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园焦虑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18-03-3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必须把保障幼儿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成长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全新环境,这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烈的危机感、恐惧感。同时,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转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从熟悉的父母身边转到陌生的人群中间生活,犹如“第二次断奶”,自然也会加重他们入园的不适。这种个体在预感潜在的危险或不幸时,所产生的强烈的负面情绪和紧张的身体症状就是焦虑。而新生入园焦虑是指幼儿入园时因和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所产生的忧伤、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哭闹、烦躁、唠叨、吮咬、依恋、沉默、假想等。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力、创造力。消除幼儿分离焦虑,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焦虑期,并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之中,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新生入园焦虑形成的原因
对于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我们无法避免,但可从幼儿焦虑形成的原因中找到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缩短其焦虑时间、缓解其焦虑情绪的方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生幼儿入园焦虑的状况,我们以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学期150名新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发放了90份调查表,实际回收82份,其中78人有入园焦虑行为,占总人数的95%;无入园焦虑的仅有4人,其中1人是适应和自理能力较强,另外3人则是以前上过幼儿园。经过对幼儿入园焦虑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
1.环境的变化
陌生的环境是幼儿缺乏安全感的重要原因。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幼儿在入园前已经明确地建立起了对自己父母、亲人的信任,而在幼儿园,从环境到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身处其中,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因此,幼儿必然要求回到熟悉的、可信任的父母身边,具体表现为行为的一种逃离和对自己熟悉物品等的依赖,如,有的不断地重复要求找妈妈或奶奶;有的要抱着自己的玩偶娃娃才肯躺在床上;有的幼儿甚至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跑出活动室。
2.自理能力的不足
自我服务能力的不足也是幼儿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家长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是越殂代疱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致使一些孩子本该掌握的技能没能掌握,如独立吃饭、独立入睡、独立穿脱鞋子以及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等。这样的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必然处于弱势,会因缺乏对所做事情的可控感而加重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
3.中心地位的改变
集体生活的方式改变了幼儿在家自我中心的地位。作为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幼儿一直是家庭的宠儿、一家人关注的焦点和中心,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享受着自由自在毫无约束的生活。而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环境,所有幼儿都必须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由老师来安排各种活动,并且每个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使得幼儿在活动中必然受限,与其在家中的自由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地位的改变,再加上某些任性、打人、要挟等不良行为习惯引发的教师管教和其他幼儿的排斥等情况,自然会使他们产生各种焦虑情绪。
4.家长情绪的变化
在面对幼儿焦虑问题时,成人往往忽略了自身情绪、情感对他们的影响,特别是家长焦虑的情绪和行为也在强化幼儿对新环境的不信任,加剧其焦虑感。由于家长对教师工作、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不了解,对孩子适应能力的认识不足,在幼儿入园初期,有的家长会担心老师照顾不周、担心孩子哭闹影响身体健康,有的家长甚至表现得比孩子还焦虑,看到孩子哭闹家长也忍不住心疼哭泣,有的送完孩子不愿离开转而偷偷观察,有的纵容孩子不坚持来园,不能给老师充足的时间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家长的行为和情绪无疑会对幼儿起负面强化作用,加重他们的焦虑心理。
二、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之后是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但在新生入园之初,对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表现得最为强烈,这种现象打破了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分级,成为了分离焦虑产生的心理诱因。为此,教师首先要设法满足他们对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与新环境建立起依恋关系,促使幼儿的心理需求恢复到原来的结构层次上来。同时,家长必须对幼儿园及教师建立起充分信任的关系,在积极配合、有效沟通中寻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帮助幼儿缓解焦虑问题。
(一)教师可以干什么?
1.增进相互了解
在入园前,教师要走进每位幼儿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幼儿一起说说话、玩一玩,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自己,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了解是增进互信的基础。通过家访,增进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非常重要。其一,教师能快速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文化氛围,也能尽快知晓幼儿的饮食起居、个性爱好、成长经历等;其二,在交谈中,教师还能和家长一起交流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三,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为今后家园共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家访,表达教师的善意,全面地了解幼儿基本情况,教师就能更快地与幼儿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也能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来减轻其入园焦虑的状况,缩短其入园焦虑的时间。
2.创设温馨环境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能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入园焦虑感。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园营造一个能使幼儿放松,能让幼儿感到温馨的班级氛围。如:可在教室内创设“娃娃家”“小厨房”“汽车城”等情境化区角,通过材料的更换、摆弄、操作,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渴望。也可如在“娃娃家”的卧室里挂上爸爸妈妈的照片,在主题墙上贴出“笑脸娃娃”,将孩子的点滴进步绘制成相应的小图标装饰在照片旁,展示幼儿快乐的一日生活,让他们尽快融入“家”一般温馨的环境中。相信,在教师营造的具有积极心理暗示的环境下,幼儿一定能尽快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减轻甚至消除分离焦虑的状况。
3.开展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奇的事物、好玩的游戏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转移他们对与父母分离的注意。因此,幼儿园可为新生班级配备更多新鲜刺激能引发幼儿注意的玩具;教师可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如唱儿歌、讲故事、做小律动等,也可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有效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让幼儿完全放松下来投入到自由自在的游戏中。
同时,幼儿园也可通过组织亲子游戏加强家长之间、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交往。通过身体接触,一方面可使幼儿在感受父母存在的同时,在自由、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逐步适应与更多的陌生环境接触,勇敢地走出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可让家长在与教师的互动游戏体验中感受教师的工作的热情、敬业的精神,从而消除对幼儿入园的担忧和顾虑,放心地将孩子交到老师手中。
4.多用激励评价
越小的幼儿从众心理越强,激励性评价正是抓住幼儿的这种心理,树立一个榜样作为标杆,让幼儿向榜样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起其上进心、自信心和荣誉感,帮助他们脱离焦虑状态。如:当幼儿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和家长说再见时;当某个哭闹的幼儿在老师安抚下止住哭泣时;当幼儿进餐能自己独立吃饭时;当幼儿不用老师反复催促能自己午睡时,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予以表扬和鼓励。激励的方式可灵活选择,可在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糖果”“小红旗”“小红花”等。这样,不仅能强化巩固幼儿的积极行为,还能加深幼儿和同伴及教师之间的感情,让他们乐于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
5.加强家园联系
幼儿入园初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随时和家长保持联系,交流幼儿的动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教师可建立班级QQ群,通过上传照片、DV短片,将幼儿在园的生活反馈给家长,也可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策略,尤其可结合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引导家长正确对待,提示家长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坚持送幼儿入园,不要有过度关注的行为。同时,可有计划地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熟悉教师、幼儿园集体的过程中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度,增强对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信心。只要教师和家长都能在入园初期充满耐心地互相配合,对幼儿共同给予科学的指导,就能使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新入园的不适期。
(二)家长应该干什么?
1.做好幼儿入园心理准备
要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首先要让幼儿对入园有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前提是熟悉和了解。因此,家长可在入园前,多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玩耍,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有许多新奇的玩具,是学习本领、游戏玩耍和结交新朋友的地方,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鼓励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玩,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多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让幼儿学会不排斥陌生的环境;请哥哥姐姐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幼儿对哥哥姐姐们上过的幼儿园产生认同感、安全感,甚至强烈的入园期待意愿。
2.调整幼儿在家作息时间
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就应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及时根据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时间调整家庭生活的作息习惯,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避免出现因作息时间改变而导致的入园焦虑。
3.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场所,但有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常忽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事事包办代替,致使很多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家长要改变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幼儿更多自我锻炼与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幼儿对父母的依赖,如,鼓励幼儿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才能增强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自信。同时,家长还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节奏和要求,快速融入集体生活,快乐地感受自我的成长。
4.让幼儿携带备用物品
进入新的环境,因为紧张或兴奋,有的幼儿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进餐时,也会有幼儿把汤汁洒在衣服上等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能发生,所以,家长要准备一些舒适易穿脱的衣服、吸汗的毛巾等物品给幼儿带到幼儿园备用,在保持清洁的同时,也可预防感冒。家长还可让幼儿带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鼓励幼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帮助幼儿尽快被同伴认识和接纳;在孩子的背包里放上孩子感情寄托的依恋物,请教师在其情绪不稳定时拿出来予以抚慰。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安全感,度过新入园的焦虑期。
5.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入园焦虑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情绪不稳定等都是其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其必经之路;要明确自身的难舍难分、过度担忧等都会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孩子,加剧孩子的焦虑情绪。因此,家长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入园焦虑问题,对孩子的哭闹现象,不生气、不伤心、不焦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幼儿入园时要毅然离开,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顺利进入集体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尊重信任教师,正确对待幼儿在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积极地和孩子、老师沟通,主动配合老师解决问题,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三)幼儿园如何应对?
1.尝试实行梯度入园
梯度入园是指在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内,逐步增加幼儿在园时间,从第一天的半天到第三周开始的全天。实践证明,对焦虑问题比较严重的幼儿实行梯度入园的方式给了幼儿一个缓冲的时间,更有利于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梯度入园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就能让幼儿从不适应到适应,逐步建立起在园生活的常规意识。
2.召开新生家长会
展开新生家长会,首先,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作息、课程安排、生活饮食等情况,也能让家长近距离了解班级教师的基本情况、个性特点、管理模式,了解入园需要准备的物品和需要在家长配合的事宜。其次,可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入园后可能出现的焦虑、身体不适等问题,对有过度关注行为的家长,则给予个别指导,务求使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好配合工作。
3.组织开展新生试园日
幼儿园可尝试以新生试园一日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和家长增进对老师的了解和信任,增进对幼儿园生活的认识。当家长亲眼看到教师对孩子们的细心照料时,就能真切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加对教师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当幼儿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一起在父母的陪伴下参与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时,也能了解到幼儿园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可怕,而是有趣好玩,还能有很多的小朋友相伴,就会逐渐地减轻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不安全感,使分离焦虑的问题得到自然缓解。
4.举办“大带小”游戏体验
所谓“以大带小”,就是让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小班新入园的弟弟妹妹一起结成“一对一”式的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开展学习活动。对新认识哥哥姐姐们的好奇、喜悦和快乐的情绪会有效转移幼儿对入园的恐惧;通过观看和参与歌舞表演、手工制作以及相互赠送礼物等活动,也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忘记害怕、哭闹,转而愉快地参与集体活动,快乐地感受幼儿园像家一样温馨的集体生活。
5.开设家园沙龙
由于每个家庭文化氛围、教养方式的不同,每个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时的表现、焦虑程度也不尽相同。幼儿园可通过开设沙龙,以主题探讨的方式引导家长针对“新生入园焦虑问题”展开经验分享,表达自己的困惑,阐述自己的观念和方法,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作用。如:关于缓解幼儿焦虑问题的方法上,有家长提出每天给孩子讲讲绘本故事,告诉幼儿成长的意义;或改变家庭生活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早睡早起,自己听闹钟起床等,这些合理化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
总之,我们坚信,只要家长能够放手、放心,只要教师具备耐心、爱心,只要家园携手同心,正视新生入园焦虑问题,就一定能想出办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顺利度过入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