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8-03-30
一、德育无处不在
孩子不是一张可以随意涂画的白纸,也不是能够任意灌输的容器,他们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个性鲜明的新生代。小学教师在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做好育人工作。但是要让现在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你讲的道理,还真得下一番功夫、花一点巧思。
一天做完课间操后,班上的一个孩子把水壶递到我面前:“老师,水壶打不开了。”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多数老师会接过水壶,打开,交给孩子。那天我在帮他打开水壶之前,亲切地对他说:“说请,请老师帮我把水壶打开,好吗”?孩子按照我的要求说了一遍,我帮他把水壶打开,孩子接过水壶笑嘻嘻地说:“谢谢老师”,“不用谢”,我说。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开了。简单的几句对话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遇到困难时要文明有礼地向他人求救,对他人的帮助应表示感谢,不该视为理所应当。
还有一次,一个小女孩把一件外套脱掉,什么也没说就递到我手里。我知道她一定是跳热了,让我帮她拿一下,所以我立刻抱在手上。小女孩做完操来拿衣服。“快说,谢谢肖老师呀”,我说。小女孩有点不好意思,照我的话说了一遍。我连忙说:“不用谢”!后来小女孩的妈妈和我聊天的时候说,孩子懂事了,在家里也会对家长说谢谢,有时还会主动帮忙做点小事,要是家长对她表示感谢,她总会欢喜雀跃,非常开心。这就是德育,无处不在的德育。
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存在,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向孩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谢谢,该说时也不能吝啬。生活点滴中时时处处都应该有德育,可爱的孩子们不大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不知道如何去分辨“假恶丑”,他们需要有一双充满爱的手去搀扶,去引导他们写出人生最初的一撇一捺。
二、德育灵活多样
心理学家说,孩子的性格是多元化的,个人喜好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同时他们又是比较情绪化的,内心十分需要真挚的情感,非常容易被真善美的东西打动。所以,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就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
一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对他的品德与社会老师非常不满意,说老师每次上课都是照着书上念,有时听着听着都想睡觉了。小男孩还兴奋地说,有一回老师病了,另外一位老师代课,这位老师给学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图片和故事,看到老师图片上干涸的土地、缺水的孩童,大家的心里很震撼,很难过。原来这么平常的水,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地方都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把道理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就取得了满意的德育效果。
小学生活泼好动,学生之间难免有点小摩擦,要很耐心地教孩子们说“对不起”“没关系”,告诉孩子不小心做了坏事要道歉;对别人的真诚道歉要学会原谅,没有大声的呵斥,也没有长篇大论的大道理,总是那么轻声细语的教孩子你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将一点一滴渗透到孩子们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真正“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的就懂得了文明、礼仪,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平时点滴的小事。
其实,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所以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必须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家长会的契机,与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外实践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家校联合,社会助力才能真正的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这个真实的事情和大家分享:那年我是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游田是班上的班长,她个性特强,和她妈妈的关系不好,对妈妈大呼小叫,经常和妈妈吵架,好几天都不和妈妈讲话,在家里唯我独尊。像这样的学生,有主见,批评不是方法,必须要让她明理,且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我就当起了她们母女间的“调解员”。发生摩擦的时候,我就会找她和她妈妈分别了解情况,就事论事后,对游田,我会给她讲许多人生故事和道理,希望她体谅妈妈的苦心,明白父母的爱,即使妈妈有错,作为妈妈的女儿,对生养你的母亲要注意态度;告诉她交流是和他人沟通的好办法。对她的妈妈,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我已记不清自己当了多少次的调解员,不过每次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后来她妈妈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家游田对我态度好多了。”“母亲节她送了我礼物!”“她会照顾人了!”游田在毕业前夕学校感恩老师的演讲比赛中,深情地叙说我对她的教育,一声声肖老师我爱您,让台下师生热泪盈眶。
就算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王馨洁是一个活泼开朗,大大咧咧的小女孩,课堂上思维活跃,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总爱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我提醒她很多次,也没见有多大的改善。那天课堂上,我看她开小差了,眼睛瞅着窗外的风景一动不动,脸上带着笑意,似乎浮想联翩,我没有立刻制止她,继续我的讲解。终于她的注意力回到了课堂,我把她点起来,问了一个刚刚学习的知识点,可想而知,她的回答引起旁边几个同学的窃笑,甚至有人笑出了声,其他的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想要进行补充回答。王馨洁的脸唰的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开始转起来了。平时成绩不错,能歌善舞,在赞美声中长大的她何时受过这种委屈?我知道现在我要是再批评她,孩子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也不是我的初衷,我走她身边,轻声地问她:“难受吗?”她点点头,吧嗒吧嗒眼泪掉下来了,我转身对全班同学说:“学习的过程,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从错误到正确,但是你们对待同学出现错误的态度,老师不太赞同,看看王馨洁,你们该知道此时她心里有多难受!”教室里寂静一片,我停了停,“你们肯定也出现过答不出问题的窘境,肯定也遇到过被人打断发言的情形,其实当时你只是因为紧张,表达不太流畅,但是在同学的笑声中就更紧张,错误更多了,是不是这样的同学们?”很多同学纷纷点头,欣喜地看着我,原来老师这也了解!“所以老师希望在我们班的课堂上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要出现哪样的现象?”学生纷纷举起了手,“王馨洁你先说,好吗?”王馨洁此时的心情慢慢平复,她首先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嘲笑同学,更不要打断同学的发言。”她还说了一些自己刚才的心情,以及自己没有认真听讲答错题。我想要的教育就这样达到了。课后,我经常看到王馨洁给同桌讲题目。就是这样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关怀,更体现德育的契机随时会有,德育的方式灵活多样。
三、德育实实在在
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大学教授请自己的几个学生帮忙做了点研究方面的小事,结果学生非要教授兑现当初的承诺——在教授的博客上给他们以表扬,教授对此很有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要表扬呢?帮自己的老师做这么一点小事不是应该的吗?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品格不要了吗?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写到了博客中,满以为会有许多赞同的声音,结果恰恰相反,多数人认为教授得到了学生的帮助,说谢谢是情理之中的,学生要求得表扬也是合情合理的,何况这还是教授事前的承诺,就更应该了。教授看了这些跟帖,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悄悄地改变,有些传统的思想已经被时代淘汰,你难道说老师是在向学生要感谢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守信,是付出劳动后理所应当的尊重!
德育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课下,摸摸学生的头,开开玩笑,和他们做做游戏;学生遇到烦心事慢慢开导,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从心里喜欢你、接受你。所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心,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
我们班有个男生张子淋,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头脑灵活,反应很快,最大的问题就是字写的超级乱,几乎写不出几个正常归位的字,笔画分家,为这事老师家长没少说他,可就是没什么改进。用他妈妈的话说:“这孩子很懂事,家里的家务帮我分担不少,也不调皮,就是不能谈学习,尤其不能谈写字!”其实他课堂上表现的也很不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但是回答问题很不自信,声音就像蚊子嗡,多少次的提醒、鼓励也没改变。
那天的课堂上,有个问题他回答得很有创意,可是声音太小,我让他大点声音,再说一遍,没变化,再来一遍,依然没变化。这时我脑海里闪过名师黄爱华在“大问题教学”中提到的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我脑袋里灵机一动,把他叫到讲台前面,站到全班同学的面前,问道:“同学们,张子淋帅不帅?”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帅!”张子淋的脸立刻就红了,我摸着他的头说:“本来就帅,不必脸红,特帅的小伙子,而且你还很聪明,很会动脑筋想问题,来,大声地说一声我很棒!”刚开始他怎么也不肯说,低着头,我没有生气,始终笑嘻嘻地慢慢地鼓励,学生也给他一次一次的掌声,终于他从小声地说我很棒,到大声地喊出了我很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可是现实中,一些德育课,只是一种纸上谈兵,或者是不切实际的泛泛而谈,和学生的生活脱节,即使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内容,也因为教育方式的陈旧:看看书,读读故事,判断几个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错误,最后学生表表决心,说几句口不对心的“誓词”,一节课就结束了。但是在学生的心里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其道德品质没有得到丝毫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要想优化小学德育教育,教师就必须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做实实在在的德育,坚持从小事做起,将良好的行为品质慢慢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现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多了,跟随父母打工谋生的“流动花朵”也多,学生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教育孩子。这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自信心不足、社交退缩等问题。还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只关心孩子的成绩,用物资来激励学生,而对孩子的精神成长却极少关心。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难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所以要建立这些孩子的心理档案,用教师的真诚和温暖,感化他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形式不一定隆重,但一定要润物细无声,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