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情况
2018-03-30孟萌萌王颂阳
付 稳,孟萌萌,王颂阳
(第二军医大学外事办公室,上海 200433)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是医科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其中,进一步拓展学生交流渠道,为其创造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任务[1]。在这种背景下,军医院校也在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员拓展各种国际交流渠道,创造丰富的出国交流机会,从学员学术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与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升学员的素质。
1 军医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特殊性与近年规模
1.1军医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特殊性军医院校(本文的探讨对象以某军医大学为例)不同于地方高等院校,除隶属的系统不同外,其教学培养的对象也有区别。这种区别对本科生出国交流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形成其自有特色。军医院校的本科生分为五年制和八年制,身份是生长干部(其中八年制学员自第六年开始进入现役)。在院校的实际管理中,这类学员不可以像地方生那样自行申请国外交流项目。这一限制也决定出国交流项目执行过程的特殊性。首先,在出国交流项目的申请流程上,学校确定年度学员交流项目后发布通知,申请项目的学员须经基层推荐、初选后,再经学校组织面试,最后对入围的学员进行公示。公示后,根据年度出国计划,学员在学校外事部门指导下准备军队因公出国(境)任务申报相关材料,申报出国任务。其次,在对本科生出国交流的资助上,地方高校中做得较好的大学,每年赴海外交流的本科生中约30%可以得到部分或全额资助[2]。军医院校一直贯彻的是本科生出国交流100%覆盖的全额资助做法,为学员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1.2军医院校对本科生出国交流的重视军医院校不仅在经费资助上为本科生出国交流提供保障,更重视机会的均等。虽然一般认为,在军医院校,受政策等客观因素制约,本科生参与出国交流的范围还不够广泛[3],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在绝对人数上,军医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人数难以与国际化发展程度较好的地方院校相比,但在绝对机会上,军医院校对本科生出国交流给予很大的重视和保障。2012—2016年,学校本科生出国人数及所占教职人员、医务人员、各类学员、行政管理人员及研究人员等各类出国人员总人数的比例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数据由大学外事办公室提供(表1)。
表1 2012—2016年本科生出国情况
表1可见,2012—2016年该校本科生出国人数在各类人员出国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几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即便在2016年,由于军队改革、转隶调整等客观原因,学校各类人员出国人数大幅下降时,本科生出国人数也基本维持不变,本科生出国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也大幅提升。综合五年数据看,学校各类人员中每出国100人,便有近8人是本科生,可见学校对本科生出国交流工作的重视。
2 出国交流渠道与形式
军医院校对学员的交流给予足够的重视,学员出国交流也得到重要的保障。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多层面努力下,为学员拓展出国交流渠道,丰富学员出国交流形式。
2.1多层面出国交流渠道的拓展为保障本科生出国交流机会,学校从学校层面、院系层面、专家层面等多个维度开展工作,为学员出国交流拓展渠道。首先,学校领导充分利用高层互访的机会,以及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的机会,与国外知名院校探讨合作契机,签订合作备忘录或建立兄弟院校关系。这一层面的渠道拓展对于学生出国交流非常必要。军医院校本科生不可自行申请国外交流项目,然而,对于很多知名的国外高校,其交流项目申请渠道往往是通过网申,而且开放申请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学校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对方才会根据学校实际调整网申开放时间,从而为本科生出国交流提供重要的渠道保障。其次,学校也鼓励院系与海外高校的院系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出国交流渠道。需要指出,这种交流渠道有一定局限,因为其机会往往局限在院系层面,其他院系、专业的本科生难以从中受惠。再次,学校鼓励专家教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资源,为学员赴海外高校进行临床见习拓展渠道,然后纳入学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计划之内。对于实行导师负责制的八年制学员,学校鼓励导师根据学员自身研究兴趣,利用自己的学术资源,为学员出国交流拓展渠道。
2.2丰富的交流形式本科生学员出国交流项目的形式主要有游学、临床见习、国际暑期学校、国际竞赛等。游学活动又分为赴国外地方大学和赴国外军事医学院校游学两种。前一种一般包括在大学参加小班辅导课、大课堂、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在医院参加的病例分析会、查房等活动,以及实验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参观等;后一种游学项目除包括上述一般活动外,还多出一项特色的军事卫勤演练活动。以赴泰国皇家陆军医学院游学为例,其军事卫勤演练活动贴近实战,内容丰富,参加演练的学员需轮流担任包括指挥官、医师、护士、士兵与担架员等不同角色,处置包括前线的枪击伤、窒息、肠外溢、骨折、中毒、疟疾等多种疾病案例,应对前线伤员救治、军民联合救援、敌人夜间偷袭、村民动乱等多种演练场景等。
派出学员进行海外见习的高校和医学中心主要有美国的纽约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英国的剑桥大学,以及欧洲的纽伦堡医院等。海外临床见习项目一般为6~12周,主要针对八年制高年级学员。这些学员在前期已积累一定的专业基础,在申请海外见习时便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领域。项目的内容一般包括在国外的见习前培训、门诊见习、手术观摩、住院病区查房、病例讨论、研讨会、文献阅读会等。
国际医学生暑期学校也是军事医学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重要形式。以合作院校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现更名为韦士顿大学)为例,该校组织的国际医学暑期班活动内容多样,包括英语语言学习、专业知识讲座、研讨会、分组研究、结业报告,中间穿插加拿大文学讲座以及学校、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的参观等。此外,国际医学生理学知识竞赛等国际竞赛也是军医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重要形式。
3 军医院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效益
军医院校通过拓展出国交流渠道,为学员提供出国交流机会以及重要服务保障,对于培养军医院校本科生的学术能力、专业能力,提升包括军事素质、医学人文关怀等综合素养,均有积极的影响,对其职业发展也起促进作用。
3.1培养学员的学术能力与专业技能一些出国交流项目的活动有利于锻炼学员独立思考的学术研究能力。以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开展的国际医学生暑期班为例,暑期班通过设置当期研究专题,将参加学员随机分组,组员间互相配合,选择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检索文献、学习文献,形成自己的观点,论证并形成书面报告,于结业时汇报,从而达到锻炼学员学术研究能力的目的。2016年,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参加暑期班的一名学员,利用实地考察的机会,深入了解加拿大家庭医学人才培养及家庭医疗服务模式,形成研究论文并被2016年全科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录用。
出国交流对学员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以国外的一些模拟中心(simulation centre)的模拟病房课程(mock ward session)为例,在课堂上,学员不仅可以学习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插管、心肺复苏等技能,还包括与标准化患者(standard patient)共同完成模拟病房课程。标准化的患者躺在病床上,旁边的显示器只显示患者的姓名、年龄。参与课程的5~7名学员从问诊开始,一步步询问患者的病史,显示器也会相应地根据进程不断更新信息,例如补充的病史、查体、检验检查的结果等。涉及一些困难的问诊步骤时,标准化患者也会与学生互动,将相关的要点和技巧告诉学员。通过这样的课堂,学员可以在接触真实患者前,得到几十甚至上百次训练,进而熟练掌握各项临床实践技能。
3.2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促进学员职业发展参加一些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有助于提升军事医学院校本科生包括军事素质、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在涉及军事卫勤演练的国际交流项目中,学员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掌握包括直升机起降的指挥、枪支与通信设备的使用等技能;在演练中处理烧伤、割伤、枪伤、毒虫毒蛇咬伤、未泄漏核炸伤、压伤、扭伤、精神障碍等各种伤情,锻炼战创伤救治能力;面对伤员救治、军民联合救援、敌人夜间偷袭、村民动乱等各种演练场景,培养学员紧急应变能力;扮演指挥官、医师、护士、士兵与担架员等多重角色,除锻炼医疗救治能力、机动援助能力,也锻炼作为士兵的执行能力,以及作为指挥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通过卫勤联演,学员对泰国军队采取的营级救护站、师级救护站和战地医院等分级诊疗的卫勤救治体系也有一定了解。
国外医学教育机构及医院在人文关怀上的重视对赴外交流学员的影响也非常深刻。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附属绿坡医院(Greenslopes Hospital)为例,首先在外部条件上,医院的大门毫不突兀,与周围绿化环境融为一体;医院内部多铺满质地柔软的地毯,每个科室的诊室的整体装潢风格也以暖色调为主,并配以落地灯、射灯的柔和灯光。外部“和谐”“温暖”“柔软”为特点的设计风格起到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暗示。此外,在一些临床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从问诊、告知病情、指导下一步治疗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训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视。在总的课程设置中,这里的医学生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期间需修读多门医学人文类课程,并且需要在医师考试中通过相应的考核。
综上,军医院校本科生参加形式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除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4]等一般性的积极影响外,还参加游学、卫勤联演、临床见习、暑期学校等活动;不仅可以对外国、外军的医疗体系形成更为系统、直观的认识,而且在与国内医学教育环境的对比下,取长补短,提高学员学术研究能力、临床专业技能,全面发展学员包括军事素质、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素养;让学员无论是作为“军”“医”还是社会的“人”,对其职业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张宁.学生国际化培养:一流医科大学创新培养模式的重要课题[J]. 南方医学教育, 2014(1):3-5.
[3]胡月静,辛显涛.军队医学院校生长生国际化素质培养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5):471-473.
[4]李凌.港校国际化对内地高校学生国际交流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995.