而且,务必考虑应急与疏散的通道与空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方按要求完成工程,不留安全隐患。

必备的消防设施与安全用品必须摆放在指定位置,并定期检查更换。如报警装置、消防器材、急救器材、喷淋装置、监控装置等;同时,紧急疏散的标识、通道、出口等一定要清晰,不能存在滑落、阻塞、上锁的问题;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须配套,尤其注明易导致安全事故的警示;化学用品及危险品须专人保管、重点防范,操作步骤、危害、处理措施都应逐一注明。

3.5 切实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

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应常抓不懈,具备常态化、针对性、周期性、随机性等特点,应指标化、量化、组织化,确保安全检查体系切实有效。如天津大学成立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安全责任负责与追究办法,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共同实施安全检查工作;浙江大学建立了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划分出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实验室环境与管理、安全设施、水电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个人防护与其他共11大类、40小类、235条款。本校的实验室检查形成了固定的“普查、巡查、抽查、临时处置”的特点,由实验室管理员地毯式的针对每条指标条款进行周期性的的月查、周查;上级安全责任人根据量化指标进行定期巡查与不定期的抽查,尤其是某一安全问题凸显时的针对性专项巡查;在个别安全问题突发及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出现时,采取各级安全责任人协同处置的方式,共同完成安全检查工作。

4 结 语

安全工作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文化的营造与安全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安全工作的灵魂。只有把安全工作与文化建设放在实验室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规范设计、切实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积极倡导、努力创造,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赋予安全文化的传承职能,才能在高校实验室里形成新的安全文化价值观。

猜你喜欢

安全检查实验室文化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